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的人生,不是减法,而是加法;不是选A或B,而是A+B会变成什么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新话题:知识的整理

最近,我的一个学员小Y和我说,她最近陷入迷茫期。想把整理当职业,却陷入知识囤积困境,接连学习了两家日本整理机构的系统课程后,又去上中国整理师的课。她想成为一名整理讲师,但自信不足。她究竟能否依靠做整理来谋生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整理师的求学路。

2015年,一朵决定把整理收纳,从兴趣爱好,变成我的专长。我发现,原来我依靠看几本书学来的知识,身边很多人不知晓。于是,我想到建立一个平台,弥补信息差,把和我有相同爱好的人集合在一起,相互切磋,增长技艺。

创办第1整理术微信号时,一开始我只是希望在我喜欢的事情上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体验自我肯定的感受。这些年,我逐渐发现,我真正喜爱和擅长的是传播,整理是我的载体。我没有那么热衷“整理物品“,但当“整理+传播”结合,变成我身上独特的标签,因此发展出一套可持续收入系统,成为了我的谋生方式。

我想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之前一直没找到适合的机会。上周末重读李欣频的旧作《十堂量子创意课》,很多想法和我不谋而合。

下面,我会摘抄一些书中的片段,附上自己的实践体验和解读。

1 做知识的生产者,不做消费者

我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2》第四层中的“做生产者,不做消费者”中所要表达的:当你被某一样人事物吸引时,你要让自己跳开来,看自己究竟哪个部分被触动,究竟被挑起了什么感动、什么情绪,要进一步探索出动背后的程序代码是什么,并启动自己同步产生新的点子、新的灵感、新的作品。

——李欣频《十堂量子创意课》P77

在做整理文化传播时,一开始,我以为第1整理术的读者,都是因为“家里凌乱”,“收纳空间不足”等原因关注这个微信号。2017年,我发现了一些变化......

整理物品、整理空间、整理一切有形的物品,只有“全人生整理”的一小部分,是“看得见”的冰峰。“不看见”的冰山底下,究竟是什么?

我在3月开设的《理家理心10日营》里找到答案。第一模块课程作业是让120位学员写下“当你开始整理时,你究竟想要整理什么?

以下是部分学员回答,为避免隐私,故隐去名字:

学员1:最想要整理自己的内心,在整理的反复中,感受到与心理状态的关联。

学员2:整理自己焦虑的情绪

学员3:我想整理人生,重新规划未来。

学员4:对我来说,要整理的是情绪和不安全感,因为对知识焦虑,所以囤积书籍,因为对前路焦虑,所以自己也累积了不少赚钱的方法和整理的资料。所以,放下该舍弃的,是我来学习的目的。

学员5:去年一年,自己感觉整理与内心,甚至与我的原生家庭,童年被养育的过程所形成的行为投射,有很大关系。我想更深地了解自己,当我深层了解自己,内心的平静,会让我充满力量。

学员6:出发点是整理家,因为我不会整理,所以家里乱;其次是整理自己的思维。我发现,其实家里乱我和自己思路乱是一样的,所以只要我自己脑袋不清楚,家里是理不干净的。但是,学习整理课程到现在,我发现自己最想要的就是找到真正的自己,然后成为自己心中那个理想的自己。

学员7:回头看自己为何会走上整理的道路,其实就是来自于“自助”,并不是空间的昆乱让自己作出改变,而是内心令人焦灼的失控感

学员8:想要整理的是人生的目标,到底今生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才能染给自己快乐和兼职,让别人幸福。

学员9:我想要了解,如何专业地让周围的人,从整理这件事获益。

学员10:目的是更好地整理内心,让生活继续提速,同时把整理运用到情绪整理和感情整理,后期成为整理讲师。

除了最后一位同学提出明确职业诉求,大部份学员真正想要学习整理的目的,是一颗想要改变的心

这些年,有机会和上百位整理爱好者线下交流,我把整理爱好者从新手、高级新手、胜任者,到精通者的成长路,总结成4个阶段:

1 唤醒自我。经历这个阶段的人,把《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断舍离》奉为宝典,仿佛开启人生新大门。但当他们通过扔扔扔,甩掉旧生活,把生活恢复成一张白纸后,却发现依然还没能活出自己理想的模样,于是开始了第二阶段。

2 自我探索。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反思自己使用的物品,有些人成为美国的Joshua或者日本的佐佐木典士这样的极简主义者,把生活物品的数量精简到最低。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低欲望社会里崇尚的”极小限”生活,只可远望。Vivienne Westwood说过一句:buy less,choose well,make it last”更加具备指导意义。只买让你感觉幸福,甩掉“备胎”,寻找“真爱”,你的自我形象意识,也会因为使用更高品质的物品,得以提升。

3 宠爱自己。这个时候,你开始不需要他人的夸奖,就能自我肯定。你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你开始实践胶囊衣橱,寻找自己独一无二的美。

你发现一个事实:当你没有找到自己的独特风格,你的整理就永远没有终点。

第1整理术美学指导赵筱筠曾说:当自己的自信始终没有达到心目中完美的自己,就会一直在抵达完美的路上,寻寻觅觅。

那么,在追求美的道路上,如何才能真正欣赏自己?

