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木渎虹饮山房
乾隆下江南,六次游木渎,就是经运河、转胥江、折入香溪,在木渎舍舟登岸。这就是当年(公元1751年春天)乾隆首次南巡登陆的御码头。
乾隆喜好游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处必赋诗题字。当他见到这条山塘街道幽奇古绝,不由诗兴大发,当即口占七律一首。后被当地官员镌刻于碑,置于御碑亭内,成为古镇的一大景观。 
在御码头的斜对面就是虹饮山房。虹饮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位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徐士元有个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园中诗酒为乐,而且酒量极大,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饮山房”之名即由此而来。
虹饮山房面对香溪,背靠灵岩,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过于其它园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茶、吟诗,因此当地把虹饮山房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
我们慕名来到虹饮山房。
这“虹饮山房”的匾额,是由“浓墨宰相”、一代书家之冠刘墉亲笔题写。
 据信吏记载:刘墉曾二度下榻虹饮山房,与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这“程子四箴”四个大字,就是刘墉专门赠给徐士元的。“程子”指程熙、程灏两兄弟,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子四箴”就是要求读书人恪守本份,效忠朝廷。  
  这是虹饮山房的镇园之宝:龙椅。是当年康熙南巡驻灵岩山行宫时的圣驾专座,后来乾隆游木渎时也坐过。它用千年紫檀精制而成,九条金龙缠绕腾飞,彰显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
徐士元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讨父母欢心,他专门在园中建造了这座古戏台。
每逢春秋佳日请来戏班子为二老演唱,以怡其心、安享天年。
乾隆每到木渎,必游虹饮山房,必在这里看戏。据说,有一次乾隆看戏兴来,还亲自登台,舞剑助兴。 
在戏台两侧的廊墙上,陈列着明清及至民国时期吴地名人书写的对联65幅, 称为“吴中联墨宝鉴”。所选名人大都与木渎有关,而且都是书坛一代大家,有着极深的艺术造诣。廊内还陈列着近百件清代牌匾,多为重臣大吏、进士举人榜书题写,书法精美,风格各异,加上精心刻制,妙趣横生,极具收藏和欣赏价值。
虹饮山房分三大部分,中部是门厅、戏台,左侧为东园,右侧为西园。参观完中部,我们来到东园。这里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隐园,以老树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称。乾隆初年,此园被徐士元购得,增筑厅堂四进,主要用于生活起居。又在后园中疏池开径,叠石栽花,成为一处精巧雅致的宅第园林。 
这是轿厅,名为“离茨堂”,是当年徐士元迎客停轿的地方。 
  这是大厅,主人举办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招待贵宾的地方。中堂悬挂《古木慈鸟图》,表达徐士元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两侧字画值得一读,《春山访友》是徐士元留存至今唯一的一首诗作。另一首是木渎人谈汝龙的《夜读山房》。当年康熙南巡木渎时, 谈汝龙作为当地秀才,当面向康熙献诗一首,深得赏识,被钦取进京,入内庭任纂修,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秘书。
  到了清末,徐家日渐衰落,这座东园为陈家购得。陈家的外孙女沈寿从小在这里长大,随外祖母和姐姐沈立学习女红,用功不辍,终成一代“刺绣皇后”。这座楼厅就是当年沈寿的绣楼,名“雪宦楼”,如今这里布设了沈寿纪念馆,介绍沈寿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沈寿出生于吴县,7岁的时候开始在木渎外婆家生活,为姐姐沈立穿针引线,学习绣艺。第一幅作品为《鹦鸿图》,12岁时绣成《秋雨月上图》,惊动长辈,15岁就以绣艺闻名姑苏。
光绪三十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沈寿与姐姐沈立、学生余静芬等人绣成“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两幅寿屏,进献慈禧,被慈禧太后称为“绝世神品”,亲书“福”、“寿”二字分赐余沈夫妇。
这就是沈寿故居。
沈寿原名沈立芸,得慈禧赏赐后改名沈寿,并改号为“雪宦”。光绪三十二年,沈寿用“仿真绣”技艺绣制了我国第一幅人物肖像刺绣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参加意大利都朗博览会获一等奖,被授予“世界至大荣誉最高之卓越奖状”,被誉为“神针”。  在旧金山举行的世博会上,沈寿的《世界救世主耶酥像》获博览会一等奖,被誉为“绣圣”。
   作为一代刺绣皇后,沈寿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刺绣艺术人才,为苏绣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荣誉。这就是沈寿的大弟子金静芬,解放后苏州刺绣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下图全家福三人照片中,左为沈寿的侄女沈粹缜,右为侄女婿邹韬奋,中间小孩是沈寿的外孙邹家华(前国务院副总理)。沈寿是苏绣的骄傲,也是木渎的骄傲。
  现在我们来到了西园,这里原来是明代东林党人五心一的别墅,当时五心一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被削籍遣归。先在苏州建造田园居,即现在拙政园的东园部分。仍嫌城中烦嚣,便在木渎香溪之滨建秀野园,时常邀上三五同志,在园中游观酬唱,排遣情怀。
这座秀野园以水景取胜,池亭花木环池而构,参差错落。在这里,我们既可近揽水影鸟语,远瞩灵岩山色,还可聆听西墙外千年古刹明月寺的隐隐梵铃,令人心旷神怡, 仿佛置身于尘外仙境一般。
