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代话剧表演大师于是之,晚年患老年痴呆,为不能演戏嚎啕大哭

北京人艺是话剧表演的最高殿堂,涌现了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话剧表演大师于是之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于是之一生塑造了29个经典角色,创造了中国话剧艺术很难逾越的高峰:《龙须沟》中的程疯子,《骆驼祥子》中的老马,《茶馆》中的王利发,《名优之死》中的左宝奎,《洋麻将》中的魏勒,《太平湖》中的老舍……

于是之开创了北京人艺富于北京味和平民气质的风格,被誉为“话剧界的梅兰芳”,是中国话剧的一代宗师。

于是之原籍天津,1927年7月9日生于河北唐山,后来全家迁至北平。

他生下来只有100天时,当兵的父亲在前线阵亡,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过着“ 一当,二押,三卖,四借”的穷苦生活。

于是之回忆说:“我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跟着寡居的祖母和母亲过日子。她们都一字不识。那时形容人们无文化,常说他们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我的祖母和母亲则更彻底,她们压根儿就没有名字。”

虽然家里一穷二白,但于是之好学上进,如饥似渴地读书。15岁时,于是之因家贫辍学,去一个日本仓库当雇工,工作期间,他跟着几个好友混进辅仁大学听课。

于是之16岁时找到在衙门抄抄写写的小录事工作,晚上又去夜校学习法语和法兰西文学。每天上下班的路上,于是之一边走一边背法文单词。

1944年夏天,法文夜校放暑假了。于是之的老同学拉他去演戏,在法国剧本《牛大王》里演一个穷青年,从此迷上了演戏。

“话剧皇帝”石挥是他的舅舅,于是之的母亲管石挥的母亲叫四姨,于是之称石挥的母亲为姨婆婆。虽然石挥不是他的亲舅舅,但还是得到了舅舅的遗传。

于是之从小受到石挥、石诚兄弟不少影响和帮助,热爱戏剧,抗战胜利后,18岁的于是之被石挥的弟弟石诚拉进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祖国剧团,参与《蜕变》、《以身作则》、《孔雀胆》、《上海屋檐下》、《大团圆》等剧的演出,正式开始了戏剧生涯。

1949年2月,于是之参加华北人民文工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前身)。

石挥石诚兄弟与母亲

1951年,《龙须沟》首演,奠定了北京人艺的表演风格和早期班底。

于是之扮演了主角程疯子,《龙须沟》的剧本原本有点单薄,剧本里没有对程疯子的细节描写,于是之花了很长时间泡茶馆、找资料、找民间艺人们聊天,并为角色写了6000字人物小传,将一位为人耿直、满怀忧愤的老艺人演绎得深入人心。

同年,他在歌剧《长征》中饰演毛泽东,是建国后最早饰演毛泽东的演员。

《龙须沟》

1958年《茶馆》公演,大获成功。北京人艺院长曹禺曾言:“《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于是之是撑持这瑰宝的平民艺术家。”

《茶馆》首演的当天夜里,老舍看完戏后兴奋不已,回到家中仍难以平静,坐在写字台前大笔一挥:“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

于是之收到字后,一声不吭锁进抽屉里,一锁就是30年。后来为了长久保存条幅,拿去装裱的时候,才公开出来。

《茶馆》

这是于是之一贯的处世之道,低调不张扬。他还有一件趣事,某天有个记者到他家采访,架好了高档摄像机,请于是之坐在书桌前,摆出一副认真读书的模样。

出乎记者意料的是,于是之拒绝配合,说:“是作假,我不能配合。因为我最近很少读书,如果表扬我读书不止,绝对是作假。如果哪天我真的在认真读书之时,你们能偷拍到我在'认真读书'的镜头,表扬我,我一定很高兴。”

直到今天,人艺的演员仍然喜欢引用他说的那句话:“玩世不恭的演员,大约是连玩世不恭的角色也演不好的。”

宋丹丹在排练场看着于是之的表演,感叹说“太伟大了”,濮存昕问她伟大在何处,宋丹丹回答:“所有人都在八仙过海使各种招数的时候,于是之不用。”

后来濮存昕慢慢体会到这种表演境界:“他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舞台上生活,已经分不清是自己还是演员,进入到一种无我的境界。”

老舍(左一)看完《茶馆》彩排后同导演焦菊隐(左二)、夏淳(右一)、演员于是之(右三)等谈对演出的意见

1985年,时任人艺院长的曹禺任命于是之为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回忆起这段做官的日子,于是之总结道:

“上边给了我一个正局级待遇,给我配了一台车。打那儿开始,每天早晨起来,汽车'呜-'把我拉来,晚上,'呜-'又把我拉回去了。拉了我8年,事儿办好办坏不说,身体反正是散了。”

当官8年,于是之内心极为压抑和委屈。单位的事情无非是出国、分房子、评职称,为了这3件事,于是之曾经被人堵在家门口骂过街。

于是之是个好好先生,为人善良宽厚,经常两头不讨好,进退两难。他一度想过轻生,对人说:“我在紫竹院的那个房子是十二楼,有好些回我站在阳台上,想顺那儿走下去……”

