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宋坚持了152年,南明只有39年,为什么这么短命?

作者:季风

汉朝与唐朝具有很高的相似度,都建立在一个短暂的大一统王朝后;都基本沿用了前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初期都有着极强的军事实力,一度称雄东亚世界。

作为反面参照物,宋与明也很相似:开创者都是优秀的军事统帅;在文化和科技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国运上两者也是高度的相似:都在一场惨重的军事失败后,被迫接受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从此政策走向内敛,文官集团把握国家的命脉,最终在内外交困中走向灭亡。这场关键的战役对宋来说,是雍熙北伐的惨败。对于明,则是土木堡一役,精锐尽失,再无洪武、永乐两朝横扫北方的气势。

大明疆域最大时的地图

不同的是,宋在都城汴梁被金军攻破后,康王赵构迅速重建宋政权。因为失去了淮河以北的大量土地,重建的宋政权被历史称为南宋。南宋在北宋灭亡不久就建立了,坚持了一百多年,甚至目睹了老冤家金国的覆灭。直到忽必烈时代,才在元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灭亡。

不过,和北宋的窝囊略有不同,南宋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临安失守后,南宋小朝廷始终在流浪中坚持抵抗。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最后的军事力量全军覆没,宰相陆秀夫背负小皇帝投海而死,宋彻底灭亡。

北京陷落后,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南明诸多政权都没坚持很长时间。即便是时间最长的永历政权,也只坚持到1662年,距离甲申之变,也仅仅过去了十八年。算上最后坚持明朝旗帜的台湾郑氏家族,也只到1683年,只有39年的短暂岁月。

1644年4月的形势图

同样是经济、科技发达,后期军事力量孱弱,同样是文官集团无比强势,为什么南宋可以坚持一百多年,甚至有能力送老对手金国最后一程;而南明却在不到四十年的岁月里就走向灭亡。这就很值得聊聊了。

首先是在皇位继承上。北宋经历了靖康之变,徽宗、钦宗及宗室大量被俘,尤其是太宗赵光义一脉的子孙几乎被一网打尽。因为金匮之盟而在理论上有皇位继承权的赵匡美一脉,也几乎没有幸免的。只有太祖的血脉因为种种原因,反而得到幸免。

这种状态下,能够对赵构皇位构成挑战的皇室成员几乎没有。或许被五马山义军奉为首领的信王赵榛,有点可能。但赵榛的身份存疑,且缺乏可靠的班底。更重要的是,赵构的皇位有他伯父宋哲宗的皇后孟氏的背书,合法性上毋庸置疑。在两宋之交的混乱时代,南宋的皇位传承基本是平稳的。

清步兵

与南宋相比,南明的皇位传承则要混乱得多。李自成破北京的时候,崇祯帝和几位皇子都没有逃出,崇祯周皇后和天启张皇后也深陷其中。光宗一脉的后人几乎全军覆没!没有最正统的继承者,那可操作的空间就很大了。更重要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分封制,虽然经历了建文、永乐的大力削藩,明朝散落在各地的藩王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陪都南京还在明朝官员控制下的时候,就因为立潞王还是福王即位产生分歧,最终演化为东林党与其他势力的党争。最后福王在江北四镇的支持下,顺利登基,但也导致了南京明朝小朝廷内部的分裂,为弘光政权的快速覆灭埋下了隐患。

1644年11月的形势图

弘光被清军俘获后,暂时担任监国的潞王也很快被俘杀,这让南明的传承更加混乱。各怀心思的督抚将帅出于自己利益的需要,拥立了多位皇帝。

如福建以郑芝龙为首的军政官员,拥立原唐王朱聿键于福州称帝,是为隆武帝。清军攻占福建之后,广东地方官员在广州拥立隆武帝之弟朱聿鐭,年号绍武。仅仅数日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被拥立为帝,年号永历。再加上曾经自称监国的鲁王朱以海。

这些皇帝、监国们不仅仅不协力抗击清军,反而内讧、互相攻击。这严重消耗了南明的力量,给满清军政集团创造了条件。否则难以解释,拥有富庶且相对安定的南方,在兵力和物资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南明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就败得那么快、那么惨……

