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古观象台
作者:宇闻博苑

几次去北京路过古观象台,远望上陈设的天文仪器,怀有深深的神秘感,但一直无缘登台观瞻,至今抱有憾意,近来见到几幅关于北京古观象台的沧桑老照片,不禁一缕幽思之兴涌上心头,于是把这几幅难得的老照片收集起来,权当一次现场游历。

北京古观象台,是中国古代皇家夜观星象的风水宝地,在元朝被称为司天台,明朝称为观星台,清叫做观象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最终被定名为「古观象台」,于1982 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代司天台,郭守敬、王恂等人在元大都城墙东南角楼附近建太史院和司天台,设计制造了玲珑仪、简仪、浑天仪、仰仪、高表、立运仪、证理仪、景符、规几、日月食仪、星晷定时仪、候极仪、正仪、正方案等,元亡之后,其设备和遗址荡然无存。1442年(明英宗正统七年),在元司天台旧址附近建观星台,清改为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放置了浑仪、简仪、浑象等天文仪器,观象台西侧有紫微殿、晷景堂、壶房、东西值房等附属建筑,此时观星台和其附属建筑群已颇具规模。以后又增设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仪、象限仪、纪限仪、天体仪、地平经纬仪、玑衡抚辰仪等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从明英宗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仍存的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新中国成立后,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图片来自网络)


【紫薇殿前元代简仪】


【院内的明代浑仪】


【天体仪】,制于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仪重3850千克,仪高2.735米。主要用于测定天体出没的时间和方位,以及求任何时刻天体的地平高度和方位角。此外还有60多项用途。但它主要用于黄道、赤道和地平三个坐标系统的相互换算以及演示日、月、星辰在天球上的视位置等。



【黄道经纬仪】,制于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仪重2752千克,仪高3.492米,主要用于测量天体的黄经差、黄玮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第一架独立的黄道坐标系统观测仪器。


【地平经仪】,制于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仪重1811千克,仪高3.201米。主要用于测定天体的方位角。



【地平经纬仪】,制于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重7368公斤,高4.125米。主要用于测定天体的方位角和地平高度。




【象限仪】,制于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仪重2483千克,仪高3.611米。主要用于测定天体的地平高度或天顶距,又称地平纬仪。

  纪限仪】,制于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仪重802千克,仪高3.274米。用来测定60度角以内任意两颗天体的角距离和日、月的角直径。


【赤道经纬仪】,制于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仪重2720千克,仪高3.380米主要用于测定真太阳时,天体的赤经差和赤纬等14项用途。





【玑衡抚辰仪】

这就是按照乾隆旨意制造的"玑衡抚辰仪",乾隆9年(公元1744年)铸造,重5145公斤,高3.379米。主要用于测定真太阳时,天体的赤经差和赤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北京古观象台(三)
'理工男'康熙的个人爱好有多烧钱?
大国之门,建国门的历史背景和现代变迁
古观象台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裱褙胡同2号
观天象,我们是认真的
北京古观象台世纪风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