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期待更严厉的“股市宏观调控”

期待更严厉的“股市宏观调控”

艾葳  20061218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理性迎接牛市中期阶段的到来,把握牛市节奏,先谋而后动,三思而后行,辉煌只属于准备好迎接辉煌的人。  ——  把握牛市节奏,准备迎接更大的辉煌,续唱“吹牛进行曲”

与其说我们期待更严厉的“股市宏观调控”,恐怕说我们即将面临更严厉的“股市宏观调控”更加恰当一些。因为“宏观调控”并不是因期待而到来,而是因为需要它的到来而到来,至少有人会需要它的到来。

就像从去年开始,当房地产泡沫面临着破裂的危险,及时到来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有效的遏制了其泡沫破裂一样,恐怕管理层并不希望股市泡沫过快破裂,而防止泡沫破裂的最有效方法恐怕就是“股市宏观调控”了。

也许有人会惊奇于“房地产宏观调控”下的房价持续上涨现状,因为他们误认为调控的目的在于“使房价下跌”,而忽略了“调控”的真正意义旨在“遏制泡沫破裂”,并让房价能够更加稳健并长期的上涨。如果没有去年的“调控”,恐怕房地产泡沫将于2007-2008年之间破裂,而及时到来的“调控”,将这一时间至少推后了2-3年,也就给金融体系的改革创造了宝贵的时间。纵观各种投机或投资市场的泡沫破裂过程,都是在极度疯狂中破灭,而“调控”却可以让“疯狂”向后推迟,“破裂”也就自然向后顺延。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总有精明的投资者在“调控”变得更加严厉时,在因“调控”而导致短期价格下跌时买入这些投资品种,从而能够在迎接最后疯狂阶段之前获得丰厚的回报了。但恐怕更多的投资者会选择在“调控”中卖出,却在“疯狂”时买入,因为“传统的理性”总是引导他们做出事后看来是最为“不理性”的决定,恐怕这也是很多人陷入“高买低卖”的怪圈的原因之一吧。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理性的区分,哪些是正面的“调控”,而哪些又是“疯狂即将结束”时期的“调控”。

几乎可以确定更加严厉的“股市宏观调控”即将如期而至,并不是因为指数太高,更不是因为想让指数从此开始下跌,只是为了让指数能够更加长期而平稳的上涨。正如“欲速则不达”,过快过早的上涨至行情顶部(例如4,000-6,500点),会让“泡沫破裂”的时机提前,而这却不是管理层所希望的。因为后面还有更多的融资需求,包括更多的“大非”需要卖到市场中来。如果行情顶部(例如4,000-6,500点)在2007年或2008年出现,那将意味着之后的很长时间内股市又将失去“圈钱”的功能,那自然不是管理层所想看到的。于是,“股市宏观调控”将成为最为有效的方法,因为它将让股市更加稳健的上涨,也能够有效地将“泡沫破裂”的时机向后推延,比如推延到5年后、甚至10年后,并且也能将行情顶部推升至更高的点位(例如8,000-10,000点)。

这些即将“如期而至”的“调控”,在有些人看来会变得“如此突然”,而却早在有些人的意料之中,恐怕这也是所谓“机构”和“散户”之间的“信息差异”,自然也会导致双方的“收益差异”。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这些“调控”会赶走不少所谓的“理性投资者”,恐怕这也是其他“机构投资者”所希望看到的。当然,QFII会非常热烈地欢迎这些“调控”,因为在这些“调控”过后,他们将有机会获得更高的额度,也能够在“调控”后的低价位买入更多的优质股票。

所谓“股市宏观调控”,无非是指一切可以“抑制资金流入”的手段。之前的准备金率上调或发行央行票据是其中的一种、减缓QFII审批额度也是一种、放缓基金发行速度也是一种、控制信贷资金入市是一种、严控外资热钱流入是一种、调高基准利率也是一种,当然也包括散发“泡沫论”在内的种种无法在此一一列举的方法。

期待着“股市宏观调控”,因为那意味着有更多的买入机会,同时也意味着牛市能够走得更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谢国忠:大牛市已来了
楼市正在重蹈股市的覆辙
易宪容:解密新五条透露的房地产调控走向
易宪容: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
走狗行情,我对楼市资金正在流进股市的看法!
一文清晰展现血淋淋的股市未来——王炜 技术=基础 资金流和基本面是工具 思维流是集大成者——东方财富网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