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子渡口,津门宝地—天津博物馆馆藏30件珍宝(下)

天津地处中国华北地区,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天津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河西区越秀路与平江道交口的文化中心,拥有各类藏品近20万件,图书资料20万册,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以下就对天津博物馆馆藏30件珍宝(下)进行盘点。

16. 宋官窑青釉暗龙纹洗

此件龙纹圆洗高5.6厘米,口径19.5厘米,足径12.3厘米。洗壁垂直微向外撇,平底,圈足宽而浅。通体灰青色釉,青翠如玉,釉汁肥厚凝重,釉面布满了自然天成、纵横交错的开片。洗口部镶铜口,圈足露胎呈褐色,紫口铁足的特征十分明显。洗内底印有一条苍龙,其形象矫健勇猛,笔触细微,但由于釉汁太厚,只有高光下才能显现,更增添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之感。《中国陶瓷发展史》一书记载过这种官窑洗,故宫博物院也收藏了这样一件洗子,深受清代皇室喜爱,器底刻有乾隆御题诗,可见其珍贵。传世品,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此洗釉色纯正,青翠如玉,造型古朴、大方,为官窑典型器物,并且印有龙纹,较为罕见,国宝级文物。

17. 南宋玉壶冰琴

此琴琴身长123.9厘米、肩宽22厘米、尾宽15.1厘米、底厚1.4厘米。此琴为神农式,朱漆、鹿角灰胎、蚌徽(用蚌壳做“琴徽”,共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玉轸(zhěn琴上的玉制弦柱)。琴身表面是用鹿角烧成的白色粉末和红色的漆搅拌后形成的朱漆,由于透气性好,漆面磨过之后,点点鹿角灰藏藏露露,闪闪硕硕,十分耐看。尾端还有长条状的断纹,这种一节一节的断纹很像蛇腹部的纹饰,因此就被称为蛇腹断,断纹间隔半寸至一寸,节节相似,有大蛇腹断和小蛇腹断,而出现蛇腹断的往往是古琴当中的好琴,因此就有千金难买蛇腹断的说法。这张琴为无角圆头,腰作小型内收半月形,长方形龙池凤沼,内有“金远制”款,池上刻草书“玉壶冰”铭,其下刻篆文“绍兴”印。清宫旧藏,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此琴琴体薄且轻,属金远一派的斫琴风格,虽历经八百多个春秋,至今仍完好无损,是传世南宋琴中的精品。

18. 元青玉翼龙纹双耳壶

这件玉壶高15.5厘米,底径5.3厘米,由青玉雕琢而成。玉壶呈椭圆体,器表面有褐色斑缕。直口、壶颈的两侧有云纹半环耳,口颈部浅浮雕连瓣和草叶纹,腹部浮雕翼龙、海水。玉匠采用浮雕兼阴线刻技法,把翼龙卷曲飞舞的姿态、海浪翻卷的气势,琢刻得惟妙惟肖。此玉壶通体琢制六层纹饰,雕缋满眼,纹饰总体布局叠罗渐递,层次分明,和元青花瓷器纹饰的结构排列相似,这是元代造型艺术形式的一大特点。此器造型端正,纹饰茂美,刀法劲放,典雅高贵,迄今尚未见到能与此相比肩作品,实属元代宫廷享用玉器中的珍品。

19. 元边鲁《起居平安图》轴

此图纵118.5厘米,横49.6厘米,纸本墨笔,图绘一突兀的秀石,一只雉鸡居于石上低首作鸣叫状。秀石旁绘有丛竹、枸杞之属,画面颇为生动。画幅左上角画家自署“魏郡边鲁制”,下钤“边鲁”、“边氏鲁生”两方白文方印。此图画面构图严谨平稳,秀石的倾斜方向和雉鸡体态的走向形成十字交叉,使二者在倾斜中达成平衡,在平衡中体现生动。倾身翘尾鸣叫,似乎跃然而出的雉鸡和静止的秀石,动静对比,相映成趣。1981年张叔诚先生捐赠,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此图画面构图严谨平稳,雉鸡造型准确,刻画精细,姿态生动,形神兼备,整个画面朴素而充满生机,有宋人遗风,却又全是元人笔墨,具有精密不苟的韵致,是边鲁的传世孤品,国宝级文物。

