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唐后主李煜墓探密

一.李煜墓在洛阳

李煜墓在哪里?不是现在才提出的问题。早在宋元时期学者们就有不同的说法。空山落叶相信:只要李煜墓考古专家没有发掘认定,这个争论将会一直延续。

事实是:南唐后主李煜葬于洛阳邙山的记载出自正史,历代洛阳地方志《陵墓》条目中都有记载,古今无疑义,只是没有被科学的考古发掘认定。

网络配图

每每提到洛阳北邙山李煜 墓,徐铉为李煜撰写的墓志铭是绕不开的话题。因为, 李煜葬于洛阳 的核心证据是徐铉撰写的《吴王李煜墓志铭》,古今学者对此无疑义。

在南唐李煜朝廷,徐铉是朝廷的文臣之首。李煜降宋时,徐铉是李煜的重要随臣。徐铉跟随李煜直到李煜死葬之后,从李煜在位时的繁华无限到李煜降宋后的悲凉无助。李煜死后 , 徐铉不但奉诏给李煜写了墓志铭,还把李煜送葬到墓地,而且李煜葬后多年,徐铉仍然在宋朝廷做官,李煜的后人甚至在洛阳做官 。

空山落叶认为: 徐铉撰写的《吴王李煜墓志铭》已经把李煜的葬地写得明明白白。

徐铉奉宋太宗赵光义诏为李煜撰写墓志铭,是当时朝野皆知万众注目的大亊,徐铉撰写这篇中国历史上最应当写又最难写的墓志铭,几乎酿成一场凶险的政治亊件。

奉诏撰铭,对于当时朝野每位文人来说都是极大的荣耀。嫉妒徐铉文才的人心中一清二楚:无论是论才气还是论对李煜生平履历和人格的了解,徐铉是撰写李煜墓志铭的最佳人选。

然而,为 李煜撰写墓志铭差一点让 徐铉惹下一场大禍。这是为什么呢?

二.刀光剑影

让降臣徐铉在宋朝皇帝和天下人面前评价投降的主子李煜,撰文是褒是贬,能否公允?敢不敢写出真实的李煜?写出真实的李煜当权者能否宽容?以上分寸都难把握。把握不好,徐铉就会立刻引来指责讨伐,是否会因为写一篇墓志铭引来杀身之禍?难以预知。

宋代江少虞撰《事实类苑卷三十七》,记录了以上为李煜撰写墓志铭事件的始末。大意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 吴王李煜死去,宋太宗下诏让朝臣为李煜撰写墓志铭。当时,有不少朝中文人为了与徐铉争名,想借此来中伤搞掉徐铉。这些文人面奏宋太宗说:最了解李煜生平事迹的人,只有徐铉。

其实,推荐徐铉撰写墓志铭的人的真正内心是:你徐铉跟着主子投降了过来,褒你主子,皇上就会杀了你。贬你主子,天下人会骂你汉奸走狗不仁不义。

当时,宋太宗赵光义并没有明察推荐徐铉撰文那些人的目的。 宋太宗当即就下诏让徐铉撰写墓志文。

三﹒奉诏撰铭

徐铉撰写《吴王李煜墓志铭》后,有的书中称这篇铭文为:神道碑。其实,碑、铭均指以上这篇铭文。

徐铉深知撰写这篇墓志铭背后的凶险,因此申请面见宋太宗,徐铉见到宋太宗就哭着申述说:臣在过去一直跟随着李煜,陛下能容许我写出和李煜的君臣之义,能让我按历史真实来评介李煜,我才敢奉诏撰写。

直到这时候宋太宗才明白,那些推荐徐铉撰文的人是借此来难为中伤徐铉,就答应了徐铉的请求。

可见,让徐铉奉诏撰铭的背后是一场政治阴谋。 但是,徐铉凭着超人的才华,因撰写《吴王李煜墓志铭》而名扬千古,这篇墓志铭因为文笔优美,对李煜的一生评介中肯公允,在当时就广为传播并载入后来的很多正史野史书中,并不是什么秘密。

