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奇经八脉辨证论治系统
文章来自:经方派 https://www.jingfangpai.cn/p/10058151/ 

奇经八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经凡十二,手三阳、三阴,足三阳、三阴;络凡十五,十二经各有别络,而脾又有大络,合任、督二络共为十五。

经与络相合,共为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不得休息。

其中阳脉营于五脏,阴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其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贯输,内温脏腑,外濡腠理。

而奇经八脉,则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没有表里与它配偶,所以称之为奇。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曾说:“正经犹沟渠,奇经犹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把它比喻为“天雨降下,沟渠溢,流湖泽”。

而人之有病,或染六淫,或感七情,而皮肤肌肉、经络、脏腑感受其邪,即发为病。

所以,疾病的病变所在,则在于皮肤肌肉、经络、腑脏之间,正因如此,故常见由于“沟渠溢,流湖泽”累及奇经的病变。

晋·王叔和脉经》有奇经八脉的病脉证记述,如对督脉论云,“寸尺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脊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儿风痫”,“脉来中央浮,直上下动者,督脉也,动苦腰脊膝寒。”

论两维脉云,“寸口脉从少阳斜至太阳是阳维也,动苦肌肉痹痒,皮肤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又苦癫仆羊鸣,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

“寸口脉从少阳斜至厥阴,是阴维脉也,动苦癫痫,僵仆羊鸣,又苦僵仆失音,肌肉痹痒,应时自发,汗出恶风,身洗洗然也。”

诸病源候论》中“妇人月水不调,由劳伤气血致体虚受风冷,风冷之气容于胞内,伤冲脉任脉……故月水乍多乍少为不调也”。漏胞下血,“冲任气虚,则胞内泄漏,不能制其经血”。

妇女经、带、胎、产,皆为“冲任之所统”。“月经不调为冲任受伤,月水不通,为冲任受寒,漏下乃冲任虚损”。

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一奇经八脉门,分条缕析论述了奇经八脉的证治方药。

严西亭等《得配本草》奇经考列入奇经药品43味。

其中入冲脉的有龟板、丹参等;入督脉的有附子肉桂细辛鹿茸藁本黄芪等;入带脉的有当归白芍续断龙骨艾叶等;入阳维药有桂枝等;入跷脉药有肉桂龙骨等。

并曰:“泽兰调病伤,入八脉。茴香、马鞭草、秋葵子等入奇经。以上论述对奇经八脉诸病的证治、方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冲脉病证与治疗

冲为十二经脉之海,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的冲要。与任脉主身前之阴。

由于冲为十二经之海,而下为血海,又与督脉为十二经的道路,同时它又与任脉、阳明会于气街,因此古人有不分冲任督,总名太冲之说。

所谓“太冲',是指人身精气的上升而说的,不单指血海而言。

因为冲任督三脉,虽是同起下极,毕竟三脉分行,故冲独主血海,以它为先天精气之所主,能上灌诸阳,下渗诸阴,以至足踏,而其治皆在血海。

若阴阳和精气足,则阳和之精,升运于一身而表现为无病;稍有不调,则僭逆而为病。

《内经》曾说:“冲脉为病,气逆而里急。”这里所谓气逆,沈金鳌谓有寒逆和火逆两证。

寒逆:为阳不足。其症见胸中寒,少腹痛,中满暴胀,遗溺,胁肋烦满,女子绝孕。

治宜温中祛寒,用理中汤白术,加附子肉桂

火逆:为阴不足。其症见咳唾,燥热上抢心,眩仆,四肢如火,恍惚痴狂。

治宜滋阴泻火,用加味补阴丸(黄柏知母、牛膝、杜仲、巴戟、熟地、山萸、苁蓉、茯苓、杞子、远志、山药鹿茸、龟板)。

这类寒、火上逆的病证,皆属于冲脉为病。

张仲景有动气在上下左右,俱不可发汗与下者。凡以冲气上逆,则阴精虚,阴精虚则阳气竭,所以不可汗下。若误汗下,引动冲气,犯及五脏则成五脏的变证。

如冲气犯肺,则咽燥,鼻干,血,苦烦;冲气犯肝,则头眩、筋惕;冲气犯心,则心悸;冲气犯肾,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疼。

