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岛二中足球风云录(上篇)


足球,不是青岛二中的传统体育项目,二中也不是足球特色学校,但是二中在岛城足球史上的地位,却不容任何人小觑。从五十年代起,各省、市、俱乐部中都活跃着二中走出的足球精英,国家队中也曾有过二中学子的身影。二中足球队在岛城中学各类比赛中,曾有过摘金夺银的骄人战绩。


五十年代

上世纪五十年代,二中足球队始终在岛城中学足球比赛中名列前茅,并于54年、59年两次获得全市少年足球赛冠军。矫忻本、刘国江、杨臣书、孙广聚、宋申卿、张洪亮、罗友琳、戚文灏等都是当年球队中的佼佼者,他们硬朗的球风,精湛的球技,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有一年二中队杀入全市高中比赛半决赛,对手是青岛建工学校队。场上两队局势胶着,比分一直是0:0。终场哨响之前,刘国江在角球区附近接队友传球,拔脚怒射,用脚背内侧踢出一记漂亮的“香蕉球”。球借风势,旋转着飘入对方球门。门将目瞪口呆,观众先是鸦雀无声,随后爆发出雷鸣般掌声。凭着这粒进球,二中1:0战胜对手。
59年市中学足球锦标赛二中的决赛对手是青岛市体校队,这支球队中集结了全市各校的足球尖子,实力不凡。这场比赛踢得异常激烈,两队攻防转换积极,这边球门刚刚风声鹤唳,转眼那边门前又一片刀光剑影。最终二中队凭借戚文灏的一粒进球,赢下比赛,捧起了冠军奖杯。
刘国江(前锋)匪夷所思的脚法,阅读比赛的能力,孙广聚(后卫、队长)势大力沉的远射,把握大局的视野,齐宏进(前锋)飘逸灵动的跑位,出神入化的过人,张洪亮(后卫)勇猛凶悍的抢断,准确及时的封堵等等,都给观众和各级球队的教练们留下深刻印象。凭着这些出色表现,二中多名球员代表省、市队参加过全国、全省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1956年青岛少年足球队参加山东省少年足球锦标赛(七人制)获冠军后合影,后排:矫忻本(队长,左1)、刘国江(左3)。

1956年刘国江、杨臣书入选市少年队,参加第一届全国少年体育运动会足球表演赛,获亚军;1957年参加在长春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少年足球赛,获亚军;1958年入选青岛市青年队,参加在天津举办的全国青年足球赛。1959年罗友琳、戚文灏入选青岛少年队,参加省少年足球赛获冠军。
孙广聚曾踢过山东省队,宋申卿、张洪亮踢过青岛市队。这些队员从专业队退役后,仍然与足球有缘,几乎都成为市里前几名企业球队的主力。
那个年代,八一足球队是中国足球的“天花板”,汇聚了全军乃至全国的足球精英,代表了当时国内最高的足球水平。“八一队的”,是我们这代足球小子崇拜的偶像,“进八一队”是每个足球人心中的梦想。

八一队队友,右一刘国江,右二杨臣书

二中学子刘国江、杨臣书、罗友琳、戚文灏都曾入选八一队,证明了二中的足球水平。刘国江、杨臣书还成为威震八方的“八一五虎”(五位青岛籍球员)中的两员。

大校罗友琳

罗友琳曾入选国家队,与后来的足球名宿迟尚斌、赵书田、李宙哲等成为队友,曾出访过阿尔巴尼亚。74年退役后,进入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转型军事科研工作,90年晋升大校研究员。参加过《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数次获院“军事学术科研成果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二中打下的文化基础。

1991年3月,刘国江在国足主帅竞聘会现场。

刘国江从八一队球员退役后,走上教练员岗位。86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他是冠军八一队的主教练。92年率山东外贸足球队(海牛队前身)晋升甲级队。97年任青岛颐中海牛主教练。人们称刘国江为“儒帅”,这是大家对他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的执教理念、执教风格的高度评价。刘国江还有《享受足球》、《快乐足球》等多部著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知识、文化、思想是源自他的母校青岛二中,所以,“儒帅”也是对二中的一种间接褒奖。

刘国江射门示范


八十二岁的刘国江给小足球队员传授足球知识

杨臣书从小就与小伙伴们在马路上踢小足球,1956年考入青岛二中,立刻被体育老师尹世栋慧眼识珠,纳入主要由高中学生组成的校队。同年入选青岛市业余体校,师从有青岛“足球教父”之称的杨昌教练。57年代表青岛少年队参加在长春举行的全国第一届少年足球赛,58年参加在天津举行的全国青年足球赛。期间,杨臣书被北京队教练年维泗看中,想要收入麾下。可是他已经被八一队捷足先登。早在一年前,八一队教练朱一先就已敲定他和刘国江等三人去八一青年队。入队后他很快就打上了主力。

