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摄影大师都是如何用“减法”拍照的?

“减法”,在我看来就是摄影师用相机留下的情感表达,对人情冷暖的世间、光阴婆娑的瞬间,剔除多余的一切成分后,寂寞的内心独白。若说做“减法”,不说何藩,更说何人。


1933年,何藩出生于上海,是富裕商家的独子。1941年,因为战争的缘故,到澳门洽商的父母滞留当地,十岁的何藩便在家佣的照顾下成长。为了逃避恐惧排遣寂寞,何藩常流连于南京路尽头的电影院,同时以父亲留下来的一台柯达Brownie小相机记录身边的景物。少年何藩在动荡状态中的“无聊”不经意间成为了艺术创造力的源泉,这时期便是他摄影的起点。此时摄影中的人文关怀与诗意气质,掺杂着艺术家的乡愁,在何藩香港时期的街头摄影中得到了延续,成为这位摄影诗人烙印在他影像中最富个人化的印记。


何先生的作品在具有历史文献般纪实性的同时,又极富创意与艺术性。20世纪50至60年代,何藩拍摄了大量反映香港市井生活的摄影作品,他作品中独特的几何美学以及东方古典唯美的意境,为他在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超过280个摄影奖项。1958年至1965年,他的摄影作品连续八届赢得由美国摄影学会举办的“世界摄影十杰”荣衔,其更在1958年荣登十杰榜首。

何藩与他的Rolleiflex f3.5双镜反光相机


何藩说“他一直在等待着光与景物的交织,然后让魔法在他的相机中产生,就这么简单。”何先生的作品中,无论是光影还是构图还是题材本身都无可挑剔。


他用镜头捕捉着香港各种市井片段。五六十年代,九龙城寨外小市民在挑柴煮饭,街市小商贩卖豆腐,有父子在街边小食摊吃饭,有西装友在茶餐厅吃点心…………每张照片,都将香港的过往生活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1959 午后闲谈

1963 喜相逢

1960 暮归

1957 人生如戏

1959 太阳光线 Sun rays

1958 异向 Different Directions

1960 私人空间 Private

1955 后巷

1957 一帆

1954 靠近阴影——他作品中唯一摆拍的作品


1955 日暮归途

《日暮途远》是何藩最著名的摄影作品。海浪从照片边缘涌入,不断拍打岸边。一名男子独自骑着三轮车,场面洋溢一片孤寂,而此时夕阳徐徐下落,四周庄严肃穆。他曾坦言:“假如我只凭一张作品留名,我希望是这张。”


“这件作品拍摄于香港岛西区。当时我在学习中文,有一首诗歌给我极大的印象。我要找到一个地方,他能给我和诗中相同的感觉。那份心情、气氛和主要元素——所有这些都要表达出诗歌中的情感。当我发现了这么一个地方,我去了好几天。三轮车、步行回家的人、海浪拍打堤岸后残余的静默、光线压得很低……对我来说,那个决定性瞬间就是如此令人震惊。时至今日,半个世纪前拍摄时的情境仍浮现眼前。”何藩毫不掩饰对作品的深情。


在何藩看来,“决定瞬间”考验的是判断力,这不仅仅是技巧,更要心、脑、眼、手并用,去捕捉感人的瞬间。何藩的这种拍摄手法与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瞬间”极为相似,所以他被誉为“东方布列松”。


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说,“摄影师一个有备而来的独行者,他们在都市游走,穿梭于城市中天堂与地狱的极端景观,怀着欣赏与同情之心,在城市漫游人眼中,世界永远'风景如画'。”而何藩,就是那个“手持相机的诗人”。


做“减法”,或许就是你按下快门时的那一“决定瞬间”。


P.S 推荐图书

何藩摄影集:《念香港人的旧》

英文:Portrait of Hong Kong

出版日期: 2017年6月

ISBN:978-988-14231-2-2

出版社:WE PRESS, HONG KO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藩:被遗忘的中国摄影大师
金玉良言!10个摄影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
为什么有些人说摄影容易学,有些人却说摄影不容易学呢
这位大师的相机全球独一无二,你绝对没见过!
如何让照片变“照骗”?这就是看到的和拍到的差别
天才摄影师是怎么炼成的?何藩经典照片深度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