总之,冲气实起于少阴,发于厥阴,若三阴之开合失职,则本原之真水真火两虚,而为病甚多。

如冲气上逆,则咳、喘、哮、吐、哕、心悸怔忡、眩晕、脑转等症属之,若阳络伤而冲气上逆者,则见衄血、吐血、咳血、唾血,气逆宜重以镇之,药如沉香、磁石之类。

另外,“冲为五脏六腑之海,脏腑之血,皆归冲脉”。

冲脉精气虚微,不能固摄,阴络损伤,则从血下溢,而为崩漏、便血、溺血,因此血从下溢,久延难愈,穷必及冲。治宜调理肝肾以固冲,尤以崩漏之治,更为重要。

药如牡蛎、龟板、阿胶枸杞育阴潜阳、镇静之品。方如三甲复脉汤四乌贼骨一芦茹丸等。

任脉病证与治疗

脉经》以“任为阴脉之海”,起于中极之下的会阴,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与冲脉主身前之阴。古人认为任者,妊也,是人生养之本。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任脉之所以能通者,在于发育渐至成熟而天癸之至。

人身之有天癸,乃天之元气,降而为精气以充于地,以致真阴的生成,渐及于充,然后地气通;太冲之脉因而始旺,月事以时下,而易于有子。若无子者,必是其任脉虚,以致冲衰血竭,地气不通的缘故。

所以,妇人之疾,除经带之外,全属冲任,特别是胎妊期间之病,与任脉的关系尤为密切。

如任脉不固,则胎动不安,任脉失调,夹冲气上冲,则为妊娠呕吐、子痫、眩晕等。

由于“冲任之脉,附丽于肝肾”,故胎动不安者,治以滋肝益肾,药如菟丝子、桑寄生、杜仲、续断之类,即可固任脉以安胎;

再者,“冲任之脉,隶属阳明”,故妊娠呕吐眩晕,治以和胃缓冲,药如橘皮竹茹、砂仁、白术厚朴之类,亦可止呕平晕。

此外,任脉固然是起于真阴,而阴无阳不生,犹地之统于天,而地气之上通,必由天气之下降,两者相济而后能通;不然,穷阴冱寒,必致成为痞闭、气结之症。如男子的内结七疝,女子的癥瘕等。

如穷阴冱寒,气滞阻于任脉,则见少腹绕脐下;引横骨,及阴中切痛,或气上冲,脐腹大痛,治宜利气止痛,用一捏金散(延胡索川楝子全蝎、茴香);

若妇人癥聚,脐腹胀痛,治宜和气散结,用木香顺气散(木香香附槟榔、青皮、陈皮厚朴苍术枳壳、砂仁、炙草),或和气汤(木香紫苏槟榔陈皮半夏香附、青皮、甘草、乳香、没药)。

总之,任主诸阴之所聚而主胎妊,诸阴赖阳以煦之,阴始能化,故治任脉之病,以行阳理气为重点,然阳气又赖阴血以濡之,故治任又须配以养血,如当归芍药丹参之类,亦常配入理气诸方之中。

督脉病证与治疗

督乃阳脉之海,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以总督诸阳经脉,其别又与厥阴之脉同会于巅顶,而主身后之阳。

督脉与冲任同出于一源,督起胞中,从少阴之后,行太阳夹脊的中道上巅顶,以总督诸阳。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胞中,由前阴地道而上行阳明之表,上与督脉会合,以统宗诸阴经。

冲脉亦起胞中,走于中央,循血海,腾精气而上,上行伏脐,积于胸中,为宗气以司呼吸,会于咽喉。

这三脉同起胞中,一源三歧,故古人统三者而总称之为太冲。且三者之气,与阳明胃气同驻中州,亦与营气同行于十二经,所以督与冲任之气,亦能贯于一身。

由于督脉起于会阴,循脊上项散头,故其为病,实则脊强而厥,虚则头重。

脊强而厥,角弓反张,见于大人癫病,小儿风痫者,治宜芳香透窍,用苏合香丸全蝎蜈蚣,以舒筋镇痉;头重源于气虚者,治宜益气醒脑,用川芎茶调散,或益气聪明汤

滑伯仁说:“任督三脉,一原而二歧。一行于身之前,一行于身之后,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见阴阳之不离,合之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而人身气血,往来循环,旦暮不停,系于督任二脉。

