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家万序】之十四《陆慰萱老师诗文集》序言

序   言  作  者
钱     梦    龙 


    钱梦龙,1931年2月出生,上海市人。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曾任上海市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校教材审查委员,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长。八十年代初提出并倡导的“三主”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以及“三式”操作模式——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著有《钱梦龙与语文导读法》《教师的价值》等多部著作。

陆慰萱老师诗文集序

慰萱先生以髦耋高龄溘然仙去,给所有熟悉他、景仰他、热爱他的朋友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先生的子女纂次先生历年所撰诗文,汇为一编,署其卷端日《永远的怀念》,并承谬爱,嘱撰序文。自知才疏笔拙,诚恐有负重托;但我和先生相与二十多年,先生的道德文章,乃至待人接物的态度,一直是我仿效的楷模,先生之于我,虽云亦师亦友,其实“师”的成分远多于“友”的成分,现在借作序的机会,正好得以再一次拜读先生的诗文,重温与先生交往二十多年来所身受的种种教益,当然理应从命。下面这些勉力写成的文字,实在不敢称“序”,就算是呈交于老师灵前的一份作业吧。

我耳闻先生之名,可以远溯到“文革”以前。但当时我不在嘉定县城工作,与先生并无交往,只是听说嘉定县第一中学有位"高水平的语文教师,姓陆,讳慰萱,不但语文教得好,而且诗文俱佳,还写得一手好宇;我因自己也情钟语文教学,课徒之暇,也爱哼儿句歪诗,偶亦涂涂抹抹,自然早已把先生引为同调,只恨无缘识荆,唯有心仪而已。“文革”期间,又不断从嘉定县城传来消息,说先生备受非人的折磨,处境堪忧,但其时我也正身陷“牛棚”,自顾且不暇,自然不可能给先生以任何的安慰,然而对先生安危的关切以及自己命运未卜的忧虑,却反而拉近了我与先生心灵上的距离。

初识先生是在嘉定东门的陆谷宜先生寓所。谷宜先生是我的父执而兼师长,纯乎是一位性情中人,旧体诗写得极漂亮;当时他和我都任教于嘉定二中,在同一教研组工作,而他和慰萱先生则素有交往。“文革”以后,劫后余生的“老九”们纷纷从“牛棚”走出来,贪婪地呼吸着清新自由的空气,在庆幸大难不死的同时,又特别想与知心的朋友们互诉衷肠。于是就有了谷宜先生寓所的那次小聚。人不多,三五知己而已,但都是嘉定语文教育界的耆宿,而且都能诗。他们是:王元通先生、梅休先生,还有就是被我称之为"疁城二陆"的谷宜、慰萱两位先生。我因与谷宜先生相熟,得以叨陪末座,亲承謦欬,自然感到十分荣幸,何况借此机会能够结识心仪已久的慰萱先生呢。几位先生皆爱杯中物,而座中数慰萱先生的兴致最高,酒酣耳热之际,朗朗笑声,响震屋瓦。谷宜先生即席口占七绝一首相赠,有“猜拳我亦称能手,独向君前拜下风”之句,可以想见慰萱先生的酒兴之豪。那时我就想,这哪像是刚从“炼狱”中死里逃生、惊魂未定的人哪! 此次小聚,就是我和先生相识、相交的开始。忽忽二十多年过去,谷宜、元通先生早已先后作古,今先生又去,故人云散,思之黯然! 只有当时情景,至今犹历历在目,而先生的放达乐观,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其后与先生的交往便日益频繁。经过十年“文革”、有诗必“黑”(尤其是旧体诗,除了"毛诗"一家,其余都是“黑诗”)的禁忌,一旦解禁,彼此的诗兴格外勃发。我们常为诗而聚,每聚则必有诗。我的散乱的诗稿中还保留着当时与先生互相唱和的诗。而我对先生的认识,也随着交往渐多而日益加深,始则服其诗才,继而敬其为人;先生冲虑淡泊的襟怀、率真达观的性格,都是我暗中仿效却又自叹无法企及的高标。

