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风病不可怕,一个方子既能预防中风,又能善后半身不遂

中风,是当下一种常见病,也是我国居民死亡病因首位,具备高复发率。
中风病机在于本虚标实,即正气亏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其中,正气指人体的生命力,是身体健康的根本。如果正气不足,人体就容易发生疾病。痰和瘀血则是中风的具体表现。痰和瘀血都是有形的邪气,它们互相影响,阻碍了气血的正常流动,导致脑部供氧不足,最终引发中风。

中风的脉证表现为脉微而数,这是由于正气虚弱导致的。在中医理论中,气是血液循环的带头人,正常的血液循环需要气的推动和统摄。如果气虚,血液就会瘀滞不畅,导致中风。因此,中风的治疗应该从补气入手,增强身体的正气,帮助血液顺畅循环。
中医认为痰浊也是中风的重要病因之一。
水谷精微是一种体液,在人体内主要起到润滑和运输的作用。但是,当身体内湿气过重、代谢异常时,就会形成痰浊。痰浊会阻碍气血的正常循环,进一步导致中风。因此,在治疗中风时,中风的发生与正气虚弱、痰浊瘀血互相影响、阻碍气血流通密切相关。治疗中风应该从补气、祛痰化湿入手,帮助身体清除痰浊,促进气血畅通。

中风的预防也非常重要。在中医理论中,强调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是预防中风的关键。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精神调节,有助于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预防中风的发生。
中风病病性为本虚标实,以正气亏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由于气虚,不能帅血而行,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脉失养,从而引起中风病的发生。同时,气虚也会导致脉微而数,进一步揭示了正虚邪中的中风病机。

除了气虚,血瘀也是中风病的直接原因。血不利则为水,血瘀则水液代谢异常,加之津液属阴,无气不得运化,气虚则湿浊不化,遂化痰饮。痰浊瘀血均为有形之邪,互生互结,痹阻经脉,阻碍气血。因此,治疗中风病必须同时解决气虚和血瘀这两个问题。
在中医中,治疗中风病的关键是“补气活血”。
清代王清任深刻认识到中风病元气亏损是其本源、瘀血是其直接原因,创立了“气虚血瘀”学说。他认为“专用补气者,气愈补而愈瘀。”唯有使用补血活血之剂通血道,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因此,针对中风病的治疗方案必须包括补气、活血、通络等多个方面,以达到全面治疗的效果。

补阳还五汤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
气虚血瘀是中风的根源,当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时,经络不通,导致身体失去濡养,进而形成中风病。
补阳还五汤中的黄芪、当归、赤芍等药材可以补益气血,同时红花、桃仁、川芎、地龙等药材可以活血化瘀。
黄芪是补中益气之品,可推动气血上达于体表,使肌肉得到滋养,缓解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或疼痛等症状。
而当归、红花、桃仁、赤芍、川芎、地龙等药材则可以活血化瘀,消除瘀血对经络的阻滞,达到治疗气虚血瘀的效果。

中风病的病因中还有痰瘀阻络因素,即体内的痰湿和瘀血阻塞了经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补阳还五汤采用了当归、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的中药,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除痰湿和瘀血对经脉的阻塞。这样,人体的气血运行就会恢复正常,经络也会得到畅通,从而改善中风病的症状。

临床上,针对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等辨证要点可以使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但其实不必拘泥于半身不遂之病,只要是证属气虚血瘀者,都可以使用补阳还五汤。

总而言之,补阳还五汤是一种治疗中风病气血亏虚、痰瘀阻络证的有效中药方剂。它可以补益中焦之气,推动气血到达体表肢体,同时又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从而恢复人体正常功能。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治疗中风病,都应该着眼于让经络气血畅通无阻,以达到治疗目的。

End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永炎中风病学术精华
半身不遂!中医有什么好方法
《李士懋-脉学心悟》总结
周仲瑛支气管肺癌
气血津液辩证(精)_
中风小方起步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