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十里湾畔三部曲 ‖ 之三 终成行 河北 蓦然回首






【 散文 十里湾畔三部曲
    之三  终成行


     □ 河北  蓦然回首

十里湾,是子牙河下游一段河面宽阔景色优美的地段,地处县城南几里地。

十里湾,是我经过长久的渴慕与极耐心等待后结的一份缘。

端午节一早,当我们一行几人兴奋的抵达十里湾时,着实被十里湾的沉静之美深深打动了。


此时的十里湾,应是过了丰水期吧。河道里的半槽水,犹如一位为相思形容渐瘦衣带渐宽的女子,不急不徐,不言不语,依旧用千万年的执着,带着不老的的传说,带着不变的初衷,带着子牙河儿女对她深深的膜拜,穿越历史的尘烟,拂去世事的喧嚣,那么澄澈的,向我们款款而来!

站在桥头东望,那一湾的柔和沉静,那一湾的翠色葱茏,恍惚间,带我回到我梦中的故乡,回到我无数次回眸都不曾重逢的青葱花季!


十里湾的下游,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安放着我一生最美、最好、最真的旧时光。

那段封存在心底的旧时光,被眼前这一湾的澄澈,慢慢冲刷的愈发清晰明亮起来。

于是,一个人,一段岁月,慢慢从旧时光里漫溯而来。

那个人,在那段旧时光里是胸怀梦想、特立独行的人。

那个人,在那个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人人追求发财致富的年代,唯独他,从未被外面的世界所左右,从未停止过对文学的热爱与救赎。


他像一粒火种,引燃了无数文学爱好者心底对文字的热情。我家乡一本油印刊物《乡野》,便由此而生。

《乡野》,一呱呱坠地,便成了一群人的宠儿,当然,做为读者与作者,那时十七、八岁的我,也是其中之一。

《乡野》,在那个人的引导下,萌萌的、茁壮的一点点慢慢成长。后来,《乡野》改名为《我们》。

我们,朝气蓬勃、胸怀小小文学梦想的一群年轻人,在家乡的原野上,在美丽的子牙河畔,用文字书写青春,用青春点缀家园。

那时的《我们》,一声召唤,每人一首关于子牙河的诗歌或散文,曾出专刊,以为纪念。


如果非要追根溯源,故乡的子牙河为什么让我爱的如此深沉,我想,大抵离不开那个人在我懵懂的岁月里,为我植下了一颗关于家乡,关于小河,关于文学的种子!

著名作家苗雨时先生曾经为那个人诗集做序:小河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它不仅有旱季的枯瘦,也有雨季的劳累,它负载着农民的汗水和丰收、困顿和渴望,百折不回的向前流去。它与诗人的命运生息相通。

是啊,这是苗雨时先生对那位诗人的点评,更是对所有小河儿女的精准描述。

而我,此行不是单单来看十里湾的风景,也不是单单去缅怀一段芳华岁月,最重要的,在十里湾畔,住着一位对我朝思暮想的姐姐。

姐姐,与我从未谋面,我们是在《蒺藜文学》里开始相知相熟。年长我两岁的她,快人快语,心无城府。她的文字同她一样,质朴,纯净,不掺杂一丝世事的杂质。对文学的追求,已经不能用喜欢或热爱来形容她。几十年对文字的执着,她已经把文字视为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姐姐是一个心智单纯的人,只要她喜爱的作者,她会不停的转发她们的作品,更会不停传达她的喜欢与羡慕。


在美丽的十里湾大桥南侧,顺着西岸河湾的堤坡下去,一片绿意葱茏掩映着的普通居所,就是姐姐的家。

去往姐姐家里的堤坡上,一棵棵,一簇簇嫩绿的枣树芽,顽强的钻出了贫瘠板结的黄土地。它们嫩嫩的芽叶上,散发着极强的生命力,在阳光的照耀下,每一片小小的叶子,都泛着新生命初生的光泽。

姐姐的家,是最普通不过的平常人家。几间普通的平房,一个大大的院落,安放着姐姐眼前的烟火与心底渴慕的诗与远方。


 

院子里的小菜园,被姐姐摆弄的生机盎然。叶片掩映下悄悄绽放的黄瓜花,是着实比迎春还要美丽还要受人喜欢;油亮黑绿的豆角架上,已经有些许的长豆角垂下来;姐姐浇菜园的水桶,静静的安置在角落里。

我家领导看见菜园,就来了兴趣,掐尖、打枝就忙了起来


菜园的边上,三只可爱的,萌萌的小奶狗,懒洋洋的趴卧在一起。对于我们这几个不速之客,它们竟无半点惊慌,只从容的、淡定的抬眼看了看我们,便算是和我们打过了招呼。



 

