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尹升山和陈传熙的传奇人生,曾为上千部电影配乐,却一直不被观众所熟知
userphoto

2022.09.03 浙江

关注


问:在中国银幕上出镜率最高的名字,是谁?

答:不是大明星,而是两位指挥家。

他们一个是来自长影乐团的尹升山

一个是来自上影乐团的陈传熙

其中尹升山这个名字,在银幕上共出现400多次。

而陈传熙更厉害。

他曾为600多部故事片、纪录片、美术片、科教片和译制片担任配乐指挥。

没有哪个明星能有这样的“殊荣”。

观众经常都会在电影字幕表中看到他们的名字。

然而对他们的幕后故事却知之甚少。总感觉他们很神秘。

所以称他们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一点也不为过。

那么,今天,雅清就想专门为大家讲讲这两位“陌生人”的传奇人生。

一、

1925年5月9日,尹升山出生于山东掖县(今莱州市)的时候,9岁的陈传熙,已经是在广西龙州县水口关远近闻名的音乐小神童了。

他的父亲,当时在龙州县边防督办署任职,闲暇时分会通过手风琴演奏美妙的乐曲。

当时家中其他的兄弟姐妹都对音乐不感兴趣。唯独陈传熙,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

每当音乐声响起,他便会摇头晃脑,沉浸其中。

他不仅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演奏手风琴,而且小小的年纪,还掌握了C大调的音阶。

这令陈父异常兴奋。

12岁那年,陈传熙进入海防市华侨中学读书。

学校很重视音乐教育,还购置了铜管乐器供学生练习。这让陈传熙如鱼得水。

1934年,上海国立音专的应向能教授带领毕业班学生到广西开音乐会。

其中一个叫丁善德的学生(后来成为著名作曲家)的演奏,给陈传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丁善德虽然和陈传熙年龄相仿,但钢琴独奏和琵琶独奏都手法沉稳老练。令陈传熙如醉如痴。

陈传熙由此也想成为上海国立音专的一名学生,但高昂的学费,令他望而却步。

可是,也许是老天眷顾这位具有音乐天赋的少年,这一年,一个意外的消息传到他的耳边。

上海国立音专将在广西省招考官费生(也就是今天的免费生)。

陈传熙听到后心花怒放。

所以尽管他已考取了广西大学,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进入上海音专学习。

上海音专为19岁的陈传熙,打开了一扇音乐之门。

并且当时从边远省份考入上海音专的官费生有20多位。

但唯一坚持到毕业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却只有陈传熙一个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传熙和同学们的日子都过得异常艰难。但他却依然没有放弃上课和练琴。

而且还和李德伦等几个同学共同组成了“中国青年交响乐团”。

陈传熙弹钢琴、李德伦演奏大提琴、韩中杰吹长笛、马思聪演奏小提琴。

个个都是大神级的人物。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超级豪华阵容。

他们用音乐表达爱国之情,同时进行抗日宣传。

而正当陈传熙在上海音乐界声名鹊起的时候,远在东北长春的尹升山,也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也是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

15岁那年,他进入长春的音乐学校学习,对西洋乐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演奏技艺有了飞速提升。

相比陈传熙一直在学校接受教育,尹升山更像是自学成才的一位指挥家。

1946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哈尔滨。随部队同时进城的,还有鲁艺文工团。

因为又要排演民族歌剧《白毛女》,又要排练《黄河大合唱》,乐队人手不够,于是学过音乐的尹升山就被选中。

尹升山高兴极了,并且在演出中表现优异。

而这次演出,使尹升山获得的更大震动是——他感受到了指挥的魅力。

他的心中,暗自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成为一名乐团指挥。

这年,东北电影制片厂从长春迁往兴山,急需音乐人才,尹升山二话没说,就加入到了这支队伍中。

而且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最佳定位。

他不仅参与创建了新中国的第一个电影乐团,而且还荣幸地成为了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厂的音乐指挥。

他先是为一些纪录片、短故事片录制音乐。1949年,又为东影厂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桥》担任了指挥。

尽管当时乐团成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然而尹升山还是通过有条不紊的调度,大大提升了乐队的整体水平。