你需要将眼光,从“物品”转移到你自己这个“”身上。当你在整理衣橱时,你整理的,不再是衣橱本身,而是你这个“人”。

做一位衣橱真正的主人,从观察你自己的身体开始。你好好“看”过自己的身体吗?你知晓自己的黄金比例吗?你穿什么款式最好看?你最适合的颜色,和你心动的颜色一致吗?你可以列举你身体上的3个优点和3个缺点吗?如何把3个缺点化成优点呢?

当你找到自己的穿衣风格,整理衣橱变得简单,购物也更有的放矢。

第1整理术《21天胶囊衣橱训练营》学员Sissi。

整理收纳咨询师、亲子收纳达人金花的衣橱。

4 关爱他人。当你整理完外部世界(第一、第二阶段),开始关照自己(第三阶段),下一个目标,就是关爱他人。你开始学习整理亲密关系,学会更坦然的自处,变得平静而从容,周遭的人际关系变得和谐。

同时,你也开始关心地球的健康。这个时候再谈“断舍离”?No,这个时候,我们开始追求零杂物、零垃圾的生活。我把它称作“绿舍离”运动。购物时,我们开始关注它的“道德属性”。

商品在制造过程中是否产生污染?是否涉及贸易公平?是否可能涉及虐待童工的现象?从今天开始,物尽其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零垃圾实践者的出行必备包,以减少垃圾产生。

2 做知识的上游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知识的上游,就是往生产知识或者启蒙知识的最源头去探寻,而不是一直守在下游,拿着过滤网捞现成。

对于那些总是被动地等在下游的人,我很想对他们说:“我们自己能做的事,就不要坐在那等着别人帮我们做,因为这样就等于是被动的被喂食者,自废武功。动物园的动物,就是被喂食,久了它就失去了自己出去觅食的能力,等到真的野放了也无法生存,因为不知道自己怎么觅食。

——李欣频《十堂量子创意课》P77-79

这些年做第1整理术,我发现自己有些奇特的气质,可以将比我优秀,读书数量、深度、速度都比我大许多倍的人,聚在身边。

当我决定和某一位老师合作线上课程,我总不忘嘱咐:一旦课程上了网,就面临被抄袭的风险,请做好准备。他们的回答往往都出奇一致:我们知识也在更新,所以不怕抄。

我发现这些人有一些共性:在某个领域有专长;一通百通;具有强大的知识整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演讲与表达能力卓越。

举个小例子,一般上门整理师累积个案,往往着眼的是“点”,而这类人关注的,则是“点、线、面”。比如,理乎学院签约导师Kelly,由她讲述的《上门整理指导》课程很特别,不教整理收纳技巧,而是将上门整理服务操作流程标准化,定量化,通过找到最大化提升工作效率的模型,探索整理师取得正收入的方法。

在这里,感谢我的合作伙伴敬子、赵筱筠、许鹏、Kelly姐姐,池田惠美等。认识你们,如获珍宝。

3 不做现成答案的乞讨者

拒绝被惯性喂养别人现成的价值观。包括成功的案例,因为那是别人的路,并不一定适合自己。自己采食、自己决定、自主负责、自己养自己,最重要的是,把知识决定权,交给自己,不做意见或者现成答案的乞讨者。

——李欣频《十堂量子创意课》P74

心理咨询师许鹏说过一句话:人不是依靠知识长大的,而是依靠经验成熟的。

人在一段又一段体验中,变成成熟、自信、有责。

如果想把珍贵爱好变成专长,或是谋生工具,请更多去实践,去创造

你需要更多的个案,创造你自己的体验和故事。这样你才会变得与众不同。

请不要被媒体报道“某某整理师每小时赚6000元”诱惑。我们要学习的,不是明星整理师身上的奇迹,而是她们的成长轨迹。

奇迹学不来;成长轨迹或可参考。

第1整理术从2015年5月创立后,陪伴不少整理师成长。

如今在整理界活跃的人士,也都是从新手小白一步步成长,变成达人,最终变成明星。

大家感兴趣,可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2016年,第1整理术邀请居住在上海的韩艺恩办一场线上分享。当时,无论是技术支持,还是讲师,经验不足,导致讲座效果不佳。一朵很感激这次失败的经历,让我有机会回到原点,重新思考用户体验对于知识产品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因此做好屡败屡战的准备。(前因后果可点击致网友书|感谢给我们不同声音的人,哪怕是苦也将会是甜》)

