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周总理曾自豪地说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林县红旗渠的故事,堪比愚公移山,区别是,愚公感动了神仙,山是被神仙搬走的,而红旗渠的建造,是靠着人民的双手一下一下凿出来的。

1960年的河南省安阳市内,一项名叫红旗渠的水利工程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可是工程的负责人杨贵,却正被当地老百姓批评。

“杨贵,你这干的什么活儿,整得大家都活不下去了!”

“你要是继续这样一意孤行,那我们可要去北京告状了!”

面对老百姓们的批评,杨贵一脸无可奈何,却又不知该如何反驳。

红旗渠工程究竟为何开始?而杨贵又为什么会遭到村民们的告状?

麻烦不断

1959年,河南安阳市林县红旗渠工程刚一开始,立马就有老百姓找到工程负责人杨贵告状。

告状的理由很简单,工程施工影响到了老百姓们的正常生活。

施工队在炸山的时候,竟然将大量的石头碎片炸进了老百姓们的耕田中,甚至还有人因为这些碎片而受伤。

因此老百姓们想让杨贵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或者立即停止工程。

老百姓们的告状,让杨贵头痛不已,他只能先想尽办法安抚群众,然后再寻找解决办法。可还不等解决这些老百姓的投诉,施工队也有人来找杨贵告状。

杨贵一看到来人,他不禁感到有些惊讶:“吴祖太,你也想让工程结束?”

我吴祖太摇了摇头:“杨书记,我不是这个意思。”

听到吴祖太这么说,杨贵放下了心来。

吴祖太

毕竟这个吴祖太不仅是施工队的负责人之一,而且是修建工程的最大支持者,甚至为了工程能尽快开始,他还延迟了自己的婚礼。

紧接着吴祖太又解释说:“我来告状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工程队有不少人没有施工经验,而且还不配合施工,让工程根本没法正常开始。”

吴祖太说完,杨贵忍不住叹了口气:“老吴你先去忙,这事儿我想办法解决。”

可杨贵虽然自己说了会想办法,但他心里也没底。而且不光是耕地和施工队的问题,杨贵还面临着很多严苛的挑战。

当时国内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央为了老百姓的生计决定暂缓基建工程的进行,去那里生产救灾。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工程本就不能开始,还有不少人唱衰红旗渠工程,反对红旗渠工程的继续。

面对越来越多反对的声音,杨贵着急上火的满嘴都是泡。

一面是老百姓指责他劳民伤财不顾他人死活,一面是工程已经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这让杨贵都产生了自我怀疑。

难道这个工程真的只是面子工程?难道红旗渠只是杨贵的一厢情愿?

缺水的林县

林县北临太行山,在这座大山的阻挡之下,林县自古以来都是一块缺水之地。至于究竟有多缺水,林县一直以来流传的一个故事可能能够说明。

曾经有一对夫妻在结婚以后,妻子在做饭时不小心打翻了两桶干净的水,之后她便因为自责而上吊自尽。

这个故事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也反映了当时林县的缺水情况。据说林县在古代的时候,还曾发生过老百姓为争抢水源而争斗的事情。

从封建社会到民国,每个时期的政府也都知道林县的情况,并修建过一定的水利设施。

但由于林县所在地比较偏僻,政府对水利设施修建的投入也不大,导致缺水问题只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即使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修建的水利工程虽然解决了大多数老百姓的用水问题,可面对面积达到2046平方公里的林县,这些水利工程还是无法全面覆盖,导致仍然有一半以上的居民处在缺水的困境之中。

等到了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正式开始,全中国都陷入了困难之中,毛主席、周总理这些中央领导人都为此带头节衣缩食。

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林县的处境就愈发困难了。

尤其是在1959年的那一场大旱,几个月的时间几乎没有下过一场雨。且不说当地的农田全部旱死,甚至有不少老百姓在这场干旱中渴死。

身为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不可能坐视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当即便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

而面对这样的天灾,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将附近的河水引流到林县来。

可是林县附近全是山脉,又该从哪里寻找引水的河流呢?

探测

为了修建水利工程,杨贵第一时间便向中央提交了申请,请求组织人手在林县附近调研。

探测人员抵达林县之后,率先对林县附近的河流进行了调研。但林县附近的河流都因为干旱而断流,水量不足以修建水利工程。

无奈之下,杨贵只能将目光放在其他地区。所幸林县周边的山西平顺县有一条漳河,不仅水源充足,而且海拔高于林县,是修建水利工程的最佳选择。

但是面对这个选择,杨贵却陷入了犹豫。

林县距离平顺县有将近120公里的距离,中间还多是山路,修建困难程度极高,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也非常多。

无奈之下杨贵只能组织会议,询问大家的观点。全县老百姓早就因为缺水而痛苦不堪,所以对这次修建水利工程十分支持。

有了大家的支持,杨贵也就没了后顾之忧,当即开始集思广益,设计水利工程的修建方式。

几天之后方案被敲定,杨贵给该工程取名为“红旗渠工程”,并当即向省里提交报告,就此开始了工程的施工。

1960年2月,由部分施工人员和当地村民组成的将近四万人的施工队来到了林县和平顺县之间,并就此开始进行施工。

杨贵知道红旗渠工程施工难度大,但他的心里还是挺乐观的。根据专家的估计,红旗渠工程大概四个月以内就能完工。

但是等到红旗渠工程正式开始以后,杨贵的信心却一次又一次被打击。

首先是林县和平顺县之间的地理环境问题,由于两个县都在太行山脉上,附近山林密布,施工人员根本无从下手。

那个时代又没有太多的大型机械,施工队只能通过手挖和炸药爆破的方式来施工。

但林县的群众们都怕了,千百年来的都干旱,让这里的祖祖辈辈都渴望水。

可问题是大多数施工人员都不是专业的施工人员,在使用炸药的时候缺乏计划,几乎就是挖到哪里就炸哪里。

当时红旗渠的工地有一个13岁的少年,他的父亲就是在爆破的过程中牺牲,但母亲又将他送来。

当时还有人劝说这个孩子太小了,但母亲却说:“他爹看不到红旗渠通水,死也不会瞑目的,就让孩子接着他爹留在这挖渠吧。”