古人认为,“人能通此二脉,则百脉皆通”,所谓“鹿运尾闾,能通督脉;龟纳鼻息,能通任脉,故二物皆长春”。近代气功疗法,调鼻息,意守丹田,通调任督,可收却病健身之效。

带脉病证与治疗

带脉横绕于腰,状如束带,总约十二经脉及奇经中的七脉。

冲任二脉与阳明合于宗筋,会于气街,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其太冲之脉所以能够上养心肺,有赖于带以持之。

一身十二经与十五络之气所以能够上下流行,亦有赖于带脉以为之关锁,且带脉本脉之气具有整齐坚韧的性能,是以能够牢持于上下之间,而一身的气力,亦赖带脉为之引出。

前人认为“身半以上,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带脉主之;中为天枢”。天枢在气交之分,正指带脉而言。

从而可知,在人体假如上而心脾之气抑郁,气化壅滞而不运行;下而肝肾精血亏虚,真阴失于滋荣,以致停湿化热,下注于小肠、血海之间。

则病由此而作。为什么呢?

因为中分不运,必病腹部胀满;上下阴阳两虚,不能镇定,必病腰溶溶如坐水中;

心脾之气上郁,肝肾之气下虚,邪热流连而为滞淫,必病赤白带下;阳不能胜,不能固守于天枢,阴气得以来袭,必病绕脐、腰脊痛冲心腹,邪客太阴之络,必病腰痛引少腹及季胁。

从此不难看出,人身上下机关,全在带脉,带脉不能自持其气,则气下陷而不能上升,故带脉为病,其治法当于升降补泄中求之。

如气滞于中,腹部胀满者,李东垣中满分消汤(丸),可为取法。

腰痛及腰溶溶如坐水中者,一般治宜壮阳,阳生则阴长。药如巴戟、苁蓉、杜仲、补骨脂之类,可以随宜选用。

又如身重腰如带五千钱者,古称“肾着”可用《千金》肾着汤白术炮姜、赤苓、甘草),东垣独活汤(当归连翘羌活独活防风肉桂防己黄柏大黄甘草桃仁),亦可酌用。

特别是闪挫劳动太过,带脉受损,腰痛如折者,独活汤,尤有卓效。

病赤白带下者,多本于阴虚阳弱,营气不升,经脉凝滞;卫气下陷,精气积滞于下焦奇经之分,酝酿而成。一般用完带汤化裁为治。

此外,青葙子、菟丝子、棉籽(炒焦)研末为丸服,亦效。

腰者肾之府,肾与膀胱为表里,在外为太阳,在内属少阴,又为冲任督带之要会。

叶天士《临证指南》治腰痛案载“断以湿凝伤脾肾之阳,用苓桂术姜汤,以驱湿暖土”。

有老年腰痛者,则想及“奇经之脉,隶于肝肾,用血肉有情之品,鹿角、当归、苁蓉、小茴等以温养下焦。

有痛著右腿,肌肉不肿,入夜势笃者,先生断其必在筋骨,邪流于阴,用归须、地龙细辛以辛香苦温,入络搜邪。

有两足皮膜,抚之则痛者,似风湿等症,先生断其厥阴犯阳明,用川楝、延胡、归须、桃仁、青皮、山栀以疏泄肝脏”。

阳维阴维病证与治疗

阳维和阴维二脉以维系人体阴阳之气而得名。

阳维脉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脉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二维脉共为人体的纲维。

前面曾说过,阳脉统于督,阴脉统于任。这是指阴阳手足十二经脉而言。而诸阳诸阴散见而会者,又必须有以维系而主持的经脉,所以又有阳维以维诸阳,阴维以维诸阴。

要其所以能够起到维系的作用,那么,则必须从阴阳发生的根柢之处以发其气,气致极盛而后才可达到维系的作用。

从二维经脉的起止点来看:

阳维则从少阴斜至太阳,发足太阳之金门,而与手足少阳、阳明会于阳白,可见其所起者为少阴,而其所会者皆为阳经的气穴,所会皆阳,则其所维系的当然也就是为诸阳了。

阴维从少阳斜至厥阴,发于足少阴之筑宾,至项前而终,可见其所起者为少阳,而其所发所至者皆为阴经的气穴,所发所至皆于阴,则其所维系的自然也就是为诸阴了。

那么,阳维既为诸阳之维,而反起于少阴;阴维既为诸阴之维,而反起于少阳,这是什么缘故呢?