从电影《桥》开始,尹升山共为400多部影片担任了指挥。

他的名字出现在了《白毛女》、《董存瑞》、《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众多经典名片的字幕表上。

虽然这些电影有着不同的导演和不同的明星,然而指挥的名字,全都都是尹升山。

所以他成为了观众最为熟悉的一个名字。

相比尹升山,陈传熙担任电影音乐指挥出道的时间要晚一些,然而他却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从1958年开始,他共为600多部电影担任了指挥。

他的名字出现在字幕表上的次数更多,所以观众对“陈传熙”三个字更为熟悉。

然而大家对他和尹升山的幕后故事,却远远不如那些电影明星了解得更多。

二、

尹升山和陈传熙的性格差异比较大。

尹升山是个眼睛里揉不进沙子的一个人,遇到看不惯的人和事,他会直接讲出来,从不拐弯抹角,因此容易得罪人,也吃了不少亏。

比如大炼钢铁的时候,他发现大家辛辛苦苦炼出来的铁根本不能用。于是他就说“白费力气不能用,纯粹是废物一堆。”

结果这话传到一位厂领导耳朵里,他便成为了“跟上级唱反调”的典型。

正好当时厂里审查苏里导演拍摄的新片《刘三姐》,这位厂领导就不同意片中加入尹升山的名字。

理由是“他不是我们的人”。

王家乙执导完《达吉和她的父亲》后,该领导也不许字幕上加入尹升山的名字。

相比之下,陈传熙的性格则更为平和、内敛,不爱争先,也淡泊名利,显得有些与世无争。

他早在华侨中学读书时,虽然他是学校乐团最好的双簧管演奏员,然而他却只想吹第二位,不争首席。

后来他成为电影乐团的指挥,也是因为他的指挥能力和听辨能力都很突出,所以理所当然地站到了指挥台上。

不过尹升山和陈传熙,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对工作,都十分忘我和认真。

尹升山似乎没有什么别的爱好,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电影。

而他看电影,也是为了工作,琢磨音乐如何才能与电影的风格、情节、画面等更好地融为一体。

在指挥台下,他和乐团的队员们有说有笑,然而一站到指挥台上,他马上就像变了一个人。

神情严肃,指挥严谨,神采飞扬。

每次为一部新的影片录音,他总是先挖掘影片的内容,然后将乐队和歌唱演员的潜力,都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

在大量的实践中,他逐步形成了浑厚、朴实、严谨、庄重的指挥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他在晚年的时候,长影厂的拍摄任务比较重,而尹升山虽然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然而他还是坚持带病站到指挥台上,为一部部电影进行录音。

很多观众都对“指挥”二字无法理解。

“指挥”究竟是做什么的?难道就是拿一根小木棍挥来挥去的吗?

看上去很轻松随意的样子。

面对众人的疑问,尹升山有着自己深入浅出的解释:指挥就是乐团所有成员奏出来的声音,组织成一首曲子。

没有指挥,乐团的演奏很可能是一盘散沙。

而对于科班出身的陈传熙来说,指挥更像是乐团中的灵魂人物。

其作用,类似于一部影片的导演,掌控全局。

他自己并不演奏乐器,然而他却能让整个乐队发出最美妙的乐曲。

陈传熙刚进入上影乐团的时候,上海有天马、海燕、江南、美影等好几家电影厂,而配乐工作都由上影乐团来完成,指挥也几乎都是陈传熙。

其工作的忙碌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他却从不懈怠。

通宵达旦地工作,几乎是家常便饭。

以至于他的儿子陈家驹,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都看不到父亲的身影。

在音乐界,陈传熙拥有“指挥家中的秒表”的美誉。

他异于常人的敏锐的固定音的听觉,使他在电影配乐的过程中,能够呈现出的出人意料的奇妙效果。

他除了为国产影片担任配乐,还要补录一些外国影片遗失的音乐。

这是一项难度极高的工作,然而陈传熙的“修补”却天衣无缝。

比如上译厂为《简爱》、《巴黎圣母院》等电影配音时,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无法进行多轨录音。要配音就必须得把原来的对白和音乐全部抹掉。

这就需要陈传熙重新进行配乐。

为此,他不断观看原片,直到对其中的音乐包括布局和声部的走向和变化,都了如指掌。

再分配到各种乐器和声部上,做到和原片的音乐浑然一体。

大家在看这些电影时,一定没听出哪些音乐是原片,哪些音乐是补录的吧?

