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工肝治疗技术不知道怎么选?2张图轻松搞定!
userphoto

2022.09.02 河北

关注




最全思维导图


 

人工肝技术通过连续或间断清除水分、代谢产物或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同时按需适当补充有益或缺失物质,可起到暂时替代肝脏或肾脏等重要脏器部分功能的作用。该技术在肝衰竭救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肯定,在其他疾病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拓展。

我们一起来看看人工肝常用治疗模式有哪些。

人工肝常用治疗模式

基于肝细胞自身强大的再生能力,借助一系列的体外装置,利用超滤、吸附、渗透、弥散、滤过或离心分离等原理,继而衍生以下几种治疗技术(速记版已经汇总到图1,可收藏)

出血浆置换(PE)/选择性血浆置换(SPE)模式

可以迅速清除大量大分子毒素,因其疗效显著、费用较低、操作简单等优点,成为国内人工肝治疗的常见模式。对于肝衰竭患者,SPE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在短时间内清除胆红素等毒素,并同时补充凝血因子、白蛋白等。
血浆透析滤过(PDF)模式:

可同时清除蛋白结合毒素和水溶性毒素,又可补充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生物活性物质,还能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后毒素水平的反跳更少,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衡综合征、组织水肿等并发症,与普通血浆置换相比需要的血浆量更少(可节省30%~50%的血浆),且更有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模式:

可以选择性清除血浆中的大分子致病物质,减少白蛋白的丢失及对新鲜冰冻血浆的需求量,并且与普PE/SPE相比可处理更大的血浆量。比如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严重肝损害甚至肝衰竭的患者,或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病,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血液灌流(HP)/血浆灌流(PP)模式:

具有吸附范围广,不依赖血浆等优点,HP模式适用于各种中毒的治疗。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模式:

可迅速清除胆红素、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不需要外源性血浆,故实施该模式不受血浆来源限制,且必要时可换用一套新的吸附器行连续加强治疗;而相应的缺点是无法补充凝血因子,对患者自身的白蛋白和凝血因子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故治疗结束后要注意必要时应给予相应补充。
血液滤过(HF)/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模式:

综合了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的优点,清除中、小分子毒素效率较高,能快速纠正容量过负荷、准确地进行酸碱及电解质失衡的调节。主要功能是清除中小分子毒素和体内多余的水分,也能很好地清除血氨,故适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合并肝性脑病的患者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模式:

可以同时清除蛋白结合毒素和水溶性毒素,同时可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适用于合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肾功能不全、肝性脑病患者。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模式:

由白蛋白透析、吸附以及常规透析组合而成,可有效清除蛋白结合毒素和水溶性毒素,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维持内环境稳定,但不能补充凝血因子,适用于肝衰竭患者,以及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者

图1 人工肝模式(点击放大

人工肝组合模式

当患者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或面临多个问题(如高胆红素血症、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酸碱失衡)需要解决,或血浆来源不足时,建议采取组合模式。

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疾病状态、各人工肝模式的特点、实际设备条件、可获得的血浆量、患者经济情况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最合适的人工肝组合模式,联合增效或扬长避短,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常用的组合模式包括如图2所示。

当患者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时,可将两种能清除中、大分子物质的模式组合起来;当患者PTA低时,组合模式应含有使用外源性血浆的治疗模式,如PE、PDF;当患者存在比较明显的肝性脑病时,建议组合模式包含DPMAS、PDF或HDF;当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电解质/酸碱失衡时,建议组合模式包含HDF或PDF;当患者需要脱水时,建议组合模式包含HF、HDF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 38(4): 767-775.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 35(1): 38-44.

[3]Sinner B, Kirchner G I. [Organ replacement therapy - extracorporeal liver assist devices][J]. Anasthesiol Intensivmed Notfallmed Schmerzther, 2016,51(9):554-562.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陈智鹏

本文审核:杨卫生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文嘉欣

版权申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煜教授团队: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模式选择及其疗效判断标准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发布!
血浆紧缺情况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新模式
重磅!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
重症技术-人工肝
嫁接人工肝系统,让患者肝脏“复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