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民间宗教史(二)
中国民间宗教史(二)

第一章  汉末民间道教及其形态的演变

中国的民间宗教与道教有同生共长的连体关系,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成形的民间宗教就是东汉末叶出现的民间道教通观一部道教史是由原始道教,逐渐发展为初具规模的民间道教(如太平道、五斗道)尔后再由民间道教演变成具备完整形态的正统道教的漫长发展过程的历史其实中国道教从民间道教逐渐演化为正统道教的过程,也是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所走过的共同发展道路因此欲写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民间宗教史则必须首先从研究民间宗教的最早形态--民间道教的历史开始这正是本章所探讨的内容

  民间道教的兴起

民间道教的想渊源可以上溯到氏族社时的原始宗教那时全社会的每个成员无一例外地是这一宗教的虔诚信奉者当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夏、周、春秋、战国统治者尊崇的宗教活动如祭天、祀祖、卜筮、等等上层社会把持一般民众则只是作为这些活动的附庸听命而已即或曾有过一些散漫的民间信仰如战国时齐燕的神仙方术、秦末农民起义时的篝火狐鸣、鱼腹传书之类也远未形成定型的宗教直到汉后期社会上的黄老道、谶纬思想、神仙方术和民间信仰互相融合,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宗教教义体系终于产生了最初形态的道教

东汉后期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南北两大支民间道教一支是张陵在巴蜀创立的五斗米道一支是张角在华北创立的太平道据史书载张陵原为沛国人(今江苏丰县)顺帝时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从道者出五斗米世称米贼陵死子衡其道衡死鲁复”至于张角所创的太平道在三国时人鱼豢所著的《典略》中有具体描述:“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太平道者师持九杖为符祝且以符水饮之修法略与角同

其实早在张陵、张角以前黄老道早已盛于世仙方弥漫四方两者本来是泾渭分明可是到了后来互相趋近混而为一其原因在于道家之学托言源出诸远古的黄帝而以老子五千言踵其说后世遂以黄老并称也神仙方士为了神化其术也崇奉白日飞升的黄帝并附会老子为祖师发展到了汉朝时期黄老之风遂之兴盛并成为西汉初年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学说到武帝时虽然独尊儒术但黄老之学势未稍减仍为统治者所信奉遍及朝野如楚王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对此汉明帝不但不以为忤反于永平年(65)下诏嘉勉之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由此可见社会风气之趋向。注意的是当时已将崇尚黄老和祭祀刚刚传入的浮屠(佛)相提并论显示出浓重的宗教色彩东汉后期天灾人祸迭起社会动荡不宁统治者中间祈祷平安、追求长生的愿望更加急迫于是愈加沉溺于宗教不能汉桓帝“好神仙对黄帝、老子礼拜尤勤延熹八年(165)春正月及十一月两次遣使到老子的故乡苦县“祠老子”延熹九年(166)桓帝“亲祠老子于濯龙〔宫〕文罽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后陈相边韶奉桓帝敕命撰写的《老子铭》中将老子进一步神化说他“道成身化蝉蜕渡世自羹农以来世为圣者师”而桓帝所以祭祀老子目的在“尚德弘道含闳光大存神养性意在凌云想成神仙了这表明时人已把老子奉为仙道之祖

与此同时一种近似宗教经典的经书中则充斥着谶语也逐渐形成规模早在西汉末成帝时齐人甘忠可就编造了《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上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然而其说不仅未被当权者采纳甘忠可本人反而以假鬼神罔上惑”罪逮捕入狱至哀帝时忠可之夏贺良踵行教业挟忠可书”、“私以相教并再次向朝廷关说初曾得到皇帝的允可后来因“贺良等复欲妄变政事”为当局捕杀东汉顺帝时太平清领书的问世继承发展了《天官历包元太平经》中托天帝以授神仙下凡教人的宗旨行太平之道

史书载:“初顺帝时琅琊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宗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桓帝时,襄楷再献该“神书”仍未能受统治者的重视关于《太平清领书》后汉书李贤注中曾明确指出:“神书今道家《太平经》也其经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也”可知,长达一百七十卷的《太平经》在顺帝时(125-144)已经编纂成书它就是大规模有组织的道教未面世之前出现的一部早期经典这部“神书”从《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到《太平清领书》经过百数十年的辗转酝酿已成为卷帙浩大内容庞杂的经书为后来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所参酌汲取影响深巨