八十五岁的杨臣书至今还活跃在绿茵场上

五十年代二中足球队队员还有:王守境、刘建堂、周勤耀、解思深、纪谦恒、外号干饭(前卫)、干巴(守门员)等。


一支优秀的球队一定有一位优秀的教练。五十年代二中足球队的教练是尹世栋老师。


1929年青岛第一支中学足球队由礼贤中学的谷源容老师发起成立,尹老师是谷源容的得意弟子。五十年代初,尹老师组建了二中足球队。


尹老师有一双发现人才的“伯乐之眼”。刘国江、杨臣书、罗友琳这帮从小在马路上踢球的“野小子”一考入二中,尹老师就发现了他们身上的足球天赋,立刻招入主要由高中学生为主的校足球队。在他的调教下,这帮队员受到了正规训练。他们也不负众望,迅速成长,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入业体,进省市代表队,参加全国、全省比赛,最终进入国内顶级球队八一队。


尹老师视队员如子弟的关爱之情令队员们终生难忘。几十年后,他们回忆起尹老师每次比赛后的第一句话都是“快穿衣服,别感冒”,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尹老师除了训练严格外,他还教导队员要会用“脑子”踢球。他要求只有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入选校队,学习成绩不佳不能留在校队。所以他的弟子中才会有“大校研究员”罗友琳,才会有“儒帅”刘国江,还有后来考入北大物理系,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的解思深。

尹老师在二中门口与弟子合影

尹老师是二中体育组组长,在二中还负责乒乓球和田径(跨栏)。1961、62年,尹老师与张遗玲连续两年夺得山东省职工乒乓球赛混双冠军。此后,他率领二中男女乒乓球队在岛城中学乒坛雄踞霸主数年,并且在省少年乒乓球赛中摘金夺银。1964、65年,二中女队以山东省基层乒乓球冠军身份,代表山东参加了在武汉和长沙举行的全国21城市少年乒乓球对抗赛,并取得不错战绩,女团长沙获第七名,女单李正始武汉获第六名。李贝玲64、65年获青岛市女子少年组单打冠军,赵达权获男子青年组冠军。
尹老师在礼贤中学师从有“中国跨栏第一人”的李宏文老师。据说李老师练过栏时,栏架上放一个火柴盒,他能蹬掉火柴盒而不碰到栏架。尹老师的得意弟子陈新光,青岛市高中二百米低栏第一,谢守和一百一十米高栏称霸。我们班同学余秀琴、何小江分获青岛市初中女子八十米低栏冠、亚军。
我初二时也跟尹老师练过跨栏,但因爆发力不行,胆子又小,栏间步始终没能由四步改为三步,因此成绩只能止步于市中学生运动会初中乙组110米栏第二名,参加过全国全省田径通讯赛,都没挂名。
尹老师文革中遭受凌辱,死于非命,令人痛心。

六十年代


1964年青岛市中学生足球赛第一阶段分为六个小组,小组第一进入决赛。经过激烈争夺,一中、二中、四中、十中、十三中、铁中六所学校进入决赛。
因为1964年以学校为单位的全国20城市少年足球赛在青岛举行,所以这次决赛也成为参加全国赛的资格选拔赛。
进入决赛的六支队伍中有四支水平较高:由金天民执教的十中,由唐纪青执教的十三中,由张益亭执教的四中和由祁朝阳执教的二中。前两支球队教练都有在专业队踢球和执教的经历,而十中、十三中、四中的主力队员都在市业余体校受训,二中没有一个队员进过业体,所以基本功有所不足。但二中毕竟是岛城名校,学生整体素质高,对足球的理解更深刻。在选拔赛中,二中队凭着默契的配合和不服输的劲头,左冲右突,最终与十中同样领先其他队。
决赛中最激烈的一场是二中对十三中,可以说那是代表当时青岛中学生最高水平的一场比赛。比赛技战术水平之高,攻防节奏转换之快,拼抢程度之烈,其场面的激烈性和观赏性,完全不逊于其后的全国20单位基层对抗赛的任何场次,足以体现了青岛市少年足球训练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这场比赛最终两队2:2踢成平局。
当时的二中主力阵容:守门员魏德明 ,四后卫:郭连生、姚凯庆、张栋华、毕可仁,前卫:叶立范、邓吉元,四前锋:左边锋李三卫、内锋郭儆醒 ,右内锋高钦明、边锋王玉林。
这次决赛采取单循环,名次看积分。当时二中与十中积分相同,最后一天比赛十中对一中,二中对四中,就成为一场关键场次,尹世栋老师和祁朝阳老师同时到场指挥。结果,十中与二中都是2:2打平对手,积分仍然相同,二中因净胜球少于十中,屈居亚军。十中夺得冠军,留在青岛参加了全国比赛,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

