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肾灶胃锅心点火

  心主神明,在上,像阳光的照耀功能一样,心识有觉察、分辩的功能——喻为太阳;肾藏精(《内经》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华之谓,也可理解为生命动力的原材料——喻为水。脾胃(尤其是胃,胃主接纳,脾主运化),盛装食物,运化食物成为营养,提供整个生命机体所需——喻为土。

心神存照肾精,肾精温煦向上升腾,脾借此温煦向上的力量消化胃中的食物,食物变成成机体所需的营养,输布全身,生命才得以正常存活。(当然,身体的运行规律一样也是很复杂而精微的。比如,肝气的上升作用,肺气的肃降作用,包括人体与天地一样有四季、二十四节气的规律变化等等。

 在此,古人有几个专有名词要简要说明一下。

 心识的活动喻为火,在卦象中用离卦代表,在道家和中医把心的功能又称为神。“神”,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注意力、觉察力、脑力,它是有别于思维、分辨、判断的一种体验、感受、直觉、本能的作用。同时是指心识的功能神奇、伟大又玄妙难测即可,绝不是指上天有形、无形的神祗。在现实生活中,为了更好的理解中医或修道中所谓的“神”,可以把它初浅地理解为“注意力”,“心力”,“觉察力”,“观照力”等。)

 肾藏着先、后天之精华、精粹(不仅是男女媾精的那个精),这种精的功能表现通常以体液的形式,故喻之为水,在卦象中用坎卦代表。

 其实,广义的“精”,泛指一切身内的体液。比如,宋代曹文逸的《灵源大道歌》云:“休论涕唾与精血,达本穷源总一般。此物何曾有定位,随时变化因心意,在体感热即为汗,在眼感悲即为泪。在肾感念即为精,在鼻感风即为涕,纵横流转润一身,到头不出于神水”

 “气”,是指神与精的交互作用产生的能量(《黄帝内经》把这种正常的交互作用称之为“精神内守”)。这其中主要有二个方面。第一,是指肾水在心阳(火)作用下开始发动、气化,向上薰蒸的动力;第二,是指脾藏在肾气升腾的推动下对胃中的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而产生的营养。俗称“阳气”。

 简而言之,心为父,肾为母,父母结合,产生的能量、营养就是气。比方说,修行人,静坐下来中就有明显的热感,因为静坐时,心神不再外驰而是收回来,自然本能地成就了心肾结合的功能,就产生了“阳气”这种能量。这个热感,就是“阳气”的功能表现。

 气”于生命的重要性,《黄帝内经》这么说的:“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精、气、神这三个概念,是道家修持中非常重要,同时又是非常合乎天道规律的精炼比喻。

 中医对这三个藏器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心为一身之主宰,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胃为五脏之本。

 这其中,心神的作用尤为重要。道家所谓:上士养神,中士养气,下士养形。又说:得神者生,失神者亡。以此看来,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现代人只是关注饮食,营养品,补品,只是关注形体的保养,真是堪称下士了。

 中医里还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把肾比作炉灶,胃比作锅,心比作火。没有火的引燃,炉中的柴不能燃烧,锅中的原材料就烹熟不了,成为不了美味的食物。

 我们对人体取法于天地的规律来生存的模式作一个综述。

 身体要正常存活,要靠营养(气)的输送、敷布;营养的产生有赖于胃中的食物的消化;胃要得以消化食物为营养,须赖脾的运化作用;脾要能运化胃中的食物,有赖于肾气的上升与策动,中医所谓”脾得气而能化”;肾气的升腾又终须以心神下降来温煦、激发。最后,心神的正常活动又须以气的充沛来支持……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己。

 人就这是样与天地一样同步地运行变化着,其内在变化的规律竟是如此的一致。

 我们来看:如果没有阳光的普照,水气不升腾,万物就能不生长,人就不能存活;同样的,如果人的心神涣散,不能温煦肾藏,肾水不能化气,脾得不到肾气的策动,就无能力消化胃中的食物,无论你吃什么美味、补品,都无以转化成为营养,身体的健康就受到威胁,各种疾病就此产生。

  而心神涣散,正是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所在。失神—失去生命中太阳煦照的功能,是现代人疾病隐藏的根源。

 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外在的种种诱惑越来越多,越来越巧妙,勾起的内心的欲望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错误价值观的宣传,使得追逐这些欲望的借口越来越体面,手段越来越高明而丰富(不择手段)。人的心识每时每刻都在疯狂地向外追逐,神光在疯狂地向外耗散、发射。心神越来越没有力量“回光返照”肾水,肾水寒凝,不能气化升腾去推动脾胃的消化吸收……

 而这就是为什么,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人们的健康却越来越坏的原因。

 健康不好了,我们没有从根本的心神耗散找原因,只是更疯狂补充各种营养品,加强补品,保健品,吃更高营养价值的食物等等。结果,脾胃只能装载,不能消化吸收,只会堆积在胃肠中腐烂变质,反而成为肠胃的负担,如雪上加霜般更加深重地将健康推向难以挽回的境地。

 这就如同大自然一样。冬天,阳气收敛了。这时你播多好的种子到地里,也长不出庄稼一样。最后种子只能死亡、腐烂于土地之中。

 由此引发的各种疾病,我们没有深入探究它的根本原因,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拒狼进虎,久治难愈,此愈彼起……这又正是当今医生越来越多,医院越来越多,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而先进,但能治好的病越来越少的现实写照。

 即使你得到了昂贵的好药,得了名医的方剂,如果没有回神静养,那些药在你胃里,就像食物一样,照样得不到温煦气化而产生药力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好像能解决问题的药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升级的“效药”,更是越来越伤害机体——因为只着眼于病症,而不知其病因所在。中医师们也觉得经方己不像古人书中写得那么灵验了。

 殊不知古人生活的时代,外在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内心也没有现代人一样多的欲望,所以几剂药下去就能豁然痊愈。古人一再强调的“调摄修养,药石次之”的垂训,已经被现代人舍本逐末地忘在脑后,如此,又怎么能仅凭药力就能回天呢?

 另外,有二个常见的错误观念需要澄清,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谓的“肾虚”。很大程度上,并非“肾虚”而是“神虚”(脑力不足,或脑力涣散不能收摄)。心神之火不能降下,无能温煦肾水,于是肾水寒凝不升,导致水火不济,上下悬隔不通,而表现出一些“肾虚”的现象。此时需要的不是补肾,而是补“神”。补“神”最好、最快的方法莫过于佛、道、儒三家学问所指示的心念专一、专注的训练。

  其二是“上火”。现代人的“上火”很大程度上不是热症,相反是寒症。是上面的心火虚浮于上,不能沉潜于下,不能化寒水,水火不济。以清热去火之药只会为虎作伥,于病症雪上加霜。只需以静心之法调养,上沉下升,自然则愈。

(文:王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阳虚失眠证治(转载)
中医痰饮致悸论(山东中医药大学) (转载)
阳气不足,则手脚不温,睡不香!有这2类症状,别忽视
【特色疗法】涌泉贴的临床应用
(转)失眠病机分析与验方
中医内科学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