陈寅恪教授曾指出:“自战国邹衍传大五洲之说至秦始皇汉武帝时方士迂怪之论据太史公书所载皆出之于燕齐之域盖滨海之地早有海上交通受外来之影响以其不易证明姑置不论但神仙学说之起源及其道术之传授必与此滨海地域有连则无可疑者”从以上所述齐人甘忠可撰《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到楚王英尚黄老、浮屠再到琅琊于吉、宫崇献《太平清领书》以及和平原隰阳人襄楷复进该书考察主其事者所出的地域均证明了陈寅恪先生的准判断东方的齐燕滨海地区确为道教的发源地太平道之张角五斗米道之张陵三国时传道江东的琅琊于吉无不祖居于此

五斗米道是顺帝时由东方移居于蜀的张陵家族创立其道术思想渊源虽来自滨海地区但具体形态不能不受到巴蜀当地风俗的深刻影响故五斗米道杂糅进不少居住在蜀的少数民族巫术的成分三国人鱼豢在《典略》中指出:

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修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室使病人处其中思过又使人为奸祭酒祭酒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为鬼吏主为病者祈祷之法书病人名姓说悔罪之意作表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五斗米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实无益于治病但为淫妄然小人昏愚竞共事之后角被诛修亦亡及鲁在汉中因其民信行修遂增饰之教使作义舎以米肉置其中以止行人又教使自隐过者当治道百则罪除又依《月令》春夏禁杀又禁酒流移寄住其地者不敢不奉

这段三国时人描述的五斗米道已将其概貌讲清今依据史籍和道经再把五斗米道的基本教法归纳如下

第一指称太上老君下凡临蜀立张陵为“太玄都正一平气三天之师”赋予“正一盟威之道”三天正法并承受太上真经制定科律故五斗米道后世又称天师道或正一道

第二千精万灵一切神祇皆所废弃惟奉太上老君和三师师不受钱神不饮食治病不针灸汤药惟服符水首罪改行章奏而已

第三崇仰信米五斗家口命籍系之于米年年依会十月一日同集天师治将米付天仓及五十里亭中以防凶年饥民往来之乏行来之人不装粮

四,三会五腊三会日即正月初五上会七月七日中会十月五日下会后又与三元三官相配即正月十五上元天官会七月十五中元地官会十月十五下元水官会其时教徒集会由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受符祐契令经法依日斋戒呈章尝会以祈景福五腊日:正月初一天腊五月五日地腊七月七日道德腊十月一日民岁腊十二月五日侯腊此五腊日为校定生人延益之可斋戒沐浴祠先人朝真行道

第五奉道之家设靖室其师不与他屋相连屋内清虚整洁不陈杂物惟置香炉、香灯、章案、书刀四物是道德思过致诚之所

第六家有疾厄、公私设厨,名曰饭贤但请德贤道士三人、五人、十人以上不等须设立坛先三日清斋后三日言功供食一如斋食不得荤秽犯者以五刑论且严禁饮酒顺《月令》春夏禁杀戮

第七设二十四治各治置治头祭酒化领民户奉道者编户著籍各有所属每年三会须付师治校正命籍祭酒宣示科戒阳平、鹿堂、鹤鸣三治为最上其教令各治皆应遵从

五斗米道的教首通过二十四治统治各地教民形成巨大的教区教团当然二十四治是逐渐扩展成立起来的绝不是如道经上所说在汉安二年(146)张陵一下子就建立起来了不过经过张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经营五斗米道确在巴蜀、汉中等地的汉人及少数民族中赢得了众多的信徒形成了令中央和地方政权都不容忽视的势力所以中平元年(184)巴郡巫人张修才能藉五斗米道发动起义其后益州牧刘焉也不得不委张鲁为督义司马令其将兵攻占汉中并使张鲁得以倚靠教权和军权建立政教合一的汉中政权雄据巴、汉垂三十年

在张鲁武装割据汉中的三十年里实行了一套政教合一的治理措施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在战乱扰攘频繁的汉代末叶使汉中似乎成了一块安乐太平之域其时

