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状腺体系化课程--学习笔记四

在9月27日上线的甲状腺病理学体系化课程,朱教授为我们讲述了甲状腺肿瘤性病变-恶性潜能未定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本期小衡继续分享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郑强老师的学习笔记,希望下次你也能和我们一起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病理科 郑强

肿瘤性病变:

恶性潜能未定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一、复习内容

1.1 其他有包膜滤泡生长方式甲状腺肿瘤

● 恶性潜能未定的滤泡性肿瘤

 (Follicular tumou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 FT-UMP)

● 恶性潜能未定的分化好肿瘤

 (Well-differentiated tumou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 WDT-UMP)

● 具有乳头状样核特点的非浸润性滤泡性甲状腺肿瘤

 (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 NIFTP)

1.2 PTC核特征:

● 核的大小和形状

   核增大(比非肿瘤性滤泡细胞大2-3倍,两者无移行)

   核互相重叠、群集和拉长

● 核膜不规则

   核外形不规则(长形、成角、大小和方向不一)

   核沟(纵行皱折、「咖啡豆」样、「爆米花」样)和摺叠

   核内假包涵体

● 染色质性状

  「毛玻璃样」

1.3 何为真性乳头

● 真乳头:乳头较长,有复杂分支,中央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的纤维血管轴心,可有明显水肿或淋巴浆细胞浸润

● 注意鉴别滤泡上皮乳头状内折或流产型乳头,并非真乳头,可见于各种甲状腺非肿瘤和非乳头状癌中 

注意:

● 真乳头、砂粒体、鳞状化生不应出现在恶性潜能未定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内,一旦出现也需要怀疑PTC!

二、恶性潜能未定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诊断基础

2.1 包膜及血管侵犯的判断原则,需务必掌握(图1、图2):

(脉管侵犯必要时可借助CD31染色明确)

图1( 图片来源:Diagnostic histopathology of tumors, 4e

图2

2.2 何为可疑包膜/血管侵犯?(图3)

● 包膜可疑穿透:

肿瘤性滤泡细胞巢与主瘤体相连而未完全穿透包膜;

或孤立的肿瘤细胞巢位于包膜纤维间质中,常见于增厚和不规则的包膜;

● 血管可疑侵犯:

外形光滑的肿瘤细胞巢位于包膜的血管腔内,其表面无内皮细胞覆盖和血栓附着;

或包膜中肿瘤细胞巢靠近血管而难以确定早期血管侵犯还是仅为肿瘤细胞巢紧邻血管。

图3

2.3 2014年版AFIP与2017版WHO分类中的主要变化

1) AFIP: 明确的PTC核特点,不论有无包膜和/或血管侵犯:乳头状癌

WHO: 明确或不确定的PTC核特点,无包膜和/或血管侵犯: 有乳头状样和特点的非浸润性滤泡性甲状腺肿瘤(NIFTP);

2) 其余滤泡性肿瘤分类定义二者基本相同。

三、恶性潜能未定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各论

3.1 恶性潜能未定分化好肿瘤(WDT-UMP)(图4)

● 定义:滤泡细胞组成,有包膜,滤泡细胞具有不明确或明确的乳头状型核改变,有不明确的包膜和/或血管侵犯

● 绝大多数肿瘤至少表达HBME-1和galectin-3中的一种,且HBME-1比galectin-3的阳性反应强而弥漫

● WDT-UMP可能是一种早期或顿挫型乳头状癌

图4

3.2 恶性潜能未定滤泡性肿瘤(FT-UMP)(图5)

● 定义:一种由普通滤泡细胞或嗜酸性细胞组成滤泡结构的有包膜肿瘤,可疑有包膜和/或血管侵犯,无乳头状型核改变

● 约2/3肿瘤表达HBME-1或galectin-3,并且阳性反应弱而局限

● FT-UMP可能滤泡性癌相关

图5

3.3 NIFTP诊断标准

● 包膜完整,通常较薄,无明显增厚,但可包膜较厚或无明显包膜,而无包膜/包膜外浸润

● 肿瘤完全由滤泡组成,不能出现乳头

● 滤泡细胞核具有PTC的全部或部分核特点

现在诊断为「NIFTP」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3.4 Hürthle细胞(嗜酸细胞)肿瘤(Hürthle (oncocytic) cell tumor)

见第三节,不再赘述

3.5 玻璃样小梁状肿瘤(Hyalinizing trabcular tumor, HTT)

见第三节,不再赘述

3.6 浸润性有包膜滤泡变型乳头状癌(Invasive encapsulated follicular variant of PTC, IEFVPTC)

应熟知其诊断标准:

乳头状样核特点+包膜和/或血管浸润;

如只具备部分核特点,可以参照一些次要诊断特点(具体参见第二讲:乳头状癌)

图6: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相关分子机制

图6

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录笔记可以很好的帮助记忆。欢迎向小衡(service@histomed.com)晒出你的学习笔记,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过程~

点击图片,进入课程

了解更多衡道病理资讯,欢迎访问官网:https://www.histomed.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布】WHO甲状腺肿瘤病理分类迎来重大更新
专题笔谈 | 2017 年新版 WHO 甲状腺交界性肿瘤解读
恶性潜能未定的滤泡性肿瘤
可“治愈”的癌症-甲状腺乳头状癌
WHO4th ed 滤泡性甲状腺癌
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及其诊断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