最后一场比赛,当二中2:2与四中打平时,十中与一中打到加时赛以1:2落后一中,如果这样结束,二中出线,十中第三。这时,十中代训教练(也是一中队长的业体教练),在场边痛骂一中队长,并要求延长比赛时间。一中队员罢踢,十中队员则打入空门一球,裁判竟然认可。这样,十中以与二中积分相同净胜球多一个的优势,将二中挤出,获得了参加全国赛的资格。那年青岛市中学生足球比赛前六名是十中、二中、十三中、四中、一中、铁中。
几十年后,当年的一中队长跟二中队员王振文讲了这个细节,王振文唏嘘不已。这个细节,断送了二中参加全国赛的机会,击碎了多少人的足球梦,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啊。看来六十年前足球场上就有“不正当竞争”,虽不是假球黑哨,但也是“非正常”

厦门比赛青岛队全家福,二中队员有五个。前排左二祁老师(领队),左四郭连生,左七郭儆醒,左九姚凯庆,左十魏德明,后排左二是李三卫。
那一年山东省有第九届省运会,福建厦门举办华东七省市少年足球对抗赛(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上海)。市体委和市教育局从十中之外学校选拔优秀球员组成青岛市少年足球队,参加这两项赛事。二中凭借自己实力,入选八名球员,经一个月集训,三人落选,最终五名队员入选,并成为球队核心主力。他们是:队长、前锋李三卫、内锋郭儆醒、中后卫郭连生、右边后卫姚凯庆、守门员魏德明,祁朝阳老师任领队。

足坛名宿张宏根在二中对面小操场辅导青岛少年队。二中队员郭儆醒(左二)、郭连生(左三)、姚凯庆(左四)、魏德明(左五)、李三卫(右二)


青岛少年队在九届省运会上,以全胜战绩获得冠军,并代表山东省参加华东地区少年足球对抗赛。在华东比赛中过关斩将,最后与厦门队积分相同,因少一个净胜球,屈居亚军。

1965年仍由李三卫任队长的青岛少年足球队赴呼和浩特参加全国十四城市少年足球对抗赛。

二中足球队:后排左一尹世栋、左三姚凯庆、左四傅圣雪、左六孙伟臣、前排左二谢德海、左三王世民、左四李从新、左六李三卫,拍摄时间大约1965年。后排左二、左五、前排左一、左五不记得是谁了


六十年代的二中足球队队员还有:赵云龙、孙云亭、王振文、孙富麟、王世敏、李丛新、陈德同、李宏文、缪宇镇、武振功等。
六十年代后期文革开始,各级专业队纷纷“下马”,所以这批队员中只有孙云亭进入山东省队,其他球员大都就业于有足球队的企业,继续着自己的足球梦。
六十年代初,刚刚度过三年自然灾害“瓜菜代”年代,足球队的队员们也同大多数同学一样,身体素质普遍不高。那个年代受大环境影响,整个足球氛围冷淡,市里组织的正规比赛不多,所以二中也没出现多少出类拔萃的足球人才。

青岛市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是培训岛城各校足球苗子的专业机构,从这里走出过国家队队长相桓庆、省队队长盖玉殿等足球明星。五十年代二中的刘国江、杨臣书、罗友琳等队员,经过这里的培训,基本功更扎实,个人技术更突出,足球之路走得更远。而六十年代二中却没有一人进过业体,我问当年的队员这是为什么?他们回忆说,可能那时二中足球在岛城中学足坛风生水起,所向披靡,业体不便到二中“挖人”。还有一点,当时二中学生都以学业为重,很少有人想走专业道路,所以对进业体兴趣不大。


虽然没在业体培训过有些遗憾,但是作为岛城中学的顶尖存在,二中培养出的足球队员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尽管入专业球队的队员不多,但二中队员几乎都有中专以上学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表现出众的佼佼者。


1964年毕业的李宏文考入北京石油学院,加入足球队后入选北京高校队。毕业后分配到全国闻名的大连石油七厂,从该厂第一把手位置上退休。

陈德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曾任青岛市重工局副局长。

傅圣雪、王振文中国海洋大学,谢德海同济大学(上海铁道学院),郭连生山东大学(山东工学院),孙富麟江西理工大学,邓吉元西北工业大学。

王世敏大连海运学院,在青岛港务局工会主席位置上退休。孙维臣山师体育系毕业,工作在山东电视台,先后担任新闻部和国际部负责人。队长李三卫毕业后就业于青岛面粉三厂,任职副厂长。二队的王书君恢复高考后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以一部《太平洋大战》成为著名的访美学者。