同时,徐铉撰写的《吴王李煜墓志铭》也成了后人关于李煜迁葬诸说绕不开的话题。

四﹒铭文铁证

徐铉撰写的《吴王李煜墓志铭》铁证如山,证实了李煜葬于洛阳北邙山,这个历史真实不容歪曲。不仅是《吴王李煜墓志铭》,徐铉在撰写这篇墓志铭同时,还撰写了《吴王挽词三首》,铭文和词三首都一再证实李煜葬于洛阳北邙山。

江少虞撰《事实类苑卷三十七》中还记录了以下史实,徐铉为李煜撰写墓志铭的同时还写了《吴王挽词三首》……江少虞在书中说:今记者二首曰:一﹒倏忽千龄尽,冥茫万事空。青松洛阳陌,荒草建康宫。道德遗文在,兴衰自古同。受恩无补报,反袂哭途穷。二﹒土德承余烈,江南广旧恩。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哀挽周原道,旌名郑国门。此生虽未死,寂寞已消魂。

史载,宋太宗读罢徐铉为李煜写的挽词和墓志铭之后,对徐铉的文才和忠肝义胆大加赞赏,感叹说,徐铉真的是忠臣啊!

徐铉挽词中“青松洛阳陌”“哀挽周原道”等句,无不确指李煜墓在洛阳。

徐铉在《吴王李煜墓志铭》中,有不少句文也确指李煜葬于洛阳。 如:“……特诏辍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命中使莅葬,凡丧祭所须,皆从官给,即其年冬十月日,葬于河南府某县某乡某里礼也。夫人郑国夫人周氏,勋旧之族……此焉终毕……呜呼哀哉!”

徐铉撰写的《吴王李煜墓志铭》中说:“呜呼哀哉!二室南峙,三川东注。瞻上阳之宫阙,望北邙之云树。”

宋代的河南府,即今洛阳。二室南峙中的“二室”,即嵩山太室山、少室山。瞻上阳之宫阙,望北邙之云树,上阳宫,是唐代皇家在洛阳建的别宫,今洛阳市区还有上阳宫社区。北邙之云树,意义直白,李煜墓就在洛阳北邙山。

五﹒证据多多

李煜墓在洛阳北邙山,还有其它证据吗?

元代陆友仁撰《研北杂志卷上》载:……李煜葬北邙,故吏张佖任河南,每清明,亲拜其墓,哭之甚哀。煜子孙陵替,常分俸赒给。

引文说明,李煜墓在洛阳北邙山,李煜的后代在李煜死后都生活供职在北方。

宋陆游撰《南唐书·列传卷第十三》记载说:……国亡,(小周后)从后主北迁,封郑国夫人。太平兴国三年,后主殂。后悲哀不自胜,亦卒。

北宋郑文宝撰《江表志卷下》:后主讳煜,字重光,……二十六即位,十四年己亥国亡,封陇西公,赠吴王,葬北邙。郑国夫人周氏袝。

由文中“……封陇西公赠吴王,葬北邙。郑国夫人周氏 袝 ”句可知:小周后与 李煜合葬于 北邙山同一个地方。

清厉鹗撰《宋诗纪事卷八十六》 :“煜……在伪位十有五年。归宋,封违命侯,授左千牛卫上将军。太宗登极,改封陇西公。太平兴国三年薨,追封吴王,以王礼葬洛京之北邙山”。

