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日课73[赞]忠于职守却无人赏识...
《论语》日课73[赞]忠于职守却无人赏识,恕以待人却遭中伤,怎么办?
【《论语 里仁》】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觉非述之】朱熹:尽己为中,推己及人为恕。
“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忠恕之道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儒家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强调的是个人对人对己的根本道理。在本章中,曾子将孔子的仁学思想归结为忠恕之道,其本身就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说,行忠恕之道就是行仁道。

在孔子的眼中,忠恕之道既是一种沟通的原则,也是一种限制性的原则,而且,沟通是建立在限制原则的基础之上的。比方说,孔子在后面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的就是这种关系。

在过去,人们只要一谈到“忠”,大多会狭隘地理解为忠于君主或忠于国家。其实,“忠”更强调内心的真诚,并且其内涵也要丰富得多。某种程度上说,“忠”涉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方说,与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相亲相爱,对自己的职业尽忠职守,对他人托付之事竭尽全力等,就是“忠”在感情、生活、事业等方面的体现。对此,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一个人应尽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至于“恕”,就是将心比心,己之所欲,推之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成人之美和宽容。在一般情况下,对于自己亲近和尊敬的人,我们很容易关怀宽容他们。可是,对方若是陌生,或是自己憎恨的人时,还能做到宽容吗?

那么,具体怎样做才符合“忠恕之道”呢?在确定自己要做的事符合“仁”的原则后,不管是自己要做的,还是承诺别人的,都忠实于内心的想法,全心全意,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喜欢的,要考虑别人是否也会喜欢,自己讨厌的,要考虑到别人是否也会讨厌,如此推而广之,运用到实际的人际交往之中,对他人善待、包容和宽恕,就是“忠恕”。

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忠恕之道”,在生活中可能会陷入困惑。当我们怀着一颗忠诚于事业的心,却无人赏识,这个时候还要不要忠呢?还有,倘若我们将心比心善待他人,却遭受到对方无情的中伤时,又该如何做才是恕呢?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两种心态是特别重视别人的评价,这种想法不是“忠恕”。真正的“忠恕之道”重在内在的体验,强调“我这样做问心无愧就可以了,至于别人怎样说并不重要”。如果能正确理解“忠恕之道”的确切思想,就不会陷于迷茫。#论语# #正能量# #孔子# #文化# @今日头条文化频道 @头条国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15-3)
《论语》问道:一、孔子的一贯之道
《论语·里仁篇第四》4.15: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4.15
《重温论语》:“多学就可以了吗?”
盲目遵从是愚孝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