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5年刘少奇力挺战神粟裕授开国元帅军衔,为何周恩来不支持,坚决主张授给陈毅?粟裕大将真的有辞让帅衔之举?

1958年,有159名原国军将领被集体授予军衔,是什么情况

原创 马少华2018 历史客栈2020 2022-08-16 11:15 发表于山东

1955年我军授衔时,有不少国民党军起义将领也参加了授衔,包括三位上将: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三位中将:孔从洲、韩练成、曾泽生,还有一些少将。

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在1958年2月8日,还有159名原国军将领被集体授予了军衔,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159名原国军将领,都是在解放军军事学院的工作人员,他们之所以晚了两年多才授衔,也是经历了很曲折的故事。

早在1951年1月,解放军军事学院成立后,刘伯承院长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在解放战争中起义、投诚、被俘的原国军将领来学校任教。

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刘伯承的这个决定是非常大胆的,因为解放战争刚刚结束,这些国军将领很多人都在战场上跟我们生死相拼,是敌人、仇寇,不把他们枪毙就不错了,怎么还能让他们来给我们的解放军将士们上课呢?

而且,这些人都是我们的手下败将,我们正是打败了这些人才建立了新中国,这样的败军之将,有什么资格给我们这些胜利者当老师呢?

但是,刘伯承清醒地知道,我们虽然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是论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其实是不如国民党军的,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急需向正规化、现代化发展,光靠我们自己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从苏联聘请专家顾问之外,向原国民党军将领取经,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于是,在刘伯承的坚持下,军委中央同意了这个申请,先后有600多名原国军将领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担任各种工作,为军事学院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到了1955年授衔时,这些原国军将领应不应该授衔?成为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毕竟这些人不同于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等人,也不在军队中担任具体职务,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当时正值军队开展肃反运动,这些原国军将领的身份就变得非常敏感了。

最后,在各级领导的协商下,决定对这些在军事学院工作的原国军将领,一律暂不授衔。

这个决定作出后,在这些人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都愤愤不平,觉得自己在军事学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什么却得不到认可?

而且,跟他们平级的甚至比他们级别低的同事们,都得到了相应的军衔,连上课都穿着笔挺的将军服,肩章上的星星熠熠生辉,更让那些人心理很不平衡,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都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于是,在各界人士的建议下,军委中央在1956年5月又作出了新的指示:“解放战争以来参加我军工作的原国民党军队校级以上军官,经审查历史上无严重问题,目前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年龄在评衔后不超过服预备役的最高年龄,适合长期留队工作的,可评定授予其军衔。”

不过,就在评衔工作刚刚要开始进行的时候,又爆发了一场“反右”运动,这些原国军将领因为平时的一些言论,再次变得敏感起来,时任军事学院院长的廖汉生也拿不定主意,专门去拜访老院长刘伯承,请刘帅帮忙。

不过,刘伯承当时的处境也很不好,不便于多说话,只是让廖汉生多听取大家的意见,尽量统一大家的思想,如果一时难以统一,可以暂时推迟授衔的时间。

廖汉生回去后,再次召集学院各级领导开会讨论,最后终于取得了一致意见:对这些“非党教员”全部授予军衔。

这个决定上报军委中央后,得到了军委的批准,让廖汉生长出了一口气。

(图:军事学院院长廖汉生(中)与政委钟期光(左)、副院长张震(右))

1958年2月8日,在军事学院院长廖汉生、政委钟期光等人的主持下,军事学院举行了一场简单而又庄严的授衔仪式,对在校的159名“非党教员”全部授予军衔。

不过,鉴于当时的特殊条件,这些人的军衔都不是很高,最高的是原国民党第35军军长朱大纯、原国民党第68军副军长王志远、原国民党首都警备师师长王晏清这三人,都被授予大校军衔,其余的人也都被授予上校、中校、少校等军衔。

虽然军衔都不是很高,但这些人已经很满足了,因为这代表着他们受到了中央的认可,是对他们的工作的极大肯定。

(参考资料:《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文史博览》)



小鲶鱼对此也对于粟裕没能评上元帅曾相当好奇,一直想要弄清楚粟裕授衔的历史真相,今天就来整理一下这方面的一些资料。

对于粟裕是否曾在拟授开国元帅名单之中,是否存在让帅的行为,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在如今可以查到的资料中,1955年1月彭德怀、罗荣桓递交给毛主席的《关于元帅、大将、上将问题的报告》中,粟裕是被列在大将名单中的。上面有叶帅的辞让元帅军衔批语。并没有确切的粟裕让帅证据。

可以肯定的是刘少奇曾为粟裕争取过元帅军衔。因为由于毛主席辞让大元帅军衔,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辞让元帅,并提出在行政部门任职的原则上不再授衔。

评定元帅大将上将军衔的主要决策人是相当于后来政治局常委的五大书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五人。

因而,陈毅当时是副总理,元帅名单中还有他,所以刘少奇提出了异议。如果陈毅不授衔,那么替代他代表新四军、第三野战军的帅衔人选,非粟裕莫属。

不过刘少奇的异议被周总理不赞同,《周恩来年谱》有明确记载:“1955年9月11日,周(恩来)致函,主张给陈毅授帅,认为给陈(毅)授帅,对陈(毅)现在和将来的工作都没什么影响。”

周总理还引用了苏联布尔加宁不同场合酌情穿军装的例子。

由于周恩来的坚持,刘少奇的异议没有被书记处通过,粟裕也最终失去评元帅军衔的机会。至于周恩来为何坚持由陈毅挂帅,应当是有其他考虑的,陈毅的代表性和分量更足些,要是粟裕评上元帅,那么要大将、上将的刺头就更难消停了。

总的来说,粟裕为第一大将比位列元帅,授衔的各种矛盾会缓和很多。

而提及粟裕让帅的资料,则是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的张雄文写的《名将粟裕珍闻录》一书,曾提到——毛主席卫士李银桥曾回忆毛主席说过:“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还提到这事粟裕秘书曾亲自求证并录像。

不过由于粟裕本人从不提及,其他当事人也没有明确文件、手稿记录,严格来说当不得准。

小鲶鱼认为,粟裕是否授元帅衔,当时主持评衔的人是有过衡量与考虑的。至少刘少奇是力挺粟裕挂帅的,不过由于陈毅的代表性更强,最终未能入选。

粟裕让帅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由于没有公开、明确的资料,不能当真。无论如何,粟裕作为十大开国大将之首,其功勋之卓著,已受到历史的肯定。

粟裕是否在拟定元帅军衔人选之中、粟裕本人无论让帅与否,粟总对此应当也不在意,因为他已经在三让司令的高尚行为中显示出自己不慕名利的品格,我们又何必执着?是否过于“皇帝不急太监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5年毛泽东放弃军衔评定,询问周恩来:你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
刘少奇兴冲冲报告毛主席:发现了优秀人才,此人后来成为众将之首
粟裕授衔元帅还是大将,当然是毛主席的意见与决定最为重要
陈毅授衔风波:不符合授衔条件,幸亏周恩来提到一个人才说服大家
1955年大授衔:浅谈元帅标准,兼论少奇同志和粟裕的不可能评帅
是否授予粟裕元帅衔有争议,毛主席同意授予,而周总理力主给陈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