厉鹗《宋诗纪事卷三》中记载有一个故亊,据《十国春秋》记载,在宋太宗时,跟着 李煜投降大宋的旧臣张 佖在国史馆任职。某一天,宋太宗问 张 佖:听说你家中每天人来人往,都在聚会叙谈什么事?张佖回答说:我的很多亲戚都住在京城,没有饭吃,经常到我里来蹭饭。我家人口多,也没有好饭吃,亲戚们到我家,也只能大家一起喝些菜汤而已。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二天中午吃饭时,宋太宗派人闯进张佖家,果然见张佖家人和亲戚都在喝菜汤。宋太宗心生怜悯,又喜欢张佖这个人老实诚实,就提升张佖任官郎中一职。当时京城的人,称张佖家为“菜羮张家”。后来,张佖到洛阳做官,每年的寒食节都会亲自到李煜墓上祭拜,恸哭不止。张佖还经常出资,接济李煜的后代子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2月版,清王士禛著《五代诗话三卷· 徐铉 》:太平兴国中,吴王李煜薨,太宗诏侍臣撰吴王神道碑……故铉之为碑……李主葬北邙,《江南录》乃铉与汤悦奉诏撰。

六﹒近代记载

李煜墓在北邙山,还有如下地方志书记载。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杨军著《南唐后主李煜传》: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42岁,七月七日被赵光义毒死,赠太师,追封吴王。十月,以王礼葬北邙山。小周后亦卒于此年,与李煜同葬。

清顺治十七年官修《河南通志卷之第十九·陵墓》:李煜墓在府城北邙山。煜,陇西公。

清周在浚《南唐书注卷三》:宋别史曰:佖官河南,每淸明亲诣后主墓于北邙,哭甚哀。李氏子孙陵替者分俸赡之。

清雍正间王士俊撰《河南通志卷四十九》: 后主墓在府城北一十里北邙山,即唐后主李煜也。

清乾隆十年(1745)刊本龚松林撰《重修洛阳县志卷三·山川》:南唐后主墓葬北邙。注:宋太平兴国三年卒,葬此。

清乾隆四十四年修,同治六年补刊《河南通志卷四十九·陵墓》载:李后主墓在(洛阳)府城北一十里北邙山,即唐后主李煜也。

清何绍基《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二百》《北史·李崇传》:宋张昷之,字景山,滁州人。父佖,南唐保大中进士,入宋官史馆,为人长者,每寒食必哭拜后主墓,分俸赡李氏子孙。昷之进士及第,校勘馆阁书籍,历知温州,擢提点淮南路刑狱。

综上引文,李煜葬于洛阳在文献记载前后时间上带有连续性,这一点任何李煜迁葬某某地诸说无法推翻。

由以上记载可以推断:至少在清代顺治十七(1660)年至乾隆十年(1745)时,李煜墓冢仍有封土和地表标识。古人是不会将一块平地说成李煜墓冢并载入志书的。如果当时墓冢被平已无封土,志书中会习惯性地附注上“无封土”或“今墓冢无存”。如果李煜墓迁葬别处,地方志中特别是洛阳地方史志必然有记载条文。

我们不排除李煜墓在北邙山至今仍然封土完好,如果一座古墓在一二百年里无人问津,后人就有可能记忆模糊而忘记墓的主人,就连普通百姓的祖宗坟墓也大多如此。如北邙山上的北魏孝文帝陵,再次确认是在上世纪末。

另外,李煜墓迁葬别处,其后的文人笔记札记中也会有记载。徐铉是李煜的近臣,李煜墓前树的徐铉撰文之神道碑(或曰墓志铭),就是李煜墓在洛阳北邙山的铁证。

今孟津县朝阳镇原有唐坡村,唐坡村的居民是李煜的守墓人,村中通往瀍河河谷的山路至今仍称:唐坡。李煜墓就在唐坡村附近的后李村。今洛阳市北郊有前李村,今孟津朝阳镇有周寨村、徐沟村。唐代时,李煜墓附近有王邑村。以上村地名均和李煜墓有关。

七﹒迁葬诸说

今天,名人墓葬已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和旅游资源,被某些地方的学人罔顾历史真实,恶意炒作。其实,炒作名人效应这种情况,在古代也曾屡见不鲜。

