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老中医经验集-郭谦亨
郭谦亨 
 
注重实验研究的温病学家郭谦亨
 
刘国强郭月英孙守才整理
 
编者按:陕西中医学院教授郭谦亨,系我国著名中医温病学家,从事中医工作55年,在长期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成绩卓著,硕果累累。他曾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研制成功“出血热预防片”等有效新药。培养了40余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出版了《温病述评》等10余部学术专著,发表了60多篇学术论文。
 
本文着重介绍了郭氏在温病学上的贡献和学术观点、医疗经验。
 
郭氏主张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中医,较早提出温病学实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率先实践,开展了卫气营血主证客观化、标准化研究和卫气营血证候动物模型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提出温病毒邪病因说和三焦四分经纬辨证方法。编完本文,颇觉郭氏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故对温病学的发展能有很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学术建树,且对多种疾病创造了有效的治法和疗效确切的新药。 我们不仅应当认真学习他的学术观点、治疗经验,而且应当学习他的治学方法;更应当学习他的不断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吕氏春秋·察今》
 
实验有两个目的,彼此往往互不相干:观察迄今未知或未加释明的新事实;以及判断为某一理论提出的假说是否符合大量可观察到的事实。
 
———雷内·杜博斯
 
郭谦亨,男,1920年12月8日生于陕西省榆林市,现任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及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河南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第三卷238(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郭氏生于中医世家,曾祖父、祖父均是榆林中医名宿。12岁时,即于学习之暇随祖父瑞西先生学医、侍诊。后又受教于本邑名医袁硕甫先生,尽得二师真传。郭氏学本岐黄、仲景,崇尚东垣、景岳、嘉言、寿主,对叶吴等温病大家之学,更加体验精研,吸收诸家精华。
 
郭氏于1938年悬壶塞北。1944年起,先后兼任省立榆林师范校医、22军军医等。1949年以后任榆林地、县人民政府特约医师,榆林卫生协会副主任,陕西省卫生协会常委等。1954年主持创建榆林县中医联合诊所,任主任。1955年调至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执教,任中医学科委员会主任,并被陕西省中医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1958年参与筹建陕西中医学院,并先后担任教务处、临床教研室、附属医院内科等领导工作。1979年后,历任温病教研室主任兼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医疗系副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陕西省分会一、二届理事等职。
 
郭氏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5年。其业医一贯恪守“术精怀仁,慎思明辨,胆大心小,智圆行方”的祖训。治学勤奋严谨,为医殚精竭虑,育医忠诚不倦,科研一丝不苟。无论是理论探讨,科研实验,还是临床诊疗等,都有独到见解,学验俱丰。
 
在外感热病方面,提出温病毒邪病因说,即“无邪不有毒,无毒不发病”。治外感热病宜治早防变,扶正祛邪。早期祛邪宜力,后期扶正当紧。选方用药做到准、狠、精、专,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并认为温病病机虽然千变万化,但湿热不外湿与气,温热不过热与津。掌握其中奥妙,则思过半矣。提出温病血分证“动、迫、虚、瘀”机理变化的因果关系,为辨治血分证补充了新内容。
 
治疗内科杂病,重在调阴阳,畅气血,理脏腑。四诊合参,务求精详。寒热虚实,辨必明了,补泻温清,投必中病。毋太过,毋不及。攻邪必顾正气,扶正亦勿呆滞。治病必求于本。本即阴阳,本即脾肾。脾病以虚为本,以湿为标;肾病以阴阳偏虚为本,偏实为标。全在灵活辨证。
 
治妇女病应重调气,理血必须及气,调气亦必顾血。滞者宜疏,自不必说,即使虚者当补,也必以补气为先。调气又必须明脏腑,别上下。脏腑是气血化生、运行之本,肝脾肾三脏尤为重要。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阻滞无论在上在下,都与中焦有关。如调中上焦气,多用厚朴、枳实、陈皮、佛手、郁金、檀香;调中下焦气,多用香附、腹皮、乌药、川楝、沉香等;木香则上下皆可用之。
 