早在1981年排演《请君入瓮》时,于是之就有些吃力,记不住台词,下台就掉眼泪。

于是之病了,他的病是老年痴呆症,出现了语言障碍,说话不流畅,思维不清晰。他总感觉口腔一侧有东西,像含了橘子瓣儿,需要不断用舌头拱开,于是嘴角总在不停地动,像嚼口香糖。

1992年7月16日是于是之一生中刻骨铭心的日子,这是《茶馆》剧组的告别演出,也是他最后一次在首都剧场演王利发。

那天在舞台上,于是之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还是说错了4处台词,他看着郑榕演的常四爷,却怎么也叫不出名字。

但热情的观众并不在意,谢幕时剧场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观众打出“戏剧之魂”的条幅,有人喊:“永别了,王掌柜!”

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65岁的于是之长时间鞠躬不起,颤巍巍哽咽道:“感谢观众的宽容!”

谢幕持续了20多分钟,台下一个小女孩突然喊了一声:“于是之,再见啦!”于是之往她的方向望了一眼,眼泪流了下来。

对一个天才演员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不能再演戏,于是之多次试图重返舞台。

1995年,于是之去西安考察时在客车上即兴模仿了毛泽东讲话,奇迹般地流畅、清晰,引起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他兴奋极了,认为自己还能演戏。晚上于是之参加宾馆的联欢会,准备再表演一遍,结果第一句念了一半就卡住了,停了半分钟再往下念,又卡住了。第三次他只说了四五个字就念不下去了,回到宾馆房间后嚎啕大哭:“完了,这回真的完了,全完了!”

《龙须沟》

1996年人艺排练《冰糖葫芦》,请于是之客串一个角色,只有10句台词,每句不超过4个字。

人艺认为于是之哪怕坐着轮椅在台上转一圈也行,因为观众认为“于是之只要出场,本身就是壮举”。

于是之好几年没演戏了,爽快地答应了,但是排练时他老是对不上词,5分钟的戏排了一个多钟头,于是之激动起来:“我是有病……不然这点儿戏早就排完了。你们着急,我更着急。我耽误了时间,实在对不起大家……可是没有办法,怎么办呢?”

他和朱琳演一对老夫妻,出去散步时,两人总要提醒对方别忘带钥匙。于是之说不出“钥匙”,又卡住了。朱琳就问他是不是找钥匙啊?于是之蹦出俩字:“当然。”

这是于是之最后一次在舞台上发声。多年后,朱琳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最难受的不是他说不出话来,而是有一次,他忘了从哪儿下台。

《冰糖葫芦》演出之后,于是之的语言能力几乎全部丧失,彻底结束了舞台生命。

于是之 朱琳

于是之曾经开玩笑说:“也许是我在舞台上话说得太多了,上天惩罚了我,让我现在再也不能说话了。”

他还幽默地说:“我这人官不大,怎么跟里根得一样的病呀?”

1999年,于是之在家中吃饭时摔倒在地,他的老伴李曼宜上前搀扶他,结果也重重摔倒,腰部受伤,老两口都住进了医院。

于是之常年卧病在床,老伴李曼宜天天为他按摩,陪他说话。

于是之与夫人李曼宜

于是之生病20多年,记忆力不断衰退,严重失语,当话剧界的朋友来看他,他经常情绪激动,甚至嚎啕大哭。李曼宜理解他的痛苦:“他不愿意离开舞台。”

于是之从艺几十年,获得荣誉无数,1985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88年当选为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1989年,于是之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荣誉奖”, 2007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

于是之很抗拒被人称为“著名表演艺术家”或“大师”,他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演员,被称为“大师”夜里会睡不安稳,他说:“不可能大师满街走!”

在于是之的名片上,没有 “一级”、 “院长”等头衔,只有普普通通的5个字——“演员于是之”

人生就是一场戏,2013年1月20日晚上5点17分,于是之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6岁。 

1月24日清晨,于是之的灵车缓缓绕首都剧场一周,人群中有人亮出条幅“于无声处,千古是之”

在舞台上为观众鞠了一辈子躬的于是之,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接受观众和戏剧界人士的鞠躬致敬。

于是之是演员中的一座丰碑,他的去世标志着北京人艺一个时代的终结,他的精神影响着人艺新一代表演艺术家,一代代传承下去。

欢迎阅读:

石挥的爱与哀愁:与周璇有缘无分,娶小16岁妻子,42岁投江自尽

传奇特工钱壮飞的女儿,成为民国最受欢迎的大明星,活到90岁

老艺术家李丁:一生只爱老伴一个人,患上抑郁症后因癌症离世

秦怡与丈夫结婚37年,分居30年,丈夫酗酒又出轨,秦怡最终原谅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悼念||北京人艺老艺术家郑榕仙逝
于是之:北京人艺最不像演员的演员 却是何冰濮存昕最崇拜的偶像
是之这辈子,活得不容易
他是“话剧界的梅兰芳”,患老年痴呆离世让人遗憾
石 挥和他的外甥于是之
北京人艺变迁史:从演员心中的圣地,到老戏骨最后的阵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