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太宗《春日望海》绝不作于昌黎海滨

唐太宗《春日海》绝不作于昌黎海滨

刘玉文

唐太宗于贞观十九年发动了东征高丽之役,征战中偶尔也会诗兴大发,赋诗以状行色,在此过程中他总共写过几首诗,没见史料详细记载。《全唐诗》共中收录了三首,而且没按写作中时间编排。第一首题名《春日望海》,诗曰:

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

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

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

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断行。

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

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

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

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

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

(《全唐诗》第001卷第018首)

因为诗中有一句“碣石想秦皇”,于是患有碣石官能症的人不假思索地断定,这是唐太宗征高丽春季路过今河北昌黎碣石山时写的诗,甚至著名学者专家也随声附和。把碣石考证的水搅得更混了。

例如,当代著名地理学家王育民先生在其《碣石论辩》中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次汉武台勒石纪功’,所指汉武台即汉武帝登临的碣石山。他在所写的《碣石观海》诗中云:‘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说明当时海水已重归于海,唐太宗只能在山上远眺了。……诗中,有‘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语,诗中的‘翠岛’指今秦皇岛。”   

有人说:“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九年(645年)春天,亲自统帅大军出临渝关,与高丽大战于辽东,在经过碣石山一带时吟出《春日望海》诗。”他又在《古碣石诗话》一文中重复道: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春天,李世民率领大军亲征高丽,路过碣石山一带时,面对烟波浩淼的大海,禁不住引吭高歌,吟出《春日望海》。”(董宝瑞《中国历史上的名山》)

有人说:“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春天,李世民率领大军亲征高丽,路过碣石山一带时,面对烟波浩淼的大海,禁不住引吭高歌,吟出《春日望海》(一作《碣石望海》)诗”(董宝瑞《古代诗词歌赋中的“碣石”》【昌黎之窗】2008-03-28 17:05

唐太宗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春天,是否到过昌黎,吟出《春日望海》,应以历史事实为据,不是以今人的意志为转移。

唐太宗吟罢《春日望海》之后,还命随行大臣以韵奉和,现已知有高士廉、刘洎、岑本文、杨师道、许敬宗、褚遂良、长孙无忌、郑仁轨、上官仪等九位大臣应诏奉和,题曰《春日侍宴望海应诏》或《奉和圣制春日望海》。显然是太宗在海滨赐宴群臣时的即兴之作。九位大臣的奉和诗附后。

谨根据《旧唐书·本纪第三·太宗下》及《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中的记载,把唐太宗在贞观十九年的东征行程记载简要摘录,列成唐太宗东征《行程简表》于下:

二月,庚戌(十二日),上自将诸军发洛阳。

乙卯(十七日),诏皇太子留定州监国。

三月,丁丑(初九),车驾至定州。

三月,丁亥(十九日),命高士廉,与刘洎、马周、张行成、高季辅,辅太子(监国)。长孙无忌、岑文本、杨师道等从行。

三月,壬辰(二十四日),车驾发定州,亲佩弓矢。

夏四月,癸卯(初六),誓师于幽州城南,因大飨六军以遣之。

夏四月,丁未(初十),车驾发幽州。是日,中书令岑文本卒于师。

夏,四月,丁巳(二十日),车驾至北平。

五月,庚午(初三),车驾至辽泽,泥淖二百馀里。

五月,壬申(初五),渡泽东。

五月,丁丑(初十),车驾渡辽。

甲申(十七日),上亲率铁骑与李勣会围辽东城,遂克辽东城。

六月,丙辰(二十日),师至安市城。

冬十月,丙辰,入临渝关,皇太子自定州迎谒。戊午,次汉武台,刻石以纪功德。

从以上《行程表》中可知:

唐太宗在幽州时,春季就已经结束了。

唐太宗车驾离开幽州的时间是:夏季的四月初十。岑文本正好在这天死于军中。

唐太宗车驾至北平的时间是:“夏四月丁巳二十日)”,是农历的四月二十日,按农历节气在小满、芒种之间,这时黄河流域的小麦将成熟的季节。 夏季的四月二十,怎么还会“引吭高歌,吟出《春日望海》”呢!是唐太宗因军务繁忙,忙昏了头脑,还是我们自己对历史无知或故意张开想象的翅膀以讹传讹去忽悠世人。