张鲁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名鬼卒;受本道以信号祭酒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亭传又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路者皆量腹取足若过多辄病之。犯法三原然后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

这种政教合一以神设教道民互助三原而后刑民夷便乐措置颇带有农民乌托邦色彩反映出此时的五斗米道仍处于民间道教阶段部分地反映了底层民众的社会政治观念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率十万大军征讨这个独立的宗教王国张鲁自知力不能敌遂率众降曹因此张鲁得镇南封阆中侯邑万户其五子也受到封赏有差但是曹操不许张鲁据守汉中故地一律带回邺城定居不仅“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这说明曹对鲁以”经营三十年的汉中道民极不放心,故用所谓“绥怀开导”的办法将其首领及骨干子迁徙到长安、洛邺城三辅之地加强控制这样一来反而促使五斗米道传向中原,流布四方对此在道经中也有反映:“至义国殒颠(指降曹事)流移死者以万为数伤人自流徙以来分布天下

五斗米道自张陵创教到张鲁降曹教民东迁前后近百年尽管曾受到千千万万群众的形成庞大教团但在当权者眼里或正统史家直被视为异端邪说污称“米贼”、“淫妄”指责它诳诱愚民招合凶党敛租税米谋为乱阶至于另一支民间道教--太平道则以另一种形式显示了身存在的价值

东汉后期特别是桓帝、灵帝之时州大水”、“州蝗灾疫频繁以至出现“死相枕藉”、“民相食”惨状其中黄河南北灾难尤重豫州饥死者计四五冀州尤甚加之朝廷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交攻弄权,地方豪强大族搜刮盘剥广大民众痛苦万状、无生路人世间苦难宗教孽生天然土壤已在燕齐各地流行的仙道方术和《太平经》中宣扬致太平的思想相汇合再遇到适宜气候终于催化萌生出又一支民间道教--太平道

后汉书对东汉末年动荡时局曾有过描述,其言曰安顺以后风威稍薄寇攘缘隙而生盗色者不阕时月假署皇王者盖以千数或托验神道或矫妄冕服仅桓帝(147-172)妖言相署起义就有二十几乎一年一如延熹八年(165十月渤海妖贼盖登等称皇帝’,印、珪、璧、铁劵相置署,皆伏诛至汉灵帝时动乱更烈妖贼大起熹平元年172会稽人许生自称‘越王’寇郡县而在《国志·孙坚》中则称许生为“妖贼”且自称“阳明皇帝”说明在太平道还没有创立之前利用“神道”起义的“妖贼”已接连不断而张角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了历史舞台

关于张角创立太平道的全过程在《后汉书·皇甫嵩》中有扼要记载,其中说:

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八人使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众徒数十万连接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莫不毕应

这是太平道创教后的第一阶段此时约在173-183),张角从《太平经》中吸取某些教义思想以奉黄老符水咒说以治病劝人向善致太平相号召创立并发展太平道教团迅速扩大宗教势力这个时候恰逢社会处于极度动荡之中灾害频仍人民涂炭自然把张角虚幻致太平期许当成救渡的唯出路,所以争先入教趋之苦鹜以至青、徐、幽、冀、荆、扬、兖、豫等八州之人或弃卖财产流移奔赴填塞道路未至病死者亦以万数在这个阶段上张角的太平道仅以治病发现什么不轨的政治图谋即使郡县的地方官吏都未对太平道提出疑虑或加以防范云:郡县解其意反言角以善道教化为民所归而,经过张角兄弟十惨淡经营太平道的宗教势力急剧膨胀。一但徒众云集,遍于八州足以与朝廷相抗衡之时张角遂萌发了改朝换代取而代之的政治野心他造作谶语,并将其宗教组织改造军事组织:

遂置十六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各立渠帅讹言“苍天将死黄天当立子,大吉”以白土书京城寺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字