如你感觉自己只是一枚整理新手,渴望成长和收获,请营造你的体验,创造你的故事,投稿到后台。

作为全网拥有30万人的整理自媒体的掌门人,我真心期待看到一个个有力量发光发亮的个体!唯有百花齐放,才能更好推动整理文化的启蒙。

4 不要选择题,把你的人生当作考卷来写

真正的人生,不是减法,而是加法;不是选择A还是B,而是A+B会变成什么,因为“选择”会排出掉其他的东西,很容易让生活越走越窄,走入惯性里,走进死胡同。

——李欣频《十堂量子创意课》P48

“整理”本身,就是一道选择题。

A面是家中令人烦恼的杂物。B面是一颗年轻的、躁动的,富有创意的心。我们扔掉A,不能扔到B。

仔细想想,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真的是“减法生活”吗?的确,一开始,物品减少了,梦想变大。但当你越来越明确自己想做的事情,你的物品数量,通常也会慢慢再次增加。

美国极简主义者Joshua的家,他和伴侣、3岁女儿一起居住。

请让我们在“整理选择题”下方,多增加一些选项,体验生活的无限可能。请不要再抱着《我决定简单地生活》、《断舍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不放手。当你想从整理爱好者,进化成职业整理师,我们需要做些加法!

小A是一个对知识充满饥渴,想要自我成长,关照自己,关爱他人的女生。她有一份觉得还不错的工作,但内心却渴望更加怦然心动的人生。

她该怎么构建自己的“整理师的加法人生”呢?

第一步:自我提升

A面:整理你的外部物品。推荐关注“第1整理术”,获取整理收纳的信息;阅读相关书籍;参加线上第1整理术和敬子老师合作的《整理收纳基础课》,或者日本专门家检定协会《整理收纳达人》线下讲座等......

B面:整理你的内在世界。你的情绪整理好了嘛?你和家人的关系,整理得怎样?如果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解读自己的情绪,会把自己错误的情绪解读投射到客户身上,当然无法做好整理工作。相关学习资源:许鹏老师《理家理心10日营》。

第二步:职业成长

A面:提升上门整理指导技能,累积实操经验。

B面:提升居家美化和设计技能。如果你只懂收纳,那么永远只停留在冰山下的一角。

住宅设计师逯薇的“住商”三角模型。

第三步:塑造个人品牌形象,成为有名的整理师

A面:发展你的传播力。你会运作自媒体吗?你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传播到更广阔的领域吗?面对媒体采访,你会不知所措吗?如果你有一笔营销推广资金,如何让它的效益最大化?

B面:发展你的演讲力。我自己曾参加过10场+讲师测评工作,每场都会有学员因紧张而忘词。如果面对台下十来位同学都会忘词,未来如何应对那些为你付费听课的陌生人呢?你擅长把自己的经验,讲(写)出一个好故事吗?

演讲需要技巧,更需要经验。如果大家感兴趣,未来我们一起讨论这个话题。鉴于市场需求,第1整理术自媒体推出新平台:理乎学院。它的定位是整理知识的提供商,整理文化的体验平台。期待大家通过学习,将知识化作独特的人生体验,变得理性、睿智、强大。

近藤麻理惠目前在美国和英国开课演讲,每场约100人。

一朵结语:

我们整理的,不是整理本身,而是美好的生活体验

写到最后,我想对文章开头的小Y说,知识需要沉淀,但并不是沉淀越多越好,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时间、金钱,都是有限的。

想你决心投身一个新行业,不断尝试,不断试错,在所难免。但重要的是,回归到自己本身,让自己成为智慧的创造者,知识上游的生产者。

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整理师加法人生第一步的A面”,累积大家都可以复制的知识,那么你会因为缺乏独一无二的体验,失去宝贵的个性魅力。这样一来,你就无法形成你自己的个人品牌。

我明白,很多人为此焦虑。身为内容创业的媒体人,我又何尝不在应对“媒体人加法人生”的种种挑战。

从今天起,鼓起勇气,开始整理。

我们整理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我们的美好生活体验。

互动

如果你怀有成为整理师的梦想,或者你想到成为一名个人创业者(不一定是整理师),你觉得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欢迎留言。你的留言,可能点亮他人的智慧哦。

6月22日第1整理术4位编辑部成员和日本专门家检定协会(准)讲师一起赴日本研修学习。特别开设专栏《整理收纳达人日本研修班 花絮看》,与大家互动。所有留言选入者,获赠送免费券一张。你也可以选择1元购买,支持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事无成的30岁,我靠整理物品,重拾了人生的掌控权”
一日禅:生命的加法与减法
加减人生
动物们的温馨瞬间!
做好人生的加法和减法
《道德经》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是老子的减法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