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激励青年教师成长的宝典
激励青年教师成长的宝典(日记672)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

2010年12月3日

    前几年,一本《不跪着教书》一书,让我“认识”了著名特级教师吴非教师,并喜欢上了他写的教育杂文。今天又从新华书店中购得了他的新作《致青年教师》,阅读之后,收获良多。

    吴老师在书中提到教师要“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这让我们很有同感。他指出,“如果学生连你的课也不喜欢,他会把那40分钟或45分钟当成受罪。”是啊,在应试教育的指导下,一些地方传授的已经不是知识,而是如何应对考试,教育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有种莫名的亲切与感动。书中,吴老师并没有大谈什么教育理念和思想,而是用饱含情感的笔墨把自己几十年的教育经验用生动的事例与读者共用分享。读着读着,我时常不由自主地与自己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读了好几遍,不由地把书中重点处折起又细细品味了一翻。真的感叹吴老师的用心,他细致地把教育生活中的一个个片断巧妙地再现成一套实用的教育经验,他审视着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让人不得不感动。自己从中收获得太多太多,想说的也太多太多,一时无法下笔,还是从自己感受最深处来说说吧!

    教育从修炼自身开始

    提高自己精神与文化修养不是在写年终总结时才用的一句套话,要立人先要立已。吴老师在书中第一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中无不时刻提醒着我们。先说精神修养,“大气、欣赏、宽容、阳光……”这些美好的品德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做人的准则呢?我们的孩子常常把我们当作为人的准则,以我们为行动的标尺,我们自身的修养就是教育孩子的一面镜子。再说文化修养,没有好的文化修养,没有与时俱进的知识储备,我们如何为社会输送鲜活的人才,我们如何给学生以人生的方向呢?道理人人知道,可做到却不是那么简单,在历史上拥有高尚情操能克己自律的人真的不多,老师也不是圣人,吴老师在书中提到的那些例子仅仅是我就几乎全都耳闻目睹甚至经历过。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我们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大潮的影响与干扰,但我想此时如果多一分教师的职业感与使命感,不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努力的方面,做到在提高自身修养方面不断进步,那就是一个成功的老师。

    有爱才会有人的教育

    读到第六辑“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无不渗透着吴老师对孩子们深深的爱,那种爱不是学来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而文章的第六辑更是这种爱的升华。看看自己,我认为我是很爱学生的,可是和吴老师比起来远远不够。爱孩子就要学会把爱传递给孩子,要让爱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开花、结果,让这种爱在爱的大潮中不断壮大……像无数深爱着孩子们的父母一样,我们要思考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吴老师是个敢爱敢恨的人,是个性情之人,更是个有智慧的仁者。这一方面,我不敢说做到,但我会慢慢努力。

    教师的机智在于创新

    几乎所有人可以做智者,也同样可以做愚者,关键在于创新。和我们所教的孩子一样,极聪明的和极“愚蠢”的教师都是不多的,有创新思想的教师才是孩子们的希望。这种创新首先在于创新的意识,人们常说岁月会磨平一切,而老师却偏要在社会的雨雪风霜中不断新陈代谢,保持鲜活的生气。不做教书匠,不做重复劳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目前来看,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打开自己的视野,不断的吸收。读书也好,听课也好,学习也好,有丰富的阅历才会有最终的创意。

    和孩子们一起慢慢长

    读到“教育的一个特征:慢”时,我不由地想到了这句话:和孩子们一起慢慢长。不仅我们的孩子需要慢慢长,我们也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慢慢长,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有所收获,急于有所成就的急功近利思想常常是孩子们的悲哀,也是老师们的悲哀。庆幸的是我们有前人的经验教训,所以耐下心来,多思考,多做一些实事才是硬道理,沉浸自己的心绪,耐心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相信一切时候办法总比问题多,我们将会体验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滴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四届“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选登之79 读《致青年教师》谈我的教育理想
【特别推荐】吴非: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你想过吗)
致青年教师 读书心得
老师,请注重赏识教育――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家长
现代人生宝典;青年修养要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