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老中医经验集-郭子光
冯显逊整理
 
编者按郭子光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秉骋学,稍长即悬壶乡里,济世活人。后又考入中医高等学府,系统地学习和钻研中西医基础理论,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数十年。郭氏学术根基深厚,知识面广,研究涉足领域多,并能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提出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而有所创新,常发前人之所未发,因而在中医学术发展上取得了较多的建树;且勤于笔耕,著述甚丰,为国内外中医同道所瞩目。冯显逊先生整理本文,对郭氏的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阐述,使读者可以从中了解郭氏在中医学发展上的主要贡献,学习到郭氏诊治疾病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如郭氏在探索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中,提出了“病理反应层次”学说;在开掘中医康复学术领域中,提出了“现代中医康复医学”的基本框架;在主张“病证结合”诊疗时,归纳了“病证结合”的4种诊疗形式等,都是非常独到的见解。整理者介绍郭氏临证诊疗时采用的5个步骤,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思路十分清晰,令人很受启发。文中介绍名案共7种9案,资料翔实可靠,评析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使人清晰地看出郭氏诊疗时的思路与方法,与前面所介绍的学术精华和临证特色部分互相辉映。医论医话4篇,阐述见解亦多用临床实例加以印证,言之有物,值得反复思考、玩味和借鉴。编罢本文,感觉确是受益匪浅,相信读者也会和编者一样有相同的感受吧!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夏读书示子聿》之三
 
除旧布新,两者皆顺时而行,故无咎。
 
———《易经》
 
郭子光,字茂南,1932年12月25日生,四川省重庆市荣昌县人。早年秉承家学,悬壶乡里。1953年结业于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专修班,1956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本科,1960年提前毕业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至今。担任过助教、讲师、副教授,1987年被授予教授职称。曾任《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常任编辑、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兼任四川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仲景学说研究会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第四卷636院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秘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专家评审组成员、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卫生厅科技成果评审委员、成都军区总医院学术顾问等职。郭氏治学严谨,造诣精深,拥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又勇于探索,勤于写作,曾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编著或主编医学专著11种出版问世,还有参与编写出版的著作10多种,有蜀中“多产作家”之称。又因为他在学术上功底厚、涉足领域多、见解独到,是国内外闻名的伤寒专家、各家学说专家、中医养生康复专家。曾多次应日本、韩国等医界邀请东渡讲学、交流,获得好评。1991年被成都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先进个人,同年,被四川省教育委员会评为优秀教师。1992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对高等教育做出突出贡献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在,他已年过花甲,仍然奋进不息,笔耕不已,除带研究生、为本科生讲课、继续科研、临床工作外,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有关学术活动,兼任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医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海外联谊会养生文化研究会主任等职。
 
郭氏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年攻读之余,其父郭治安即教以诵读祖传之《伤寒歌括》、《温病百言》、《药性六字经》、《验方歌诀》等书,心灵中已立下矢志岐黄之愿。治安先生精习内外方脉,因诊务太忙,积劳而早逝,妻弟廖济安尽得其传。济安先生擅经方、治“暴证”,名噪乡里,门庭若市。郭氏中学肄业,从师济安先生(郭氏之舅父)专攻医学,侍诊两年有余。济安先生精于临床,又品德高尚,凡求诊者不论贵贱,一视同仁,遇赤贫者则送诊施药,是一位把医术与仁术紧密结合的典范,郭氏受益良多。郭氏爱好广泛,求知欲强,除在系统学习中西医学齐头并进外,也是文学和哲学与方法论的爱好者,古今典籍、名著,期刊杂志,无不广泛阅读。他常说:“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只有摘录下来的东西才可靠”。所以,他每读一本书或一本杂志,都要将其中的重要事实、独到见解、名言名喻,摘录在册。他的一大堆笔记本和上万张卡片,就是“读书破万卷”而成。他在临床上白天应诊,晚上必翻阅中西医书籍,弄清当日所见的疑难,对典型的或有体会的病案,必翔实地搜集整理。如此日积月累,有所发现时才动笔著述。他治学严谨,不图虚名,论文、著述等从不假手于人,文字朴实,富有新意与启迪,获得读者好评。他精于医又善文,思维活跃,具有锐敏的洞察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常能从一些事物的萌芽状态,即认识到医学发展之趋势。他的中学老师给他赠书的留言:“为学如逆水行舟,不可一篙放缓”成为他终生治学的信条。
 