边鲁,元代画家,字至愚,号鲁生,北庭(今新疆境内)畏兀儿(维吾尔)族人;一作宣城(今属安徽)人。官至南台宣使,善古乐府诗,工书,擅古文奇字,尤善墨戏,画竹木花鸟至精,笔墨沉厚,气韵秀逸。尝作《梨花双燕图》的杨维桢曾为其题诗。传世作品《起居平安图》,是边鲁留下的唯一一件作品。

20. 明洪武釉里红松竹梅纹罈

此罈高54厘米,撇口,短颈,丰肩,鼓腹内收至胫部外撇,平底无釉,露火石红斑。器表施亮青釉,釉面白中闪青,肥厚均匀,并有细密的气泡和微小棕眼。釉下用铜红彩进行绘画。口沿处饰一周如意云纹,颈部为变体莲瓣纹,肩部饰一周缠枝扁菊花纹,腹部以松、竹、梅环绕一周,绘“岁寒三友”图,并以山石、蕉叶加以衬托。胫部绘两组仰覆莲瓣纹,其间以回纹相隔,圈足边饰卷草纹,画面布局层次多达八层,但主题突出,主次纹饰鲜明,繁而不乱,一展元末明初多层次彩绘的独特风貌。传世品,现藏于天津博物馆。这件松竹梅纹大罈的整个画面渗透出一股冰清玉洁的气韵,时代特征鲜明,令人百看不厌。大罈上绘松竹梅纹是存世同类器中仅有的一件,加之造型和谐美观,体大而不变形,釉里红发色纯正,曾被选送参加第二届《中国文物精华展》,因而称之国宝名副其实,国宝级文物。

21. 明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纹盘

此盘高9.7厘米,口径50.5厘米,底径34.8厘米。菱花口,板沿,细白砂底,有火石红斑。通体施白釉,满绘青花纹饰。口沿内绘一周青花缠枝莲纹,外口沿为一周汹涌澎湃的青花海水纹。内壁十六个花瓣内绘形状不同的青花折枝花果,外壁十六个花瓣内绘青花折枝菊纹,内底双弦纹内主题纹饰为青花绘枇杷绶带鸟图。整个画面布局疏朗明快,运笔顿挫有致,极富节奏感,纹样显然出自同时期宫廷画院画师的稿本。此盘釉层肥厚晶亮,外底无釉,抚之有糯米粉般的爽滑感,青花色泽浓艳,蓝中泛黑,是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所绘。这种钴料在明朝时十分名贵,因为其含铁量高,含锰量低,所以,烧造后自然形成沉入胎骨的铁锈斑。就目前已经掌握的资料看,此盘存世三件,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及天津博物馆。此盘胎质细腻洁白,构图别有深意,同类纹样的永乐青花盘传世少见,而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这件最为精美,堪称珍品,国宝级文物。

22. 明宣德青花鱼藻图菱花口洗

此器高4.5厘米,口径18.2厘米,底径14.4厘米,葵花式口,矮壁,广平底,浅圈足。外壁绘以莲池游鱼,构图趣妙,将水面之荷花莲叶与水中游鱼藻植并绘,似若光朗水清,池中澈澄如镜,水面水下融为一体,水面莲花圆叶,水下藻荇交横,随波晃摇,浮游鱼动若飞空,一昂一沉,静动纷去,更有“鱼若空游无所依”之感。碗绘四鱼,一为鲤鱼,一为鳜鱼,两鱼各迎对一鲂鱼。四鱼两两相对又各为独体,每鱼间,皆以一簇水藻莲花做为分隔,四周白底,再添绘浮萍气泡,前后主次逻辑连畅,层次清晰,并使得画面拢聚而增强整体感觉。传世品,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此器釉质厚润,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绘画,发色鲜丽而体深调沉,晕散烂漫,隐见铁斑,所绘纹饰在葵式中极为少见,是宣德官窑青花瓷中极品。