此阶段为张角从教授徒单纯宗教活动转化成以神意志为号召密谋策划、准备起义时期在东汉社会上谶纬迷信最为流行那时谶纬迷信得到达官贵戚乃至下层社会的浓烈信仰无不以通谶为风尚帝王们欲利用谶纬来巩固其“君权神授”天命攸归的特权地位族们则以此自恃标榜命运隆盛而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受其熏染也迷信其说。因而他们即使再含辛茹苦也不敢违拗天神意志萌动反抗皇帝、背叛朝廷之想显然要激发民众造反除非造作新谶隐示“神移新主不祐旧帝”才能达到目的太平道“讹言‘苍天将死黄天当立’”恰恰这种“新谶”它适应了时代的需要道出了民众的心声道众无不一系列的“妖贼”造反莫不如此但因力量分散薄弱骤起骤落难成气候

太平道尽管作了充分准备“中常侍”相沟通,里应外合的周密策划却因内部叛徒告密不得不提前仓促起义失去了攻其不备的战机:

平元年(子年--作者注),大方马义等先收荆、扬数万人期会发于邺元义数往京师以中常侍封湑、徐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未及作乱而张角弟济南唐周上书告之车裂元义于洛阳灵帝以周章下三公、司隶使钩盾周斌将三府案验官省及百姓事角道者诛杀千余人推考冀州逐捕角等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勒诸方一时俱起

由于叛徒告密东汉朝野得以布置剿灭太平道措施使官军取得“先机”星夜传檄,仓促但仍因起义军人多势众俱起在起义之初取得了重大战绩:

起义者黄巾标帜,时人谓黄巾名为蛾贼杀人祠天角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席卷中原大的黄巾起义使东汉王朝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大敌当前惊恐万状的汉灵帝只得竭尽全力御敌自保当时一方面解除党禁缓和内部矛盾一致对外;另一方面“发天下精兵博选将才以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与右中郎将朱隽共发校、三河骑及募精勇万余人。嵩、隽各统一军共讨颖川黄巾”同时下令征召各军队合力进剿义军在训练有素的精锐官军的攻击下散漫芜杂的黄巾军尽管人多势众终无法与之长期抗衡加以张角突然病死义军失去了精神领袖消解了战斗力故经过几个月的浴血奋战起义军终于被镇压下去遭到了失败官军则乘机疯狂报复残酷屠杀起义民众在攻下曲阳后斩首达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当然更不会放过已先期病死的太平道最高领袖张角凶残剖棺戮尸传首京师以图震慑人心防止有人胆敢再度造反

当黄巾大起义失败后的黄巾军余部却并未烟消云散他们重新啸聚坚持战斗中平五年188),益州人马相在绵竹起义亦号黄巾自称“天子”众至十余万遣兵破巴郡杀郡守赵部同年冬青、徐黄巾复起集众至百万并于初平三年192攻入兖州官军节节败退朝廷命曹操领兖州牧率兵征讨经过数年苦战直到献帝建安十二202),才被彻底镇压下去。此尚有多股黄巾余部起兵造反史称“黄巾起事二十余年海内鼎沸百姓流离”东汉政权从此一不振而靠镇压黄巾起家的军阀群雄并起各自割据一方争战不已遂掀开三国之序幕

太平道的教义可归纳为以下内容:

第一张角吸收《太平经》中的某些思想提出“致太平”的理想太平经云:

真人问神人曰:“吾欲使帝王立致太平岂可闻邪?”神人言:“但顺天之道不失铢分则立致太平元气有三名,为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为天、人;天有三为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为山、川与平土;人有三名,为父、母、子;治有三为君、臣、民欲致太平也此三者常当腹心不失铢分使同一忧合成一家立致太平延年不疑矣……阴阳者要在中和中和气得万物滋生人民和调王治太平……今三气不善相通太平安得成哉

太平经中不仅提出“致太平”的理想而且还有不反对富聚敛财物主张自食其力和救穷周济内容如说“此财物乃天中和所有以共养人也。咒骂独占财物不分赐贫者仓中之鼠提倡“人财相通见人穷厄假贷与之,不责费息等等这些主张皆为张角太平道所吸取此劝行善道教化天下三国志·孙坚传记载托有神灵使以善道教化天下

第二太平道信仰“中黄太一”

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军在写给曹操的一封劝降信中言:“昔在济南毁坏神坛乃与中黄太一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并指出:“汉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存也