李煜葬于洛阳北邙山后,古今有以下李煜墓迁葬诸说,如李煜迁葬韶州说、李煜迁葬富阳说、李煜迁葬通山说、李煜迁葬汜水县虎牢关说、李煜迁葬江苏无锡说等。

空山落叶认为,以上李煜墓迁葬诸说,要么是牵强附会、要么是空穴来风、甚至有张冠李戴做假做伪者。南唐后主李煜死后葬于洛阳北邙山,近数十年来洛阳和外埠的学者发表有大量论文,不懈探索 李煜墓的确切地点 。

李煜迁葬韶州说是一家之言,不足深究。 李煜迁葬韶州说、李煜迁葬通山说亦缺乏有力证据,惟有李煜迁葬富阳说似乎白纸黑字,证据确凿。

八﹒驳迁葬说

李煜迁葬富阳说的有力证据是钱俶撰写的《南唐后主陇西郡公李煜墓志铭》(原志文略,以下行文称:钱撰志文)。

然而,有徐铉撰写的《吴王李煜墓志铭》(以下行文称:徐撰志文)在前,这是考证李煜生平亊迹的经典标杆,之后任何有关李煜生平亊迹的志铭或文,都不足以动摇徐铉撰《吴王李煜墓志铭》的权威性。

可惜的是,所谓钱撰志文这篇伪志《南唐后主陇西郡公李煜墓志铭》的作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而墓志文中漏洞百出。

概括钱撰志文,有以下四点证据证明钱撰志文是伪造志石志文。

一﹒从钱撰志文中可知:钱撰志文说李煜死于:太平兴国五年戊寅七月十三日,与徐铉《吴王李煜墓志铭》:大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八日遘疾,薨于京师里第,所记载的李煜死亡时间不同。

钱撰志文和徐撰志文中记载的李煜的死亡时间竟和实际死亡时间相差两年,此为钱撰志文作伪嫌疑之一。

二﹒钱撰志文中说:明年已卯,乞恩归柩于杭之富春山。

太平兴国三年的干支是戊寅;太平兴国五年的干支是庚辰。由徐撰志文:即其年冬十月日,葬于河南府某县某乡某里,礼也。可知:李煜葬于洛阳北邙山是在李煜死的当年,即太平兴国三年戊寅年(978)。

钱撰志文说,李煜死葬后的第二年,即太平兴国四年(979)就:明年已卯,乞恩归柩于杭之富春山。也就是说,李煜死葬后不足一年就迁葬于富阳了。

这样隆重的国葬,不足一年就又迁葬,史书没有任何人上书皇帝乞恩归柩的记载,即是真的迁葬也没有足夠的操办时间,宋太宗竟然做出这样的特批加急快办,可能吗?

如果按钱撰志文所说李煜葬后不足一年迁葬于富阳,那么李煜旧臣张泌每清明,亲拜其墓,哭之甚哀中的“每清明”就成了胡言乱语。此为钱撰志文作伪嫌疑之二。

三﹒ 李煜生前之所以在宋军兵临城下时投降,其中的重要原因是钱俶私下构衅通敌。钱俶不但构衅通敌,还派兵帮助宋军攻击南唐。这段史实在宋代魏泰撰写《东轩笔录卷之一》中也有记载。

徐铉撰《吴王李煜墓志铭》中: 然而果于自信,怠于周防。 西邻起衅,南箕构祸。 投杼致慈亲之惑; 乞火无里妇之辞。 始营因垒之师,终后涂山之会。 骂的就是钱俶。 李煜的儿子李震弟兄决不敢甘冒宋太宗的天威乞恩归柩,更不会找仇人钱俶给父亲李煜撰写墓志铭。 此为钱撰志文作伪嫌疑之三。

