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颐和园夏日风光之二——昆明湖美景(原创)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据统计每年来颐和园游览的游客有上千万。而来颐和园观赏、采风、拍摄的主要景点就是那优美壮丽的万寿山和昆明湖风光。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因为这一带风景优美,山水俱佳,明朝一些诗人常把西湖周围地区的自然风光描绘成“宛如江南风景”,“一郡之盛观”。乾隆在昆明湖泛舟的诗中写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颐和园昆明湖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借景手法,将远处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纳入游人的视线,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昆明湖上的主要景物有西堤及西堤六桥、东堤、南湖岛、十七孔桥等。 沿堤建有六座石桥, 造型优美, 形态各异.其中一座用汉白玉雕砌的玉带桥, 桥拱高耸, 远望如一条玉带.湖区三个部分都有一岛, 象征蓬莱三岛.其中, 南湖岛风景最优美, 它的面积达16 余亩, 岛上有涵虚堂和龙玉庙等古建筑, 据说涵虚堂的造型颇像武昌的黄鹤楼, 原有三层阁楼, 当年清代帝后曾在楼上观看湖年水师操练.从岛上高处向外眺望, 湖光山色尽收眼下。
      本人特欣赏和热衷于在夏天来颐和园采风拍摄。我爱颐和园夏天美丽的景色,这里的树木葱郁,这里的古迹满园,这里的昆明湖碧波荡漾,这里的群山绵延翠绿,真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册。近年来,我多次到过颐和园,每次也就一小时左右,观赏和拍摄几个景点。多数是从东宫门进入颐和园的,也有两次是从北宫门 登上颐和园万寿山的,一次是去年的七月份上旬的一天清晨,一次是2012年5月下旬一天的下午。在去年我拍摄颐和园的美景用的还是佳能S80数码相机。曾记得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虽然说是清晨,拍摄的图片不够清晰,但是昆明湖的美景常留心中。

       2012年6月10日上午,本人先到空军仓库工地办完有关工作后,来到原住处准备取水费票据,途径北京大学时天空还是乌云满天,到原住处天空已开始放晴。从原住处返回经过西苑已是上午十一点钟了。西苑到颐和园就一站路约一公里。心想,今天的天气先阴后晴,能见度极好,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匆匆从东宫门进入颐和园。这次我带上女儿新买的日本原装佳能单反相机,再次来到令人心旷神怡、美丽的昆明湖畔采风拍摄。这次拍摄的颐和园风光图片是本人到过颐和园拍摄最为理想和最为清晰的图片之一。

       虽是中午时段,来颐和园游览的游客来往穿插,络绎不绝。我先在东门拍摄了几张照片。即直奔昆明湖东堤岸上的知春亭。从知春亭向北望万寿山景色,距离近 最为鲜明,对于拍摄者来说是取景的最佳地方。此处是最先柳绿花红,向人们报春,故名知春亭。放眼望去,远处群山起伏,古塔耸立,远处的山叫玉泉山,盛产优质矿泉水,是专供紫禁城内的皇帝及后妃们饮用的。 远处的古塔叫玉峰塔,看着在园内,其实是在园外的玉泉山,这种把别处的景色,借来一用的造园方法,称为“借景”,使得颐和园山水融为一体,美不胜收。我在这里主要拍摄了万寿山、玉泉山、玉峰塔和知春亭的美丽风景。本文中的配图中的前三张都是在这里拍摄的。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知春亭有十多位的老年音乐队在这里演唱和伴奏《天路》等歌曲,嘹亮的歌声漂荡在昆明湖的上空,为公园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然后,我从邀月门走进我国南北园林中最长又最富於艺术性的游廊,沿昆明湖的北岸一直往西行,一路拍摄对面的十七孔桥、南湖岛等景点,走到排云门前又拍摄了多张佛香阁图片。再往西走拍摄昆明湖西堤上的豳风桥和玉带桥。本人还走到昆明湖的西北,拍摄清晏舫。万寿山西麓岸边, 有一只白石雕造的石妨, 叫清晏舫。舫体用巨大的石块雕造而成, 上建两层舱楼, 窗上镶嵌五色玻璃, 十分美观。在返回途中,我赶紧拍摄了东堤上的文昌阁等景点。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段时间天气十分晴好,有利拍摄。到了12点往后,天上的云量急剧增加,乌云又重新浮在昆明湖的上空。本人在12点15分拍摄的图片可作证,放在本文配图的最后两张。这一次去颐和园真算走运,老天爷和时间老人真帮忙。

       夏日景点何处美,请到昆明湖中来!这次游览颐和园,我不仅拍摄了昆明湖畔的万寿山、佛香阁、十七孔桥等主要景点,还拍摄了昆明湖东岸上的知春亭、文昌阁、728米长的彩色长廊等景点。一个多小时的拍摄,显然走得有点匆忙,感觉有点累,本人这次一共拍摄了100多张昆明湖的图片,已是如愿似赏,满载而归。现将本人拍摄的美丽的昆明湖风光图片,特选20幅和朋友们一起分享欣赏。