23. 明隆庆青花仕女抚婴图长方盒

回青料在当时是进口料,顾名思义,来自回族人聚集的西域。上等的回青料又称“佛头青”,一是种名贵的青料,据史料记载,御用回青由西域少数民族进贡,珍贵稀有,成色漂亮。回青料含锰量高,呈明显的紫色。回青料主要是正德后期至万历早期御窑厂使用,多与石子青配合制料,明嘉靖时期使用回青料较为普遍。此盒高16厘米、长27.4厘米、宽16厘米,呈长方形,胎体厚重,使用回青料,色泽艳丽,蓝中带紫。盒身四面外壁均绘仕女抚婴图,贵妇坐于松柏之下,顽童在花园中嬉戏奔跑,形态活泼天真。盒底无釉,中心有一圆形脐,白釉青花楷书“大明隆庆年造”二行六字款。传世品,现藏于天津博物馆。隆庆一朝仅历时六年,传世品稀少,官窑器尤甚。国内现藏隆庆朝瓷器屈指可数,这件完整的青花瓷盒使用珍贵的进口回青料,色泽艳丽,更显珍贵,国宝级文物。

24. 明朱砂荷鱼澄泥砚

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砚,以其质地细腻、色泽多变、发墨如油、不损笔毫而颇受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明代是澄泥砚发展的成熟阶段,在制作、雕刻方面均有极大的飞跃,朱砂澄泥即初见于此时,泥赤如朱,鲜艳夺目,朱砂澄泥堪称澄泥砚中的稀世之珍。此砚长24厘米,宽15.4厘米,高2.2厘米,作鱼形砚身,呈朱红色,泥质细腻,色泽鲜艳。砚背衬以荷叶,荷叶及鱼周于烧制前均着黑色,黑红相映,荷鱼交辉,浓艳与沉着相得益彰。传世品,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此砚造型生动活泼,雕刻精细传神,线条流畅自然,色彩鲜丽华美,技法高超,巧夺天工,是极为稀见的古代文房艺术精品,又经多位名家收藏鉴赏,流传有绪,实为难得,国宝级文物。

25.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的造型创烧于北宋时期,由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是富有时代特征的陈设瓷之一。这件玉壶春瓶高16.3厘米,底径5厘米。其形细颈鼓腹,小巧玲珑,瓶颈部兰料绘蕉叶纹,腹部绘制雏鸡、芍药等。珐琅彩釉质地凝厚,画笔板涩,作画远较其他釉色为难。瓶的腹部用工笔花鸟技法绘制雉鸡、盛开的芍药等形象,是非技高艺精者不能胜任的。这样的瓷瓶在当时制作了几个,呈给乾隆皇帝,乾隆将其中的一件保留下来,其余的被砸碎。因而与这件瓷瓶完全相同的作品是不存在的。传世品,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此瓶造型高雅端庄,简洁而优美,色彩繁艳丽,形态栩栩如生,是一件诗、书、画合璧的彩瓷艺术珍品,有如一幅展开的画卷,极其罕见,称之国宝名副其实,国宝级文物。

26. 清乾隆唐英敬制款白釉观音

唐英(1682—1756年)是清代著名督窑官,制瓷家、书画家、篆刻家、剧作家。曾侍奉过康雍乾三朝皇帝。他长期在内务府任职,于雍正六年始至乾隆二十一年主持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督陶事宜,因成绩显著深得当朝皇帝的垂青。此观音像呈半跏趺坐,头戴风帽,束黑发高髻,眼帘自然下垂,眉目清秀,形象端庄,身体比例匀称,衣纹线条流畅,高19.5厘米、宽21厘米、厚13厘米。袒胸,胸前佩戴璎珞,身上交补襟披袈,内穿抹胸,为汉式装饰,给人以娴静、端庄、肃穆、安详之感。背部竖式长方框内暗刻阴文“唐英敬制”四字篆书款。清宫旧藏,存世仅两件,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此像系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秉承乾隆皇帝旨意所烧造,观音静坐,通体白釉,釉面细腻光润,发施墨釉,塑像神情宁静、肃穆,艺术水平极高,国内传世仅两件,弥足珍贵。