再说,从上面的唐太宗东征“行程表”中还知:高士廉、刘洎等在“三月丁亥(十九日)”就留在定州辅佐太子监国;岑文本在“三月丁亥(十九日)”死于军中。

高士廉、刘洎留在在定州辅佐太子监国,不可能到北平来为唐太宗“侍宴”应诏奉和;已经在十天前就去世的岑文本,当然也不会有阴魂侍宴应招的奇迹出现。

    唐太宗的《除春日望海》,大臣应招奉和者有:岑文本、刘洎、

笔者在《唐太宗春日望海写作地点初探》一文中曾说:贞观十九年(公元六四五年),唐太宗农历盛夏四月二十日至北平郡,其《春日望海》诗绝不可能作于北平郡。《春日望海》应该是春季,唐太宗视察东莱舟师驻地或渤海湾西岸的委输重地时的即兴之作。
    之所以说“东莱视察舟师驻地”,是因为:

(1)、太宗诗即“奉和诗”中几次提到“之罘”。 之罘,今山东烟台市,唐属莱州。唐太宗《望海》诗:“之罘思汉帝”。

褚遂良“奉和诗”有:“之罘初播雨”。

杨师道“奉和诗”有:“罘归之雁翔”。

“之罘初播雨”一句,应是当时身在“之罘”,对实地、实景的写实之笔。

2)“奉和诗”中多人运用秦始皇在莱州成山头“鞭石架桥”的典故,应与莱州地缘有关。

郑仁轨“和诗”有:“跨日起飞梁。”

许敬宗“和诗”有:“编石架浮梁”。

刘  洎“和诗”有:“架石驻秦皇”。

褚遂良“和诗”有;“鞭石耿虹梁”。

岑文本“和诗”有:“鞭石济飞梁”。

(3)和诗中有关于巨舰、弘舸、戈船、振楫的景物描写,显然与舟师有关。如:

许敬宗“奉和诗”有:“连云飞巨舰”。

岑文本“奉和诗”有:“朝神泛弘舸”“振楫落星芒”。

褚遂良“和诗”有:“从军渡蓬海”、“戈船凌白日”、电举朝宗外,风驱韩貊乡”。(按“朝宗”即指大海”)

唐太宗并没有帅水、陆两军并进,此时张亮的舟师人驻扎在东莱,所以在北平的海面上,是绝看不到到大唐舟师的主力“飞巨舰”、 “泛弘舸”、“戈船凌白日”这些景象的。

褚遂良“奉和诗”中在“戈船凌白日”之后紧接着说“电举朝宗外,风驱韩貊乡”,分明是形容唐舟师的楼船巨舰、弘舸戈船,辉映凌日的威武阵势,并相信一定会风驰电掣般地驶向大海彼岸,直捣高丽(韩貊乡)老巢。如果不面对威武的舟师,岂能锤炼出如此的诗篇,因此说,唐太宗《春日望海》绝对不会是写于永平,更不会是写于今河北昌黎。

     唐太宗确实在北平写过一首诗,不叫《春日望海》,也不叫《碣石观海》,而是叫做《于北平作》收录于《全唐诗》第001卷第011首。诗曰:

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

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

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

    唐太宗这首诗当写于贞观十九年夏四月二十日或其后,此时已是盛夏季节,哪有《春日望海》的雅兴!

唐太宗还有一首【辽城望月】诗(全唐诗第001卷第012首)

显然也是写于征高丽期间。诗曰:

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

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

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

驻跸俯丸都,伫观妖氛灭。

    贞观十九年(645),五月,甲申(十七日)攻克辽东城(辽阳城)之后,诗人于城头作此诗以贺胜利。全诗气势慷慨激昂,铿锵奋发,借望月表达了攻占辽东城后的兴奋心情。

辽阳到昌黎古时千里迢迢,“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中的“辽碣”,也不可能是指今昌黎碣石。《新唐书.地理志》载营州柳城郡“柳城 有东北镇医巫闾山祠,又东有碣石山。”此外还有更近一点的“遂城碣石”,《晋太康地记》云:“遂城有碣石,长城所起。”遂城在汉玄菟郡,治所在沃沮城(今朝鲜咸锐南道咸兴)。

并不是所有带“辽碣”、“渤碣”、“蓬碣”都是从昌黎碣石那里批发来的。

    《旧唐书·本纪第三·太宗下》明明记载:“冬十月丙辰,入临渝关。”说明唐太宗征高丽班师归来,到昌黎一带已是“冬十月”,也无由去《春日望海》。

上述文字已够絮烦,不再赘述,一言以蔽之:唐太宗《春日望海》绝对不作于平州昌黎! 