南明隆武帝

其次则是军事上差异巨大,准确说南明对于军队的掌控远远不及南宋。南宋虽说只有北宋在淮河以南的土地,但力量却并不孱弱,靖康之变甚至变相解决了长期困扰北宋的“三冗”问题。曾经臃肿不堪的禁军厢军系统全面崩溃,桀骜不驯的西军也损失惨重,南宋不得不重新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

好在原先军事体系中被压制的一些基层军官经历了残酷的战争磨砺后迅速成长,岳飞、韩世忠、吴氏兄弟等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军事主帅。他们麾下的队伍是自己长期打磨出来的的劲旅,各有各的优势所在,在不同的战场环境下有效克制了强劲的女真武士。

尤其是岳飞,他统领的岳家军把金军打出心理阴影。曾经骁勇无比、战无不胜的猛安谋克们甚至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岳飞

这群铁血汉子即便被各种打压,却始终忠于,或者说有点愚忠于那位不怎样的康王赵构。仅仅十二道金牌,就让岳飞“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可他依然选择了遵从命令,哪怕是死亡也没有让岳飞萌生一丝反抗的意识。

两宋对军人极为恶劣的打压方式,在土木堡之后被明朝发挥的十成十,甚至有过而不及。为了自保,明朝的边将玩起了“养寇自重”的路数。加速明朝灭亡的后金(清)努尔哈赤家族能够崛起,就有辽东边将李成梁纵容的功劳。除此之外,明朝的种种骚操作也让兵变成为家常便饭。明朝皇帝能够控制的武装力量因此少之又少。

经过清军几次入关的蹂躏和农民起义的打击,明朝倚重的九边精兵已经不复存在。连原本应该绝对忠诚的京城禁军也不愿意为大明皇帝而战。崇祯帝不愿意或者说无法选择南渡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可以信赖的武装保护南迁队伍。

崇祯帝

正牌的皇帝都如此艰难,南明的诸位皇帝就更糟了。福王朱由崧能够登基很大程度依赖江北四镇的支持,却也埋下了内部分裂的隐患。隆武帝也一样,拥立他的福建总兵郑芝龙家族,也是抱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至于永历帝,他能够坚持那么久,是由于大西军的支持,准确来说是李定国等优秀将领的支持。

一句话,南明皇帝或者说南明政权缺乏一支可靠的武装力量。而这是南渡政权能够坚持下来的重要保障。

更坑的是,南明内部各个军头之间也是矛盾重重,难以形成合力。清军南下进攻南京时,之所以那么顺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江北四镇此时的精力主要放在对付顺江而下的左良玉集团。

李定国

与之类似,李定国在湖南、广西“两蹶名王”,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却被孙可望彻底毁了。郑成功顺长江直逼南京时,没有采纳张煌言的建议,顿兵坚城之下导致最终功亏一篑。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张煌言原本属于鲁王朱以海一系。

南明军中各个派系始终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内讧不断,这对南明的处境极为不利。

除了这两因素,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官僚士绅阶层已经尾大不掉了。两宋对文官极为优待,甚至有“御史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两宋愿意为国家和百姓付出的士大夫大有人在。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希文,有坚持变法的王荆公……哪怕不为官,也有张载的“横渠四句”。

洪承畴

面对外敌时,两宋投降的文人、官员虽然有,但相对是少数!而且是被各种鄙视的存在。明代的士大夫可没有前辈们的气节,各种秀底线的操作让人无语!

清军入关后,投降的官员不计其数。范文程、洪承畴等人在清军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让当年的女真前辈羡慕不已,他们可没有那么多人为他们效力,反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不在少数。

当然,上述三个因素不可能囊括全部原因,肯定还有其他,但这超越了一篇文章的容量,足够一部专著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弘光帝朱由崧为什么不死守南京
朱元璋旁系十世孙,却两次几乎登上大明皇位,后来成大明最后旗帜
南明比南宋和东晋的条件都要好,为何连半壁江山都守不住呢?
同样是偏安南方,南宋可以享国一百五十余年,为何南明不行?
南明绍武帝兄终弟及,一个月后败给永历帝,因清军背后捅一刀
南明皇帝列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