27.清佚名《万笏朝天图》卷

此卷纵56.3厘米,横17余米,为磁青绢地金碧山水人物画长卷,画面由苏州城郊开始,以城西天平山为中心展开,连接支硎山、灵岩山一带的名胜古刹。观音院、放鹤亭、听雪阁、高义园、白云泉等著名景观历历在目,描绘准确而细致。图画重点描绘灵岩山、天平山一带,地方文武官员身着朝服与耆老、缙绅在空旷处排列跪伏,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则穿黄布或黄绢外褂,手执高香跪接御驾的场景。南巡的主角乾隆皇帝本人的形象在图中并未直接出现,而是以茂密的林木掩映中微露一角的杏黄伞盖代替。画卷场面宏大,气势雄伟,人物情节精细,把乾隆南巡到苏州城西一带的山川景物,市井风俗和盛大的迎驾场面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清宫旧藏,后流出宫外,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此图构图清晰流畅,色彩鲜丽,金碧辉煌,是极难得的珍品,其中山川楼阁、风土人情、市井生活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幅恢弘的历史风情画长卷,也是我国古代历史风俗画长卷的杰作,与《乾隆南巡图》、《乾隆万寿图》、《盛世滋生图》同可视为瑰丽的巨制,有着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在中国绘画史上也占有重要位置,国宝级文物。

28.清佚名《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轴

清乾隆年间,为了加强国家的统一,清朝中央政府曾多次派兵出征,平定边疆地区的叛乱。为了宣扬“十全武功”,每次军队胜利凯旋,乾隆皇帝都要下令为征战中的功臣绘制画像,并将它们悬挂在中南海紫光阁内,计有280幅画像,统称为《紫光阁功臣像》。阿玉锡为准噶尔属司牧臣,乾隆二十年(1755)他率领24骑夜袭敌营取得大胜,为平定达瓦奇叛乱立下不朽功勋,在平定西域的百名功臣中名列第33位,故乾隆皇帝亲笔为其画像题赞。此图纵185.3厘米,横94.7厘米,绢本设色,为肖像画,绘阿玉锡挎弓带刀背箭,跨步站立,左手持矛背于身后,一位勇猛的武士形象跃然纸上。画家在强调人物总体形象塑造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描绘,阿玉锡所穿金属软甲环环相扣,细致入微,而其所佩宝刀刀鞘上蒙的绿色鲨鱼皮也被认真地绘于图上。清宫旧藏,后流出宫外,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此图多以墨线勾画轮廓,再加色彩渲染,呈现出人物面貌较为平面,是清代宫廷绘画中西合璧的作品,对于清代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是现今国内仅存的两幅紫光阁功臣像之一,弥足珍贵。

29. 清“祺皇贵太妃之宝”银玺

此印高10厘米,长12.7厘米,宽12.7厘米,为银质,钮为一蹲曲的龙形,龙体刻画精细,龙形威武庄严,印面呈正方形,镌阳文满、汉两种文体的篆书“祺皇贵太妃之宝”七字。龙钮印是尊贵的象征,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使用,此印即是清朝皇族用印。祺皇贵太妃即清咸丰皇帝的端恪皇贵妃,系满洲镶黄旗头等侍卫裕祥之女,咸丰八年(1857年)进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被穆宗封为“皇考祺妃”,宣统皇帝尊她为“皇祖祺皇贵太妃”。此印系清宣统皇帝为皇祖重制玉册,改镌玉宝时所制的银印。清宫旧藏,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此印铸造精良,刻画精细,从印文和钮制看,这枚太妃印反映了清王朝的后妃用印制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物证,是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方清朝后妃用印,体积庞大,镌工细致,是非常难得的珍品,国宝级文物。

30.清翡翠蝈蝈白菜

此器高19.4厘米,宽14厘米,重约2公斤。白菜下部分为灰黄相间,伴有褐色斑,其上的叶脉分明,叶片翻卷,形象逼真,刀法简约。作者利用菜心处材质的翠绿色,圆雕一对肥的大腹蝈蝈和一只螳螂,它们好像在边爬边啃菜叶,栩栩如生。蔬菜和草虫的生命活力会引起观者的爱抚情愫。传世品,现藏于天津博物馆。这件作品形象鲜活逼肖,妙趣天成,为玉材“巧雕”的杰出作品,作者的巧思妙构,更使人叹赏不已,其卓越的技艺成果,在清代玉雕中堪称冠绝,代表着清代玉雕工艺的高度成就,国宝级文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4>
十大镇馆之宝——天津博物馆十大必看国宝文物
耀世奇珍汇“天博”
天津博物馆有一宝贝,专家花13000收购回来的,如今起码1.5亿
中国最好的博物馆,全在酒里
重磅展览回顾: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天津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