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市南印记(六)一路文化气息的黄县路

县路是青岛典型的老街,道路两旁的老旧小楼,斑驳的院墙,上了年头的马牙石路,不知经历过多少风雨洗刷,在时光的打磨下早已披上了一层遒劲沧桑的质感。老楼和院墙的花岗岩石基虽历经几多春秋磨砺却依然保留着原石原貌。老舍的《骆驼祥子》便是诞生于此。这条比邻大学、老博物馆、老图书馆的小路,充满了老青岛的生活情调。



马牙石路段的终点处,黄县路与龙江路在此交汇。路口的这栋小楼其实是龙江路4号院的,早些年一直是一间小百货铺,如今已是一家咖啡店。店外装饰摆设清新随意,已成婚纱摄影的不二背景。咖啡店里定期举办“不舍诗社”沙龙,聚集了一众文学爱好者,使得此处文化气息浓厚。




在龙江路路口不远就有一条小巷子,一直通到大学路,这是黄县路的一段分支。记得小时候,这条巷子不通车,一侧是14号大院儿的院墙,侧门统统不开,另一侧也只有稀稀疏疏几个院门,这里人迹罕见,偶尔跑过几个我们这样刚刚放学的孩子。印象里小巷里有几台纺车,几个阿姨常年编着粗粗的麻绳。后来纺车撤掉了,巷子里又晾晒起了刚刚作出的纸壳。

如今,这里各式咖啡馆、书屋、餐厅、青旅林立,漂亮别致,洋气十足,涂鸦壁画,创意无限,时尚元素与百年老树老院混搭,新老文化在此交融,吸引着无数游人、文青和婚纱摄影团。




老舍故居,黄县路12号。 1934年至1937年,老舍先生居于青岛。臧克家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小门东前,一进门小院极幽静。一进楼门,壁上挂满了刀矛棍棒,老舍为了锻炼身体,天天练武。小楼不高,望不见大海,夜静更阑时,可以听到大海的呼吸。”庭院中的石板甬路、冬青树至今仍在。 黄宗江、黄宗洛、黄宗英等黄氏兄妹曾住于楼上,楼下住着老舍。屋内面东的一间是书斋,朝南的是客厅及老舍夫人和孩子们的居室。


老舍先生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就是在此处度过的。在这里,老舍创作了已译为12国文字、20个国家出版过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以及《文博士》、创作经验集《破牛破车》和一批散文、小品等。老舍非常留恋在青岛的美好时光,在许多文章里他都表达了自己对这里的深情。



台静农故居位于黄县路19号。台静农,(1902-1990),本姓澹台,字伯简,安徽霍邱县叶家集镇人。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书法家。1936年来到青岛,担任国立山大的讲师,经常与老舍在平度路的酒馆“茂荣丰”饮酒,饮的是即墨老酒,饮时要煮热了喝,味苦,有焦煳味,被称作“苦老酒”。台静农晚年时一直对即墨老酒念念不忘。后为台湾大学教授。其书法广泛涉猎金文、刻石、碑版和各家墨迹,篆、隶、草、行、楷诸体皆精,亦擅篆刻、绘画。





 黄县路7号,杨振声故居。1930年,杨振声由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校长。杨振声师承蔡元培,效法“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广聘专家学者。经他邀请,闻一多、黄敬思、傅鹰、沈从文、梁实秋、游国恩等名家纷纷前来任教,青岛大学声誉日拢以至有评论称,他凭借个人的声望和地位,造就了该校校史上一段难以再现的盛况。

 “到处为家不是家,陌头开遍刺桐花。”(杨振声在青岛和朱自清的诗)杨振声只客居青岛两年,这两年,在他的一生中是短暂的,但对作为教育家的杨振声,是最辉煌的时刻。他一生除了在大学担任教授,就是默默无闻地编撰教科书,为民族的教育做工作。正是在他的努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之下,把青岛大学建成了一所有实力和规模的大学,给青岛带来上世纪30年代文化的繁盛。



杨振声故居门口的单侧石桥,是德占时期德国人建在青岛河上的石桥,北侧的桥已在城市建设中被拆,而南侧桥还保存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

说起青岛河,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概念,现在青岛河已经在青岛地图上消失了,只有残存一段留存在黄县路和大学路路口附近。



有时开车带着我父母路过这儿,都会特意在周围转转看看。父母都是山大海大的老人了,对这一带特有感情,看看这里,说说那里,这个院住了哪位老教授,那个院住了哪个老同事。听着他们娓娓道来,岁月悄悄地流了回去……


来源:胡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个上海人眼中的青岛文化名人故居
高清:秋天黄县路更具文艺范儿 隔壁曾是老舍家
看图:青岛老街巷之“黄县路”,骆驼祥子博物馆就在这里
只知道大学路?这条不足600米的小路才是青岛文艺界的惊喜|慢生活
老舍在山大的两处旧居//胡絜青
青岛第一路——青岛市黄县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