“太一”观念渊源久远两义太极一作神明“天神太一”解在《太平经》中则曰“因为天地神明毕也不复与于俗治也从天太一也朝于中极受符周流洞达方八远无穷时也

太平道中黄太一则是道与神两者道神合一“中黄”二字则又与秦汉时社会上流行的阴五行说相联中央戊土尚黄色大吉演出“中宫”、“黄天”、“黄家”这一系列神圣所以张角自称“黄天秦平”谶语则称:“苍天黄天当立

在这里还要追踪一下谶与民间宗教关系一般学者均认为:谶纬盛行于两汉至西晋皇帝下令焚毁纬书以后谶纬即形同陈迹失去了影响然而,在下层社会特别在民间宗教中谶语箴言却大行其道、历久不衰太平道即苍黄之谶而兴在青州黄巾致曹操信中所提“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力所能存也”实际上就是撷取了汉末社会上相当流行的图谶典略中说:“桓灵之间诸明谶者皆言‘汉行已尽黄家当立’”推而论之这一图谶也是太平道“苍黄”之谶的源头张角和黄巾军此谶无非是说:我黄巾起义上符天命自有神祐汉家气已尽命运已绝任你曹操有事,也无法挽回这种预断王朝更替兴衰的五德终始说秦汉时曾允斥社会各种阶层均信之弥坚太平道的这种神秘的谶语对挣扎于死亡线的民众无疑有巨大的号召力诱使他们为应谶的“黄天泰平”--张角当立的“黄家”奋不顾身拼死效力故史书说:“黄巾被服纯黄不将尺兵肩长衣翔行舒步所至郡县无不从是日天大黄

太平道除了崇拜最高神“中黄太一”之外崇拜黄老和天、人三公这与五斗米道有些近似溯其源则与《太平经》中所讲天神、神、人神相助而“致太平”有关

第三太平道崇尚巫术符咒并以此为治病驱邪役鬼师持节杖为符咒以符水饮之”“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太平道以符水治病疗疾,也来自《太平经》该经云:上有常神圣要语时下授以言用使神吏应气而往来也人民得之谓为神祝也祝也祝百中百祝十中十祝是天上神本文传经辞也其祝有可使神玄为除疾皆聚十中者用之所向无不愈也言愈病此天上神谶语也

灾病,是困扰着古代首要问题所以几乎今中外各类宗教都祛病除灾,作为传播宗教手段中国最早民间宗教--斗米和太平道亦如此,而且太平道符祝治病祈福还为死者书符祈求“冥福”20世纪30年在山西同蒲路掘得个瓦盆内璧写有丹书就是太平道道士为死者写的符内容为熹平二年(173十二月十六日死者张某入葬而告冥府墓者的符曰:

熹平二年十二月乙巳朔十六日庚申天帝使者告张氏之家墓左墓右中央墓主冢丞冢令主冢司令……吉良,非用他故张叔敬薄命早死下归丘墓生五岳,主召魂召魄主死人籍生人筑高台,死人归深自埋眉须下为土灰上复除欲令后世无有上党人参九牧欲持代生人铅人持代死人黄豆、瓜子死人持给下赋立制牡厉辟除土咎欲令祸殃传到约敕勿复烦扰张氏之家急急如律令

太平道的师和道士,人和的中介将神“要语”、“祝祷”符和咒的形式达下来为活人驱灾治病人祈得

第四为统领其众多教徒置三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每方立渠帅,此尚有置义舍、禁饮酒等。

张角太平道从创立到最后一支黄巾军被镇压下去前后达三十年之久其传播范围也远远超过八几乎遍全国但是受到朝廷的残酷镇压和取缔太平道的组织确实被打散了再不见经传可是该教的影响却绝不会因此消失隐蔽流散各的教徒也绝不会断然抛弃其只不过是转换另一个重新信奉教义与之相似的道派如天师道罢了比如孙策控制的一位自称琅琊于吉的道士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后被孙策杀害此于吉当不是顺帝时造作《太平清领书》的于吉而又冒称于吉传道时间又在黄巾起义之后蛛丝马迹可推他必是太平道之一支而又不以太平史称“于家道”

编辑:許        

责编:莆田翰林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教发展简史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三:五斗米道与太平道
换个角度看黄巾-----汉末的道教政权和道教起义的强大动员能力
中国道教历史简述
道医学堂丨太平经的前因与后果之大纲
道教究竟始于何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