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孔融的让与不让想到的
作者:宜之湄


  东汉鲁国孔融,是孔子的第20世孙,流淌着孔家的血脉。
  孔融小时聪明好学,懂得孝悌,他四岁的时候,父亲让他挑梨子吃,他没有拿大的,反而拿了小的,父亲问原因,他说:“大的让给哥哥弟弟吃”这个《孔融让梨》被当作教育孩子的典范,被认为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故事。

   最近,读《世说新语》看到关于孔融的另外一篇经典故事。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
  孔融十岁那年,跟父亲到洛阳去。当时李膺名气很大,在当司隶校尉。去拜访他的,只有才子名士和自家亲戚才能进门。孔融到门前,对看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进门后,大家坐定。李问他:“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答道:“从前我的先人孔丘和您的先人有师徒关系,所以我和您世代都交好”,李和客人都很惊奇。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他,他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刻回答:“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陈非常尴尬。
  孔融借孔子曾问礼于老子之说将孔府与李府扯上关系,又能及时反讽对方:“大未必佳”,陈韪自取其辱,孔融回答令人称快,才思让人拍案叫绝,成为千古佳话。
  孔融聪明好学,四岁就能背诵许多诗赋。长大后,被曹操重用,当时与其他六位才子被称为“建安七子”。

  读了此文,我有些想法。回答陈时,他父亲在坐,会作何表态?
  我又想,穿过时间的隧道,孔子要是在场,会怎样想?
  我能想到的是孔子教育他孩子的一段对话:
  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孩子慢慢走近他身边,孔子问:“学诗了吗?”"没有" ”不学诗何以言?”  孔子又问:“学礼了吗?”  “没有”  答曰:“不学礼,何以为人?”
  我还想到“温,良,恭,俭,让”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由此推测,他们对于孔融当时的奇言妙语,可能不会全盘肯定。
  关键就在于一个让字,在于儒家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准则。如果持完全赞扬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孩子正在性格养成阶段,个性还不够成熟,应该让孩子懂得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
  孔子教育他的孩子学礼仪,读诗歌,培育孩子的文雅高贵的气质,说话的背后体现一个人全部的品格,不仅是才学敏捷,还有修养,文雅而不咄咄逼人,有品位而不粗俗:风趣,委婉,动听,幽默……说话注意场合,注意分寸,注意退让避祸。
  桐城张英,张廷玉家训《聪训斋语》有一句极为重要的训言:“终身让路,不失分寸”,一切成熟的庄稼,都垂下了头。
  
   一个人说话做事懂得分寸很重要。
   如果不涉及国恨家仇,不涉及重大原则事件,义正辞严,唇枪舌剑都是没有多大必要的。
  “让”常与忍组合成——“忍让”一词,让之前,首先是忍,忍字心上一把刀。可能这是祖先造字时,对人们的警示。孔融虽被曹操重用,虽是有“建安七子”的美誉,结果还是因为言辞激烈,惹怒了曹操而被杀害。实在令人叹息不已。
   有些事情能忍就忍,必要时不解释,不抱怨,原谅别人常比指责别人更具杀伤力;沉默有时是最高的轻蔑。
   所谓空瓶之声更响亮;
   日月无声,昼夜放光,大地无语,万物生长。
   忍让,能力也,真正的忍是一种隐性的坚强。
   当我们对别人出言不逊的时候,也就是把钉子打进别人的心中,而这种伤害,往往是永远难以弥补的。
   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然,一切都是辩证的,不是说对任何事情都忍,都沉默。是可忍,孰不可忍,另当别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孔融4岁让梨,长大后却因不孝被满门抄斩,背后的原因细思极恐
4岁让梨,55岁死于毒舌:对不起,长大不好好说话的人,都得死
建安七子第七篇
孔融的故事有哪些 为什么说孔融不孝
孔融妙语访客
世人皆知孔融让梨,不知孔融幼子死前说了一番话,成为千古名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