          这是本人在知春亭旁边拍摄的万寿山和佛香阁的美丽风景。

       这是本人拍摄的昆明湖东堤上的知春亭。知春亭,每年湖冰融解后,,此处得春气之先, 亭畔桃红柳绿,最早向人们报知春的消息,亭因此得名。从知春亭向北望万寿山景色, 最为鲜明。


        这张图片系本人在知春亭拍摄的。放眼望去,远处群山起伏,古塔耸立,远处的山叫玉泉山,远处的古塔叫玉峰塔,山水塔景混为一景,天地人景和谐一体,真乃人间美景也!

          这是本人在2011年7月间的一天清晨在昆明湖畔用佳能S80数码相机拍摄的昆明湖荷花、湖面、游船、十七孔桥、玉带桥、练桥等景点的远镜头图片。

         这是本人今年夏天在昆明湖畔拍摄的昆明湖荷花、湖面游船、十七孔桥和湖面上凌空飞翔的水鸟等景点的远镜头图片。
 

            这是本人拍摄的昆明湖东堤岸上的文昌阁。

          这是本人在昆明湖东堤岸上拍摄的昆明湖,宽广浩瀚的湖面和万寿山以及远处的西山和玉泉塔纳入游人的视线,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这是本人在2011年7月间的一天清晨在万寿山顶用佳能S80数码相机拍摄的昆明湖美丽景色。

          以上两幅图片系本人分别从十七孔的南首和北岸拍摄的十七孔桥美景。  昆明湖著名的十七孔桥横跨在南湖岛和东岸之间。桥长150 米,像一条长虹架在粼粼碧波之上,它系仿著名的卢沟桥之作,,桥上每个石拦住顶部都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显得精致、雄伟和美观。

           这是本人拍摄的南湖岛风景。南湖岛风景最优美,它的面积达16余亩,岛上有涵虚堂和龙玉庙等古建筑,据说涵虚堂的造型颇像武昌的黄鹤楼,原有三层阁楼,当年清代帝后曾在楼上观看湖年水师操练.从岛上高处向外眺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十七孔桥东头湖岸上矗立着一座全国最大的八角亭——廓如亭。

       十七孔桥东头湖岸上矗立着一座全国最大的八角亭, 附近蹲卧着一座如真牛一样大小的铸造精美的铜牛, 昂首竖耳, 若有所闻而回首惊顾的神态, 非常优美生动, 原取神牛镇水之意, 现为珍贵文物. 

        以上两幅图片,系本人今年夏天在铜牛旁边拍摄的可爱的小朋友天真幸福的镜头。

            在昆明湖北岸与万寿山之伺的著名的彩色长廊是我国南北园林中最长又最富於艺术性的游廊.东起乐寿堂的邀月门,穿过排云门,直达万寿山西端的石章亭,全长728米,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长廊的每根仿梁上都有彩画,有山水人物,有花卉翎毛,800余幅画面溢彩流金,令人赞叹不已。长廊蜿蜒曲折,穿花拂柳,联殿通阁,犹如一条彩带.在长廊中漫步观湖,步移景换,变化万千。

         在昆明湖的西北, 万寿山西麓岸边, 有一只白石雕造的石妨, 叫清晏舫。舫体用巨大的石块雕造而成, 上建两层舱楼, 窗上镶嵌五色玻璃, 十分美观。

         这是本人拍摄的豳风桥。     清漪园时期名桑苎桥,光绪时期为避咸丰帝(奕詝)名讳,改为今名,取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活的作品——《豳风》。以“桑苎”或“豳风”为桥名都是为了表明帝王对农桑的重视。

          这是本人在南湖岛上拍摄的玉带桥。这座用汉白玉雕砌的玉带桥, 桥拱高耸, 远望如一条玉带。玉带桥,建造于乾隆年间,拱高而薄,桥身、桥栏用青白石和汉白玉石雕砌,呈曲线型,宛若玉带,故得此名。桥下为昆明湖的入水口,西通玉河,当年帝后乘船由清漪园至玉泉山,往返均过此桥。

        

 以上两幅图征是本人分别于2011年夏天和今年夏天拍摄昆明湖西堤上的练桥。


  这是本人拍摄的昆明湖西堤上的镜桥 ,镜桥 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 
  


         以上两张图片系本人在返回昆明湖东堤岸上时拍摄的,时间为2012年6月10日的12时12分,天空乌云急剧增加,笼罩在昆明湖的上空,但颐和园的美景将永远珍藏在本人的心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带桥
邮览四大名园(一)颐和园
寒冬再游畅观堂
颐和园之冬(4)——暖阳下
春风吹进颐和园(于怀摄影)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