郭氏非常重视师资培养。早在50年代末,就参与数期师资进修班的组织和授课。1981年向学院领导提出培养全国中医学院温病师资的建议,并亲自担任温病师资班主讲和管理工作。为中医教育,培养师资做出了贡献。郭氏的学生遍及省内外。10多年来,郭氏与他的学生张学文教授培养温病专业硕士研究生41名,大多数已成为中医、中西医结合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郭氏出版了《中医诊断学》、《温病学》、《温病述评》(1978年被评为陕西省科技成果奖)、《中医教育实践录》等著作。主编、合编了《中医多选题题库·温病分册》、《温病卫气营血证治实验研究》等5部专著。待出版的有《中医诊断歌括析义》、《中医药预防出血热的实验研究》4部书稿。在全国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郭氏强调中医研究和诊断现代化,重视实验研究。1982年,郭氏用中医药理论指导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提出了扶正养阴的预防观点,研制出“出血热预防片”。在他的学生协助下,现场观察数万人次,取得了控制发病率76.74%的较好预防效果。提出以扶正养阴为预防措施第三卷239而创制的“出血热预防片”,获西安市科技开发奖。动物实验获得6项成果。郭氏和他的学生刘国强负责的“温病卫气营血动物实验证治的系列研究”,取得10项成果。研制的具有溶石作用的“消石片”治疗胆石症,深受患者好评。该药已通过省卫生厅新药评审。
 
郭氏年迈体弱,为中医学术之发展不遗余力,培养后学,诊治疾病。常以“学患不勤,业患不精,医患不诚,志患不坚”以自励。近年来并用“学无止境勤求进,不倦不诲奋自鞭。医理探奥求愈疾,年虽垂暮志弥坚”以自勉!学术精华
 
一、卫气营血主证客观化标准化的研究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是历代温病学家从大量临床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有可靠的实践基础,有较强的针对性。它与现代医学对传染病的分期颇有相似之处。如卫分证的病理变化相当于急性传染病的前驱期及症状明显期之早期,气分证相当于衰竭期。80年代初,郭氏在国内专业学术会议上多次提出,卫气营血辨证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根据病变的客观规律所创立的,是客观的、系统的、动态的,但也是笼统的、模糊的,缺少对生理病理的内部结构变化的认识。因此,需要利用现代科学与医学的先进技术手段揭示温病本质,探明其病理基础,传变过程的实质变化,验证诊治大法,最终使温病理论体系和诊治方法现代化。他提出了基础与临床结合、人体检测与动物实验结合的四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第一步是对温病卫气营血主证的客观化(定性、定量)、标准化的研究;第二步是研究卫气营血辨证对指导外感热病(包括所有急性传染病)临床辨治的普遍意义和特殊价值;第三步是温病病变中卫气营血应激反应、病理过程及其相关脏腑损害程度的研究;第四步是对卫气营血各阶段的主要治法、方药进行体内外实验研究。郭氏从1980年开始指导研究生进行温病学理论研究,将30年代以来国内外期刊发表的研究温病的理论文章全部编制为软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卫气营血主证客观化的临床实验。用红外热象仪测定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热度,用微循环仪测定温病病人的微循环变化。指导研究生,测定了出血热患者的甲皱微循环,以及一些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了乙型脑炎不同阶段脑血流图的变化。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温病过程中微循环积分随卫气营血证候之演变递增,卫气营血全过程都有微循环功能障碍,并随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而加重。血液流变学指标随卫气营血的演变而递增,证明卫气营血全过程之血液流变学改变属高粘综合证,说明卫气营血全过程,都有“瘀血”存在。它如热厥证中的肛趾温差的变化;热证中尿儿茶酚胺的提高;气分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清钾,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明显升高;营血分证病人的血钠血氯降低;温热证血钾血钠降低等。这些观察数据,为温病卫气营血主证的客观化、标准化积累了资料,为温病诊断提供了客观指标,也为动物模型建立打下了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中医经验集-郭谦亨(3)
360doc个人图书馆
名老中医之路之(1)蒲辅周
《温病学》53 伏暑-气分证治(2)营分证治血分证治
温病学-北中医刘景源15卫气营血辨证表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