当年这帮“足球小子”,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一个瑰丽的“足球梦”。


李三卫获第九届省运会、华东少年对抗赛奖状


李三卫,二中足球队多年的队长,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从小跟着十五中足球队的邻居大哥哥昏天黑地地踢球,进入正规球队后,踢过边锋、内锋、前卫多个位置。他个子不高,速度不快,却球技出色,灵活的身材,流畅的动作,让人看着赏心悦目。64年、65年他两任青岛少年队队长,参加了厦门华东地区对抗赛,呼和浩特全国十四城市对抗赛。获得过省九运会风格奖,华东对抗赛风格奖。66年,正当他在足球道路上急速奔跑时,如花似锦的前途却戛然而止,梦断文革。李三卫参加工作后,仍然割不断足球情结,踢过国棉七厂队,参加过粮食系统唯一一次足球赛。退休后又参加了以当年那帮少年队为主的老年队,踢过在青举办的全国老年足球赛,并且应邀访问过韩国釜山。

郭儆醒,从小就爱踢球。刚上学那会,一放学就在院子旁边的小胡同,与小伙伴们踢得天昏地暗,直到家长喊吃饭。后来参加了各级比赛,崭露头角的他,被当时的省队教练吴洪月看中,要调他到省队。为了不放过这个有潜力的人才,吴指导亲自到郭儆醒家做家长工作。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父亲一句“踢球能当饭吃?”把吴指导“推出”门外,也击碎了郭儆醒的足球梦。当时一起被吴洪月相中的十三中王守业,去了省队,后来成为叱咤国内足坛的风云人物。虽然后期晚节不保,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对青岛足球的巨大贡献。


魏德明在华东对抗赛中精彩瞬间


魏德明在华东对抗赛中,以精湛的球技,帅气的颜值,成为众多厦门少女的“心动男生”。她们为看魏德明的“表演”,随青岛队转场,为他呐喊助威。魏德明中学毕业后,加盟青岛市工人足球队,仍当守门员。然而天妒英才,四十七岁就英年早逝,让人扼腕痛惜。


1964年我上初二,也曾是尹世栋老师麾下的校队队员。每天下午三四节课、节假日、寒暑假,都在校园对面的小操场训练。记得与四中、九中、十四中曾在汇泉外广场打过比赛。但记忆中却从未同李三卫这些学哥一起踢过球。后来才知道,我们那是二中二队,队员是49年以后出生的,用现在的话说,叫U15二中梯队。记得队员有我们同届的孔祥生、马建民、范金凯、周宗理、张成思、王玉林、王琴生、王书君、姚凯庆等。王玉林、王琴生初中毕业去了青海建设兵团,王琴生还参加过农建师、兰州军区的足球赛。


姚凯庆球技好,人长得身高马大,被抽调到一队,后来入选青岛少年队。他毕业后参加工作在包头钢铁厂,也是包头市多年足球冠军队包钢队的后防大闸。后来年龄大了,就经常带一帮小青年踢球,一方面自己过过足球瘾,一方面也传经送宝,提携后辈。


祁朝阳老师是六十年代二中足球队教练。

祁老师毕业于曲阜师院,开始学中文专业,后体育专业人员少,转体育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青岛九中,任体育组组长,六十年代初调二中,主抓足球和田径(径赛)。

祁老师以严厉著称,他规定的训练任务,必须当堂完成,不管你累到什么程度。每次训练结束,每个队员都精疲力尽,汗流浃背,拖不动腿。

祁老师个子高大,身材健壮,他还是二中教工篮球队的主力控球后卫。田径短跑更是他的强项,他是多年的市教工运动会的百米冠军,也曾在市职工运动会上获得过百米第一名。

祁老师后来因夫妻分居调回家乡沛县的一所中学任教,后调曲阜师院工作,在那里退休。他晚年受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折磨,不能说话。二中体育组组长金光显老师和足球队的李三卫等同学曾到曲阜去看望他,他激动地长时间握着大家的手,口不能言,泪流满面。那份对二中的挂念,对二中足球的挂念,让人心酸。

明日请继续欣赏李奕作先生《青岛二中足球风云录(下篇)》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岛辉煌慈善基金奖励即墨28中“足球双冠王”
少年足球一窥
散文||我的足球队友
大连1935年:出租司机创建冠军足球队——运友队
泰国少年足球队13人全部获救
致青春.梦八足球少年风云大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