然少阴为诸阴的根柢之气,维于阳者必起于此,即所谓“阴为阳根”的缘故。而少阳为诸阳的根柢之气,维于阴者必起于此,即所谓“阳为阴根”的缘故。

总之,也就是阴阳二气“互为其根”的道理。

因此,阴阳二维脉,古人有为“营气之纲”的说法。由于阳维阴维,维络周身,灌溉阴阳之气于诸经,如果经络受邪累及二维,则阴阳不能自相维系,而表现出怏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的病态。

二维证各不同。

阳维为病苦寒热:

阳维之脉,与手足三阳相维,而足太阳、少阳则始终相互联附,寒热二证,惟二经受病则为常见的表现,所以阳维为病,亦苦寒热。

寒热出现的机理,为邪气在经,内与阴争则寒,外与阳争则热,寒热在表而兼太阳症状者,无汗用麻黄汤,有汗用桂枝汤;寒热之在半表半里而兼少阳证者,当用小柴胡汤加减治之。

阴维为病苦心痛:

考阴维之脉,虽交三阴而行,实与任脉同归,故李时珍认为“心痛多属少阴、厥阴、任脉三气冲上而然”。

大体说来,暴痛无热,久痛无寒。其痛按之痛缓者为虚,不可近按者为实。

心痛属寒兼少阴及任脉者,用四逆汤,温经散寒;

兼厥阴者,用当归四逆汤,温通四脉;

兼太阴者,用桂附理中汤,温运中阳。

心痛属热兼少阴及任脉,用金铃子散(川楝、延胡索)、延胡索散(延胡索当归蒲黄赤芍肉桂、姜黄、木香、乳香、乳药、炙草),通络镇痛;

兼厥阴者,用失笑散蒲黄五灵脂),活血止痛;

兼太阴者,用百合汤百合乌药)、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亦有宁心定痛之效。

阳跷阴跷病证与治疗

阳跷阴跷,按其脉,则阴出阳而交于足太阳,阳入阴而交于足少阴。其气的运行每从根柢开始,阴阳和合,则为跷举而矫健。

张洁古曾说:“跷者,捷疾也。二脉起于足,使人跷疾也。阳跷在肌肉之上,阳脉所行,通贯六腑,主持诸表,故名为阳跷之络;阴跷在肌肉之下,阴脉所行,通贯五脏,主持诸里,故名为阴跷之络。”

此外,二跷皆起跟中,上荣大会于目,故二跷又下主足之跷捷,上司目之开合。

阳跷脉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脉亦起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主一身左右之阴。

因此,跷脉能使周身机关矫捷。

至于二跷为病,则有实热与虚寒的区别。

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阳急则狂走,目不昧。

所谓“邪入于阳则狂”,“阴不胜其阳则狂”,阳热而实,故妄走而目不昧。治以泻其阳热为主,用承气汤送服清心滚痰丸大黄黄芩、青礞石、犀角、朱砂沉香、麝香)。

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阴急则阴厥,足胫直,五络不通。

阴急则寒,寒凝经脉,身见厥冷,而足胫拘急而直,阳缓欲亡,筋骨不柔,五脏络脉不通,阴寒充斥,治当大剂温阳,运阳气于络脉,散阳和于四肢,宜用回阳救急汤加减。

二跷为病,其证阴阳各异,辨别不难,但应指出,二跷病具有目征。

阳跷阳急,目多不瞑;阴跷阴急,其目常闭。

《甲乙经》云:“人病目闭不得视者,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

病目不得瞑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也。”

这里虽然讲的是目征,其实亦阐明了阳跷和阴跷为病的主要病机。

本文选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郭振球》,郭振球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黄帝内经》名句赏析——品读经典智慧
内经、难经条文释义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整理版)
妇科与内科疾病异同论及通冲任说  王成荣
《黄帝内经》经典养生名言五十句!
【中医】黄帝内经题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