四﹒钱撰志文中说李煜:子男五、次曰坎,拜山南西道节度使兼太尉侍中。钱撰志文之外,至今没有发现李煜“子男五”的记载。实际情况是李煜仅有两个儿子,长子李仲寓(958~994),封清源公,随李煜降入宋,授右千牛卫大将军、郢州刺史。次子李仲宣(961~964)不足四岁病死,生前曾封宣城公,追封岐王。钱撰志文总计约1000字,张冠李戴,错误纰漏百出。此为钱撰志文作伪嫌疑之四。

不必再深入探讨,所谓钱俶撰写的《南唐后主陇西郡公李煜墓志铭》显系李煜死后很久才有人撰写的伪志志文。

九﹒李煜墓地探秘

2013年4月,洛阳至吉利快速通道拟将扩宽,施工部门用石灰在原路两侧标出拟扩宽的控制线。孟津朝阳镇后李村有五六名村民反映,李煜墓就在将要扩宽的控制线内,当即邀请孟津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寅亮、摄影家张宏斌先生和空山落叶等实地查看,并就此事向孟津县文物管理局进行书面报告。

孟津县文物管理局派勘探工作人员对该墓地表和地下用洛阳铲进行了现场勘探,探出该墓主墓室约20平方米左右,并从墓室形制得出该墓为唐末宋初墓的初步结论。因为该墓墓室中无其他有价值的文物佐证,该墓是否为李煜墓?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另外,后李村村民李进堂在疑是李煜墓的周边挖出的地表建筑物琉璃瓦残片多枚、六棱雕花望柱一段直径25厘米、长约50厘米、另有头残武士俑一具、残石羊、大青砖数块等,专家初步认定为李煜墓地表遗物。

十﹒李煜家族

李煜的父亲:李璟,南唐中主。

李煜的母亲:光穆皇后,李煜继位后,尊为圣尊后。

李煜的长兄:李弘冀,李煜同母兄,性严忌,立为太子。

李煜的次兄:李弘茂,生平不详。

李煜的七弟:李从善,李煜继位后,封李从善为郑王,后改南楚国公。开宝四年出使北宋,被扣押在汴梁,后来授官任泰宁军节度使。

李煜的八弟: 李从镒,李煜继位后,封李从镒为邓王,后改封江国公。

李煜的九弟: 李从谦,李煜继位后,封李从谦为宜春王,后改鄂国公。 曾出使北宋。 国亡后,卧疾卒。

李煜的姐妹:李芳仪,封永宁公主,野史称其原为辽圣宗的妃嫔,亦称为李璟女。李煜的姐妹另有:大宁公主、永嘉公主,均生平不详。

李煜的皇后: 大周后,小字娥皇,南唐司徒周宗长女,是李煜的第一任皇后,生育二子: 李仲寓、李仲宣。 小周后(一说名周嘉敏或周薇,字女英),南唐司徒周宗次女,是李煜的第二任皇后,李煜降宋后,封为郑国夫人。

李煜的妃嫔:妃子江氏、嫔御流珠、保仪黄氏等。

李煜的宫中美人:乔氏、庆奴、薛九、秋水、宜爱、小花蕊、舞伎窅娘等。

李煜的儿子:长子李仲寓(958~994),封清源公,随李煜入宋,授右千牛卫大将军、郢州刺史。次子李仲宣(961~964),封宣城公,追封岐王。

李煜的孙子:李正言为李仲寓之子,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特补供奉官,早卒无嗣,唯遗一女。

在李煜的后宫中,除去大周后小周后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舞伎窅娘。窅娘为采莲女,出身贫寒,十六岁被选入宫,取名“窅娘”。窅娘善跳金莲舞,她用白帛把两只脚缠的很小,跳舞的舞台如莲花状,很受李煜宠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宋太宗毒死李煜后,叫徐铉写墓志铭 徐铉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知道仇家
李煜墓志铭
爆笑鬼谷 | 因为一篇墓志铭变身排雷专家的徐铉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二
荥阳发现李煜墓?
南唐后主的去世之谜,是自杀还是他杀?一副牵机药,两代帝王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