还有在为电影《红日》录制《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插曲时,原本已经制作完成。然而却突然接到了要改动歌词的通知。

重新录制,既要对得上歌曲长度,还要和演员的口型相对应,难度可想而知。然而陈传熙却凭借深厚的功力,一气呵成。

从1958年调入上影乐团开始,陈传熙在光影的世界里一干就是40年。

这些年他都为哪些电影的配乐担任了指挥?

简直数不胜数。

其中不仅有上影厂的影片,而且还有兄弟厂的作品。

比较著名的有——《红色娘子军》、《51号兵站》、《今天我休息》、《红日》、《阿诗玛》、《舞台姐妹》、《苦菜花》、《打击侵略者》、《海之恋》、《青春万岁》等经典佳作。

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三、

尹升山和陈传熙在生活中都非常简朴,而且非常平易近人。

他们都具有艺术家所特有的单纯、执着的品质。

尹升山的妻子,名叫赵莉秋,是昔日长影乐团的长笛演奏家。

两人婚后非常恩爱。有相同的爱好,又性格互补。

长影厂当年每个周五都会放映一两部电影供全厂职工观摩。尹升山和赵莉秋总是最积极的观众。

有时整场电影就只有这对夫妇两个人观看。

尹升山1988年离休后,也闲不住。周围的邻居,经常会看到他拎着个黑色的人造革包,去菜市场买菜。

就跟个普通老头没啥两样。

没人知道他就是在电影字幕上出现次数最多的指挥家。

后来他年岁大了,也依然去买菜,只是手上,多了一根拐杖。

他一生沉醉于音乐的海洋,对音符烂熟于心,然而在生活中,他却是个“马大哈”。

赵莉秋让他外出买东西,他总是丢三落四,不是不记得找零,就是忘记了物品。

有一次,赵莉秋给他5毛钱,让他去买烟,并一再嘱咐,一包大前门3毛6,别忘了把剩下的1毛4带回来。尹升山记住了。回来后高高兴兴地把1毛4交给赵莉秋,可是烟呢,却忘在了柜台上。

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常常令赵莉秋啼笑皆非。

陈传熙的妻子,名叫邵乃偲,是个大家闺秀,父亲是《京报》的创办人邵飘萍。

邵乃偲在北平北平市立第一女中读书的时候,有两个要好的同学韩德常和夏承瑜。后来这两人都考入了上海音专,和陈传熙成为同学。

我想,也许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所以邵乃偲认识了陈传熙,并产生爱情,两人喜结连理。

陈传熙在生活中也是个与世无争的人,在人情世故等方面并不擅长,唯一的爱好就是音乐。

然而尹升山和陈传熙在中国电影音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大家都有目共睹。

1996年,尹升山被授予“新中国电影摇篮杯”奖。2005年,他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陈传熙也于2005年6月,在“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庆典”活动中,获得了 “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

两人在离休后都积极投身到老年乐团的活动中,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演出。

2011年9月27日,我国著名电影音乐指挥家尹升山因患心脏病而猝死,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86岁。

结果不到半年,也就是2012年的1月27日,我国另一位著名电影音乐指挥家陈传熙,也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96岁。

这两位老人,他们都并非是观众耳熟能详的人物,然而他们的名字在中国电影银幕上,却是出现次数最多的。

那么通过我们今天的介绍,当我们再次重温老电影时,当我们在字幕表上再次看到他们的名字时,各位是否对他们就有了更多的了解?

是否更能体会到尹升山激昂而不张扬、细腻而不拘谨的艺术风格?是否更能感受到陈传熙规范而精准的指挥魅力?

他俩一直都是银幕上最熟悉的“陌生人”,也许直到今天,才让我们对他们有了更多的认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著名指挥家陈传熙病逝 曾指挥近六百部电影音乐
尹升山、陈传熙,两位只知其名、不见其人的幕后英雄
“不露面的指挥员”陈传熙:承包几代人的电影配乐记忆
怀念著名电影音乐指挥家陈传熙
电影 交响人生
五原路上的音乐指挥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