木渎不但是江南唯一的园林古镇,而且是康熙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因此在修复虹饮山房过程中,遍搜民间有关清代皇牍文化的珍藏之物,在这里开办了圣旨馆和科举馆。
通过这条爬山廊去到圣旨馆。
 这就是圣旨馆。
圣旨馆陈设在乡野竹堂内,这里陈列着清代十位皇帝即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的二十道圣旨。
所 谓“圣旨”,是民间对皇帝“诏书”、“封诏”的尊称。“诏书”专指皇帝的命令文告;而“封告”相当于现在的“委任状”、“任命书”。
从圣旨的图案中,能看出被赐者的地位等级。五品以下的一般用祥云图案,五品以上则为瑞鹤。圣旨所用的绫锦丝织品专门由江宁织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就曾任过江宁织造,而他的外公李煦也担任过苏州织造。       
这里还展出了三寸金莲。
这里是科举展。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培养人才,选拔官吏的一项根本制度,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无不与这一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亦渊源于中国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观。
这是一份由户部开出的“执照”,相当于现在的介绍信,凭此就可以到国子监换取这份监照(准考证)。 
自隋至清的1300余年中,产生状元750余人,进士11万余人,举人上百万。这是科举考试最高一级考试试卷——殿试卷。殿试是国家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太和殿(后改为保和殿)举行。 
封建科举考试可谓考场森严,但依然挡不住各种稀奇古怪的作弊手段。这件丝绸夹带长45厘米,宽38厘米,双面书写对折成两部分,便于考生藏于鞋内。每个字只有2—3毫米,笔划细如发丝,书写俊秀,共有2万8千余字,包含了《四书》的全部内容和批注。  
这里展示的是清代官服、顶戴以及其它宫廷用品。明清官员着补服源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清朝沿用,文武官员各分一至九品,文官补子用禽鸟纹,武官补子用猛兽纹。各缝制在前胸和后背,是显示官衔高低的明显标志。这里陈列的是明朝二品文官补子,锦鸡图案,全部图案用彩色金丝盘制而成。
清代官服做工考究,配色鲜丽明朗,光泽眩目,生动雅洁,十分珍贵。这里展示的有清代文武品官行褂、亲王行褂,还有晚清的舒袖氅衣。
走出虹饮山房,一眼就看到这位于香溪河畔的怡泉亭。“怡泉”为人名,冯怡泉与殷心揖是当年镇上的两位好朋友,冯对殷十分信任,曾将毕生积蓄的一百两银子存放于殷处,后冯怡泉因病猝死,膝下无后,殷心揖就将冯怡泉寄存的一百两银子开井造亭,既方便了路人,又以这个特殊的方式来纪念亡友。人们对殷心揖这种重义轻利的君子风范赞叹不已,视这座古老的怡泉亭为纯真友谊的象征。
   随后我们参观了清末木渎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渔的旧宅-------古松园。( 蔡少渔的后代都在美国,旧宅献给国家,旧宅能完整保存下来,是因为这里先是乡政府,后是派出所)
  古松园的主人蔡少渔早年在上海经营洋货生意,发达后回乡造屋置地,有良田万顷,古松园小巧精致,曲折幽深,是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
  穿过门厅,进入天井,回首可见一座砖雕门楼,门楼上下坊分别刻有“老子西游入关”、“疯僧扫秦”、“将相和”、“截江夺斗”、“张羽传书”、“宁戚饭牛”等一组历史故事,字枋为“明德惟馨”,两侧兜肚分别为“张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充分体现出雕刻技艺的精妙。
 这是楼厅,因檐枋下端有十六只倒挂花篮,楼上轩梁雕有十六只凤凰,因而人们又称为“花篮楼”或“凤凰楼”。凤凰楼是东山雕花大楼的前期作品,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如出一辙。这里的所有雕刻均为吉祥图案,民间称为“讨口彩”,如明间檐枋由东而西分别刻有画、书、信、元宝,称为“书中自有黄金屋”;次间檐枋刻有花篮、箱子、宝剑、葫芦等,俗称“暗八仙”;厢房檐枋上刻有海螺、风火轮、珊瑚、铜鼓等八件宝物,雅称“八宝”。
古松园内还开辟了“廉政文化展”“水印版画展”和“木渎名人馆”。“木渎名人馆”介绍了木渎镇上66位历史和当代名人,图文并茂。
楼上是“书法艺术馆”,集中展示了100多位当地书法家的精品力作,如 “王立鹏美术馆”。
  现在来到古松园的后花园。这里有一棵罗汉松,高逾十米,为明代遗物,据《吴县志》记载,此树已有五百多年树龄,“古松园”之名因此树而来。不远处有一株银杏,粗可盈抱,枝干挺拔,秋天果实盈枝,初冬则满树金黄,为前宅后院带来一片喜气。
  后花园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双层长廊把亭台楼阁连成一个整体,置身双层曲廊之上,既可近揽古松翠色,又可远瞩灵岩山景。古松园虽小,但于局促之中,能领略山水之妙、自然之趣,不失为苏州私家花园的精巧之作。
值得一看的是,“姚建萍刺绣艺术展”就设在古松园内。
姚建萍是苏绣的第三代传人,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她的刺绣作品曾荣获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和民间艺术博览会最高荣誉奖“山花奖”,并被世界各国美术馆和收藏家珍藏。
这是专做乌米饭的“吴珍堂”。开始因道家认为久食乌米饭可以强身延年,遂成为了道家食品;到明代时寺庙大兴,加上吴语“阿弥”与“乌米”的读音相同,于是乌米饭又成佛家食品;而四月初八传为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所以人们选择在这一天用乌米饭供佛;同时乌米饭也成了“户户皆食”的应时食品。直到现在,“四月初八吃乌米饭”的食俗相沿未变。
沿街的店铺出售特色食品和手工艺品。
这个老人手工制作的陀螺玩具物美价廉,很受人们欢迎。据说中央电视台还作了专题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寻镇苏州|木渎古镇,千古繁华一梦中
雨中游木渎古镇
木渎古镇(三)
美丽中国-987:木渎古镇
游览中国唯一园林古镇木渎古镇
【苏州】乾隆皇帝与木渎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