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崂山石刻:劈石






在崂山古道海拔250米处有一山口,口下有一块独立巨石,呈桃形,高8米,由中间自然分为两块,像是用利器从中劈开一般,故称“劈石”。此处山口就叫“劈石口”,经过劈石口的小路,就叫“劈石口小路”,老百姓俗称“劈石口”。 
这块巨石较匀称分为两半,中有一道裂口,上口宽约两米七八,下口将近底部宽三四十厘米,仅能行人。   



“劈石天开”,青岛书法家修德题刻。

修德(1920.11.16-1992.2)男,字石竹,祖籍山东省即墨县。代表作品有《修德书法艺术之路》、《诗书画印》、《修德书法艺术》、《修德书法艺术选》。他自执笔跟叔祖父学书艺,后拜师即墨城内准提庵能法和尚教授书画,打下深厚的笔墨基础。16岁时,到青岛日商上海纱厂(今国棉五厂)做工。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苦练颜、柳、欧、魏等碑贴四十余年,被誉为“工人书法家”。他工于楷书与行书,点画厚实,结字拙朴,气息古雅。




巨石西面刻有明代即墨县丞周(沭阳人,万历初年任即墨县丞)的《劈石口》七言绝句一首,文为:“莲花片片削空青,华岳分峰仗巨灵。更向崂山挥玉斧,洞天有路不常扃。”青岛书法家杜颂琴题刻。

:(1917--2001)号老琴,山莱州人,族。早年供于青金融界,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78年退休开始学研究艺术,其隶、楷取法高古,尤精行草,镕颜、米于一炉。生前系中国法家会会,青法家会名誉主席,青市青年法家顾问,中国画函授大学青分校名誉教授、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山东省中山书画研究会员,山东省名人事业促进会书画委委员,青岛海外联谊会理事等


从南侧看



石刻“劈石天开”四字,呈田字形排列,可倒读亦可环读,均能成句,称作“回文” 。  



从西侧看




在北侧石面是模糊可见石刻“青岛即墨路界”。



劈石旁边有一石桩,上刻“崂东区界”。



劈石西南侧有一口水井。



劈石路边有1995年南王公路修路工程简介石碑

劈石口小路是崂山最早见于记载的人类行走的小路,可见这条古道历史多么悠久。

劈石口小路当年的条件十分恶劣,《大庄修路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崂山屹立海上,以雄秀闻,其东西两麓尤峭。自大崂村达王哥庄,为胶澳即墨往来孔道。径路奥曲,间不盈尺,仰依峻坡,俯临绝壑,践其域者,恒足屏息,有颠覆陨坠之虞。”从文中可以看出古代山民往来运输货物是十分危险和辛苦的。

据当地老人讲:“同治六年(1867年)反长毛(捻军起义),从即墨城来了一伙长毛子,在华阴集抢掠了一阵,后经劈石口小道去了王哥庄。

1914年9月18日,日军从崂山东麓的仰口湾登陆,分三路向青岛进军,其中一路经劈石口小路进军青岛,打败了德国占领者。

1931年3月,由当时的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主持在古道旁边修建了由大崂至王哥庄的盘山公路,10月竣工,全长10公里,命名为大庄路。从此古道少有人行走,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收回胶澳租借地,设置胶澳商埠;1929年8月,胶澳商埠政区改为青岛特别市;1935年7月1日,山东省与青岛市会商,扩大青岛市市郊,并报行政院批准,将即墨县南靠近崂山的地区,划归青岛市管理。把崂山山区划分为崂东、崂西和夏庄3个区,直属青岛市管理。(资料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崂山劈石口,寻找消失的古道
劈石口古道,背后竟然有着这么多的历史
说说崂山区的来历
石刻苍苍·人渺茫茫
青岛历史文物古迹概览
名联欣赏:名胜楹联(山东青岛名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