还有红旗渠劳模任羊成,“排险队长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说的就是他,他年纪轻轻就磕掉了四颗门牙,无耻死里逃生,但阎王爷却没有收他,

除了对工人有危险,这样的爆破施工,还有可能造成山体滑坡,更对当地老百姓的耕地造成了破坏。杨贵也因此收到了老百姓的投诉。

其次施工人员们缺乏专业素质,大家几乎都是靠着一腔热血进行工作,这样一来就难免会出现任务重叠的现象,让整个工程都进行的十分缓慢。

同时施工队里没有专业的管理者,工程质量和进度无法保证,很多施工人员工作态度散漫,甚至出现了炸坏其他工程队修建好的工程的情况。

面对这样的情况,也难怪施工队队长吴祖太会感到头痛。

除了这些问题以外,更为关键的困难便是天灾。当时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之下,很多老百姓家里都出现了粮食不足的情况。

即使是在施工队里,这样的情况也依然存在,很多施工队员甚至都吃不饱饭。

虽然杨贵刚开始手里有大量的粮食和资金储备,但随着工程时间的不断拉长,他也逐渐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便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唱衰红旗渠工程的人,甚至还有人拿中央的政策来指责杨贵。

如果只是前面的问题,杨贵还有信心靠毅力来解决,但是面对一个个唱衰红旗渠工程的人,杨贵却感到一阵迷茫。谁都知道,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想到这里,杨贵也曾想过要放弃。可是他看了看处在干旱当中的老百姓,看了看已经在施工现场奋战了数个月的工程队,他忍不住攥紧了拳头。

“有困难就解决困难,这红旗渠说什么也要建成!”

解决困难

在发生问题以后,杨贵第一时间召开动员大会,号召老百姓加入到工程建设当中,支持工程的建设。

紧接着杨贵还向上级政府申请了更多的援助,有了这份援助,不少被别有用心之人带偏的老百姓,终于打消了疑虑,全心全意地加入到工程当中。

面对物资不足的情况,杨贵拿出了林县十几年积攒的全部粮食,施工队员们也开始从家里自带干粮参与建设。

就这样,红旗渠工程经历了短暂的休整,又一次开始施工。

施工开始以后,杨贵没有丝毫放松警惕。

他知道施工队面临的困难仍然存在。

首先是修渠现场人员混乱的问题,杨贵经过调查发现,这个问题的起因主要是没有统一的指挥管理人员,而施工队员们又是从全国各地支援过来的,在沟通上有一定的困难。

为此杨贵专门安排了几名管理人员和指挥人员,先制定好各自的任务,然后分别向各自的施工队的队员进行解释。

紧接着在施工开始以后,工程质量由各个施工队的管理人员负责检查,以此来避免施工队散漫的问题。

在杨贵的努力之下,施工现场的混乱问题有了很大地改善,工程终于可以有秩序地进行。

其次是在对老百姓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上,杨贵也想了很多办法去进行解决。

面对这个问题,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多找一些技术人员来,但当时国内的技术人员寥寥可数,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技术人员。

同时杨贵还发现原本专家提议的,从林县和平顺县同时开工的方法,有可能会继续导致施工现场混乱及对老百姓生活造成影响的问题,于是他便提出分段展开修建工程的方法。

这样的施工方式虽然速度极慢,但却更加扎实稳定,适合杨贵和施工队这样摸着石头过河的工程新手。

就这样,杨贵和林县的老百姓们一起集思广益,让红旗渠工程得以正常进行。

一直到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在历时九年之后,终于正式竣工。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红旗渠工程共有三十万村民和施工队员参与其中。

他们先后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穿了211个隧洞,终于修建成功了这条长达70.6公里的红旗渠。

红旗渠总干渠、支渠、斗渠长度加到一起有1520公里,堪称现代的万里长城,甚至一度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

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也许从今天的目光来看,这样的工程只能算作普通,但当时的红旗渠工程,却是一群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老百姓,利用农忙的时间一点一点建造出来的。

这样伟大的工程,可能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永远也看不到。

修建成功的红旗渠,不仅给当地老百姓解决了缺水的难题,更是给整个河南的水利工程做了一个正面的引导。

其中老百姓和施工队员们提出的多次投诉,更是为后续其他工程施工队们提供了施工上的指导。

但是在修建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令人遗憾的意外。比如文章开头的吴祖太同志,他就在一次洞顶塌方事故中失去了生命。

结语

时至今日,红旗渠已经正式开通五十多年的时间。

如今的红旗渠,由于漳河的干涸而渐渐退出了灌溉工作的第一线,水量越来越小,再加上山西省其他水利设施的修建,让红旗渠已经完全退出了灌溉工作的第一线,但它依然屹立在太行山脉上。

红旗渠已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水利工程,它更是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象征。

如今的中国能够获得基建狂魔的美誉,也正是靠着这样人定胜天的气魄。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

中国领导干部资料库:《太行天河——红旗渠修建的前前后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到村民不断投诉?
1960年,红旗渠工程总设计师吴祖太27岁牺牲,杨贵当众痛哭
老照片:带大家看看当年林县人民是如何修建红旗渠的!
杨贵:一旦红旗渠修不成,我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向林县人民谢罪
红旗渠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