他富于创新和开拓精神,坚持继承的基础上着重发展的方针。早在80年代初期,他著《肺结核病》提出“三因鼎立”学说,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发病公式:原因+诱因+素因→疾病。截断公式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阻止疾病的发生,指出中医的防治措施具有环环阻截的意义。
 
这是对中医病因发病学的发挥。1983年,他著《伤寒论汤证新编》,倡“病理反应层次”学说以解释伤寒六经方证,别开生面,使人耳目一新,提高了对伤寒方证的科学性与实用价值的认识。
 
1986年他编著《中医康复学》,在全国率先开拓中医康复学术领域,填补了空白。1990年,他主第四卷637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是建国以来系统介绍日本汉方医学特点的唯一专著。他主张“科学无国界,能容则大”。他总结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经验,结合临床中所见的无数事实,于1965年2月在《健康报》发表“关键在于提高疗效”一文,提出中医存在“无证可辨”等学术危机问题。此后,1987年,陆续在《光明日报》发表“中医学术历史上三滴突破的启示”;在《中国医药学报》发表“发挥中医临床优势的途径”;在《新中医》发表“略论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继续发展的途径”等文章,并以“论中医学术的创新与突破”为题,在北京全国二年中医发展战略会上报告(编入《二年的中国研究资料》第六十集)。指出当一门学科固有的理论不能解释新发现的事实,或不能指导处理新出现的问题的时候,这门学科就处于“学术危机”状态,意味着既是“危险”又是“机会”。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不断地克服危机中发展的。10多年来,他密切注视中医克服“无证可辨”等学术危机的发展趋势,直到1992年,在《中医药时代》(现更名《湖南中医药导报》)发表“三种倾向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影响”;1995年在《山东中医杂志》发表“论中医学术发展的大趋势”等文,敏锐地指出:自然而然出现的“病证结合”诊疗方法,逐步克服“无证可辨”等危机状态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中医的临床疗效,促使传统中医朝现代化方向发展,已是不可抗拒、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而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也只有在“病证结合”的诊疗方法中,才可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与此同时,他主编《现代中医治疗学》巨著(国家“八五”重点医学图书),约请全国各地各科临床专家80余位参与编写。该书以“病证结合”为主线,针对现代医学460多个病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床问题,提出中医辨证的认识和处理,对每一病种指出治疗的目标,以及中医治疗的要点、优点和难点,对中医暂时不能治疗须中西医结合或转手术治疗者,则提出明确的临床指征。该书180万言,总结了时代的新经验、新认识,在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病证结合”的诊疗体系,在促使中医学与现代自然科学接轨的道路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由于该书应合着时代前进的拍节,适应了现代临床需要,1995年出版问世之后,颇获国内外读者的好评。
 
郭氏热心中医教育事业,30多年来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他讲授中医内科、伤寒论、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养生康复等课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真组织教学内容,一丝不苟。教学内容充实,富有启发性,列举的事实新颖,论证充分,概括性和逻辑性强,语言丰富,妙喻横生,教学效果普遍反映良好。他注重教书育人,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讲《中医各家学说》时必叙述每位医家的医德事实,指出历代著名医家都是医德高尚者,反复论证医德与医术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郭子光,“中医康复学”奠基人,一生精研伤寒,善治奇症
如何学好中医? - 岐黄初涉 - 岐黄中医论坛—岐黄传薪火,悬壶济 苍生
国医大师郭子光学术精华
我的中医之路-----黄煌
中医各家学说
经方各家学说概论 作者:小土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