那一刻,我惊讶于这个院子带给我的一种“静美”的感觉。那些安静中蛰伏的生命力,那些沉静中积蓄的蓬勃的生长力,那些静而不语沉静内敛的平和静美的感染力,深深的,深深的,震撼到我。


走近姐姐,才更深的体会到她对文字的执着。她案头的读物,大部分写了读后心得。她的书,是至宝,不喜被人翻弄。她博览古今历史、军事,独喜小小说,对诗词也颇有领悟。

这位普普通通的,被岁月打磨的一脸沧桑的女人,如同院坝上那一簇簇顽强的枣树芽,在贫瘠的土地上,努力的、快乐的、率性的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在自己文字的世界里任意游走,积极向上。

姐姐,如同我敬仰的那位诗人描述的一般吧:“饱经风霜仍有颗年轻的心,历经坎坷仍在执着追求”。

此刻,我眼里的十里湾,湾出的不仅仅是一幅人间的美景,更流淌出几千年沉淀下来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小河儿女对她深深的爱恋。

十里湾,钟灵毓秀。返程的路上,在紧依十里湾大桥北岸,一处挂着《中国世纪大采风》组委会廊坊工作站、廊坊采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大城县子牙河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牌匾的建筑,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怀着好奇心,我们决定进去一探究竟。



一楼,分为两个展区。一个展区陈列着各种风格不同的艺术葫芦。它们形态各异,或灵动有趣,或俏皮可爱,或雍容华美,或憨态可掬。那原本生于墙角地边的小东西,被心灵手巧的小河儿女,赋予了一种艺术生命力。当你直视它时,仿佛能听懂它对你轻轻地低语。


另一个展区,是书画界一些雅士的墨宝展示, 一幅中国梦的行书条幅,在展厅内琳琅满目的作品中相当抢眼。



 

中国梦,一梦几千年。为了梦中的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从姜子牙稳坐钓鱼台,周武王拉车800步,到逊帝退位,搬离紫禁城,是多少帝王将相殚精竭虑苦苦追寻的梦想。

岁月的风烟,在这方古老又年轻的平舒大地上,沾染过历史的烽火,见证过朝代更迭的斑驳,悲惨过水漫家园的流离失所。

海晏河清,海晏河清,海晏河清啊,多少个千年走来,何其幸运,我们于无涯的时光中,走进了这浸染血泪后海晏河清的家国。


子牙河,随着惠风和畅,随着一大批子牙河优秀儿女的反哺,她的博大文化内涵正被慢慢发扬传承起来。

以王广然老师为首的一大批文化界精英,几年来,一直为家乡的子牙河文化默默做着不懈的努力。


子牙河,不单是我敬仰的那位诗人一辈子不舍离开的小河;在他身后,还有无数无数小河的儿女,一辈子走不出也不愿走出对这小河深深的爱恋与思念……

半生已过,从懵懂豆蔻的流年到饱经风霜的中年岁月,无论顺遂中的淡然,还是逆境中的搏击,骨血里,终是流淌着小河赋予我的无价的坚韧与坦荡。

我与小河,一起哭,泪落入河便有了水的丰盈;小河与我,一起笑,便有了微波荡漾潋滟晴光……

子牙河,兜兜转转,我终是没有离开你半步……

 

附录一首,那位一辈子都没有也不愿走出小河,我敬仰的诗人很早以前的一首旧作:

 我是小河

小河是我

我是小河

小河水默默地流淌

也不知流了多少年

流走了许多故事

留下的是我向往与寻找的目光

小河边

我拿起一粒水珠

象拿起一颗珍珠般沉重

它使我不能不赤身落入水中

再一次在小河中感受爱的单纯

爱的真实

象儿时把躯体、把时光、把五音不全的歌谣

把一切的一切全部交给小河

接受小河的洗礼

直到变成小河的形象

小河中

当水的声响与光的照射一同引我下沉

接触清晰而巨大的灵魂时

我在做这样的反思

为什么小河同我一样

饱经风霜仍有颗年轻的心

为什么我同小河一样

历经坎坷扔在执着追求

呵  小河是我

我是小河


2020年6月25日,十里湾归来有感。





【作者】

蓦然回首

女  70后

河北大城人

喜欢文学

热爱生活

偶有文字发表于网络

喜欢

世间美好的一切

愿在《蒺藜文学》

这个平台

向那些美好的灵魂和文字

学习靠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南作家•散文】寇玉苹/河头镇往事(连载八)
海何以得晏河安能够清
诗二首|《月亮河》(晚秋)【春暖花开征文150号】
天津子牙河,寒冷大风天,三位漂亮姐姐游到河中央跳水,真棒!
【西楼文苑】2020年总(322)期【我家门前的小河】文/王丽梅 诵/一缕幽兰
我不想上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