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精神究竟是什么

大学精神究竟是什么?

 

2011-01-29 08:41:45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b6668a101017hws [查看原文]

和在高校任教的好友聊天,谈到民国时期的大学精神,第一羡慕,第二感慨。

 

近百年来,中国经历着历史上最大的社会变革,大学精神就在这大背景中形成并发展演变。1949年之前,大学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沿,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培养出了大批杰出人才,那时的大学精神,崇高、健康、独立、自由。

 

大学精神究竟是什么呢?先辈阐述醍醐灌顶,教育界内尽人皆知:

 

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应“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

 

何谓大师?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提出“五个第一流”:“第一流人格,第一流学术,第一流思维,第一流胆识,第一流文采。”

 

学术大师陈寅恪:做学问应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当代一些头脑清醒而饶有见地的大学校长,也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见解,例如——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西方大学的精髓就是十个字:独立、民主、自由、质疑、批判。这是大学精神之美,是导致发明创造所必不可少的。”

 

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福家:“一流大学应该特色鲜明、大师云集、科研领先、以人为本,有大爱情怀。”

 

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大学应有崇尚学术卓越的精神。”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大学应该在精神层面上回归大学本身的高尚”,“当前来讲,回归和坚守,比改革更重要”,“大学精神不能虚脱”,“当社会出现失范时,应该发出警世之言”,“中国不出大师是因为缺少为学术而学术的人”。

 

校长的这些理念都很正确,振聋发聩,但在当前积重难返的状况下,所谓“精神回归”,只是一种善良的美好愿望,回到现实中却很难实现;假以时日,如果这些理念逐渐地实现了,那么,咱们中国的大学就有希望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大学校长的一封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校长
周昌新委员建议重建西南联大,是无厘头还是有嚼头?
哲人妙语
读史随笔 盛极一时的稷下学宫
大学“精神虚脱”还能否“拯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