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师生互相激励 打造高效课堂
师生互相激励 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学过程的调控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适时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就能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能有助于学生积极从事学习活动,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所谓“激励”,顾名思义,激—— 使劲,使人的感情调动起来的意思;励 —— 劝勉、励志、奖励的意思。我理解的“激励教育”是:以激发、鼓励、勉励等教育原则,营造“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教育环境,调动不同程度的学生奋发向上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在执教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时,我尝试着使用多种激励性评价,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打造高效课堂。
我将课堂上使用的激励性评价分为三类。
一、      认真聆听,准确点评
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后,非常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简单的“对”“不错”既让学生乏味,同时也不能显出老师的才能。这时,老师如果能从学生的答案中提取信息,加以提升,准确点评,说不定可以让学生刮目相看。
在“讲述生活细节,感受妈妈的情”这一环节里,学生们发言很积极,讲述的生活细节也很感人。每一位学生发言后,我几乎都用了一句话来点评。
当有一位学生讲述妈妈在停电的夜晚用纸扇为自己扇风时,我在后面补充了一句“这把扇子,驱走了夏夜的炎热,带来了爱的清凉。”
当有一位学生讲到每次吃饭妈妈都要到处寻找在外玩耍的他后,我适时说了一句“哦,这条路上洒满了你妈妈爱的足迹。”
还有一位学生讲到妈妈递给她绣花针时,总是将针头对着自己,我紧跟着补充了一句“瞧,妈妈就是这样,把危险留给自己,绝不会让孩子受到丝毫的伤害。”
这样的评语虽然简短,却是对学生极大的肯定。至少,他知道老师认真听取了自己的想法。同时,这样的点评如果用在他的叙述之后,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      充分肯定,真诚表扬
激励性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老师理应充分鼓励学生,但我觉得老师的鼓励要中肯,要真诚,不能一味地追求表扬。
有一个学生为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激和敬意,画了一幅画。画面上,狂风暴雨中,荷叶弯下身子,倾尽全力保护荷花,就像妈妈倾尽所有保护自己一样。旁边还附有一首小诗:“生我养我十二年,也不嫌弃也不厌。风雨来了您来挡,保我安全又温暖。”当时听课的老师情不自禁地拍手赞赏。我真诚赞他:“真为你妈妈骄傲,有这样一个有才华,又懂得感恩的儿子!”
当我在大屏幕上显示调查结果,要求学生谈感受时。有一个男生非常准确地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并且与我心里所想的一致。虽然我只说了一句话:“老师和你有同感!”但我相信他心里一定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他脸上得意的笑容。
如果学生能从老师这里得到真诚的肯定,一定可以增添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三、      巧妙激励,化解尴尬
课堂上,因为紧张,学生也许会词不达意,也许会一时语塞。这个时候,如果老师能巧妙使用激励性语言,既能不伤害发言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能避免课堂出现冷场。
有一个学生这样讲述孩子和妈妈的关系:“小时候,我们和妈妈的关系正常……”这个表述实在让人意外,还没容他解释,全场已经是笑声一片。他的脸立刻涨得通红,可一时似乎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解释,手足无措地站着。我立刻开口:“老师来帮你解释,你说的正常是指小时候,小孩子对妈妈有一种依恋,对吗?”他使劲地点头,我能看出他眼里的感激。
当我要求挨过妈妈的打的学生举手时,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可是当我要求一名男生详细地说说自己挨打的经历时,他却拒绝站起来,并否认刚才举过手。这时,教室里很安静,我轻声地说:“为什么你举了手却不敢说自己的过去呢?是因为勇气不够吗?没关系,老师给你勇气!”我把手递了过去……也许真的是我给了他力量,他勇敢地站了起来,讲述了自己挨打的经历。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大声训斥,否则,我敢断言:他以后不会轻易举手。
这些都是我感触较深的课堂评价。结合这些评价语,我有两点体会。
第一、    师生是可以互相激励的。
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激励性评价,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灵感;而学生精彩的回答,出色的表现,同样也能给教师点评的灵感,让我们的课堂具有生成之美,没有生搬硬套之感。在这节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老师们都评价我的点评很恰当,很精彩。我清楚地明白,是这群学生用他们的眼泪,哽咽的声音,积极的状态,给了我点评的灵感。他们和我互相激励,激起课堂火花。
第二、激励性评价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巧妙运用激励性评价,需要教师认真聆听,善于捕捉学生的细微反应,并快速作出有效评价,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有一个女孩在看完妈妈分娩的视频,在表述自己的愧疚时,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当时,我只注意听她的感言,而忽视了这个动作。后来再想起,颇感遗憾:为什么不能抓住这个动作给与点评呢?
有一个学生在向妈妈做承诺时,另一个学生在旁大叫一声:“不要上网。”这的确不是一种礼貌的举动,我心里对他有些不满,完全无视这个声音的存在,没有理会他。后来,有老师和我交流,觉得我可以这样教育他:“你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作为母亲,还希望你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这样的评语,既不让他难堪,同时又巧妙地教育了他。可是这样的机会,我放弃了!
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老师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学生;假如老师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资料综述)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高效提问的艺术
如何打造“自主高效”课堂?老师应遵循的5大原则
怎样听评课——全市青年教师提高培训讲座提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