先生虽然诗写得好,却无意作诗人,对自己的诗作也不甚珍惜,有些诗写了即弃,弃了便忘,我的诗稿中有好几首和先生的诗,先生的诗稿中照理该有原唱,然而竟付阙如。这样散失的诗,恐怕不在少数。诗,在他看来,只是抒怀抱、寄感兴的“载体”,陶冶性情的“工具”,“载体”和“工具”用过,弃之何妨? 这似乎有些贬低诗的价值,其实恰恰是对诗这样的价值取向,使先生每有所吟咏,必从肺腑中自然流出,而不同于一般的应酬应景之作,也不同于徒以声律比偶的严谨工整自矜的“技巧之诗”。

看下面这些诗句:

为报春光容易老,枝头黄鸟尽情啼。(《春光》)

一岸线分天地界,万重山拥虎龙姿。(《赴庐山途中》)

浮生难得三同好,垂老方知一晤珍。(《和梅兄忧谷老病不起》)

冈峦赴海尽,龙气傍云来。(《二赴烟台》)

几回重雾千楼锁,一夕西风万木寒。(《赠梅休》)

阅世渐增桃梗感,近檐颇厌市声烦。(同上〉

耀眼雪毛浮动处,一池春水半池云。(《村行偶得·观放鸭》)

入夜关河明曙色,迎冬松柏挺霜枝。(《雪》)

一阵山风林际过,槐花似雪洒衣襟。(《鲁游杂咏》)

夜色清于水,天空淡入心。(《夏夜偶成》)

目钝观天惟懵懵,人微接物但恂恂。(《偶成》)

世事繁花开谢里,人情杯酒笑谈中。(《扫墓归偶有感触》)

这些诗句,或境界阔大,或情趣盎然,或冲淡平和,或寄慨良深,从各个方面展现了慰萱先生丰富的内心感受和深刻的人生体悟。读其诗,想其人,对先生旷达的襟抱、高尚的志趣,不能不留下鲜明的印象。就诗论诗,这些诗句也无不可圈可点。“清水芙渠,不假雕饰”、“佳句天成,妙手偶得”,是诗的最高境界,以此评先生诗,谁谓不可?

先生的文章,则完全可用“质朴无华”四字概括之,其风格一如先生的为人。古人云:“修辞立其诚”,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也说:“文尚华者日落,尚实者日茂。”可见“诚”与“实”不仅是为人的根本,也是文章所以“立”之基石。先生的文章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这“诚”“实”二字。

先生之文,大多篇幅短小,少则几百字,最多者也不过千余字;内容则较杂,尤其是先生退休后所写的文章,多为读书或生活中偶有所感而作,有信手拈来的随意,无刻意为文的造作。读这样的文章,就如和一位道德高尚、平易和蔼的长者聊天,随意、自在、无拘无束而又深受教益。

感谢先生的子女给了我为《永远的怀念》作序的荣幸,使我有机会重读先生的诗文,此刻,我正面对这位亦师亦友的长者,聆听他娓娓而谈,朗朗而笑。窗前一盆杜鹃开得正旺,记得三年前的今天,就与先生坐在这盆盛开的杜鹃花下,品茗,赏花,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先生憨厚而灿烂的的笑容,至今仍深深地刻印在我记忆的心版上。

慰萱先生的诗文永存,慰萱先生也就永远活在人们中间。

学术顾问

      魏书生     钱梦龙       赵忠心

      聂振弢     唐云增       周同宾

      罗崇敏     张志勇       孙云晓

总策划     秦远晴(愚公)

主     编    陈   曦

摄影编辑   张殿举

联谊单位

     《作文指导报》编辑部

       南阳报业传媒小记者中心

       河南松静匀乐教育科技中心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或与主编联系。
电话:139377811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家安:《澡雪斋诗文集》序
诗人范伯子资料大全
昌岱诗社诗文集序
晚 霞 :《求是效实——余存烨诗文集》序
柳下风 | 名同实异的三种《琅嬛文集》
李华亭先生文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