 

【附】九位大臣的【春日侍宴望海应诏】诗:

岑文本【春日侍宴望海应诏】

五材□水流,千流会谷王。委输绵厚载,朝宗极大荒。

浮天纳星汉,浴日吐扶桑。奔涛疑叠岛,惊浪似浮航。

云撤青丘见,雾卷碧流长。金台焕霞景,银阙藻春光。

九夷骄巨壑,五辂出辽阳。朝神泛弘舸鞭石济飞梁

曜戈威海□振楫落星芒。幸厕歌旅□,极望恧成章。

(《全唐诗续拾》卷二、《翰林学士集》。)

 

刘洎【春日侍宴望海应诏】

巨壑观无际,灵异蕴难详。寻真游汉武,架石驻秦皇

方丈神仙敻,蓬莱道路长。俱由肆情欲,非为恤封壃。

何如应顺动,鸣銮事省方。徘徊临委输,迢遰极扶桑。

滔滔四渎府,浩浩百川王。浮天还纳汉,浴日乍翻光。

夷洲暧淑景,郁岛丽时芳。幸属沧波谧,欣逢宝化昌。

(《全唐诗续拾》卷二、《翰林学士集》。)

褚遂良【春日侍宴望海應詔】

從軍渡蓬海,萬里正蒼蒼。縈波迴地軸,激浪上天潢。

夕雲類鵬徙,春濤疑蓋張。天吳靜無際,金駕儼成行。

戈船凌白日,鞭石耿虹梁電舉朝宗外,風驅韓貊鄉

之罘初播雨,遼碣始分光。麾城湛□□,□□□□□。

同文漸邊服,入塞佇歌倡。

(《全唐诗补编·全唐詩補逸》卷之一)

高士廉【春日侍宴望海应詔】

玉律应青阳,鸞驾幸春方。篲云陈罕罼,亘野列旗常。

雕弓连月彩,雄剑聚星光。观兵辽碣上,停驂渤澥傍。

浮天既淼淼,浴日復沧沧。水映红桃色,风飘丹桂香。

蜃结疑楼峙,涛惊似盖张。三韩沐醇化,四郡佇唯良。

深仁苞动植,神武讋遐荒。愿草登封礼,簪紱奉周行。

(《全唐诗续拾》卷二、《翰林学士集》)

 

郑仁轨【春日侍宴望海应詔】

御龙称曩载,仙驾纪前皇。直谓穷游览,非為务省方。

大君弘覆燾,禁暴抚遐荒。观兵临碣石,极目眺扶桑。

周区廓灵府,接汉委归塘。淼淼经纶阔,悠悠控注长。

标空□绝岛,跨日起飞梁。银闕浮朝气,金臺映晚光。

荡秽符神略,安流表会昌。徒欣奉奇观,倾蠡詎可量? 

【《全唐诗续拾》卷二、《翰林学士集》。】

杨师道【奉和圣制春日望海】

春山临渤海,征旅辍晨装。回瞰卢龙塞,斜瞻肃慎乡。

洪波回地轴,孤屿映云光。落日惊涛上,浮天骇浪长。

仙台隐螭驾,水府泛鼋梁。碣石朝烟灭,之罘归雁翔。

北巡非汉后,东幸异秦皇。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场。

龙击驱辽水,鹏飞出带方。将举青丘缴,安访白霓裳。

(《全唐诗》卷34_13

许敬宗【奉和春日望海】

韩夷愆奉赆,凭险乱天常。乃神弘庙略,横海剪吞航。

电野清玄菟,腾笳振白狼。连云飞巨舰,编石架浮梁

周游临大壑,降望极遐荒。桃门通山抃,蓬渚降霓裳。

惊涛含蜃阙,骇浪掩晨光。青丘绚春组,丹谷耀华桑。

长驱七萃卒,成功百战场。俄且旋戎路,饮至肃岩廊。

(《全唐诗》第035卷)

 

上官仪【春日侍宴望海应诏】

青丘横日域,碧海贯干纲。奇怪储神府,朝宗擅谷王。

灵官耀三岳,仙槎泛□□。蜃楼朝气上,鸡树早花芳。

别岛春潮駃,连汀宿雾长。惊湍荡云色,沓浪倒霞光。

宸行肃辽隧,降望临归塘。夹林朱鹭澈,分空翠凤翔。

凭深体妫后,徒御叶周王。游圣沾玄泽,讵假濯沧浪。 

(《全唐诗续拾》卷三、《翰林学士集》)

长孙无忌【春日侍宴望海應詔】

靈夔振窮髮,淑景麗青陽。千乘隱雷轉,萬騎儼騰驤。

目極三山嶮,流睇百川長。仙湖遙藹藹,蜃氣遠蒼蒼。

下物深逾廣,引濁清詎傷。帶霧含天碧,浮霞映日光。

樓臺自接影,雲島間相望。春波飛碣石,曉浪拂扶桑。

喧聲騁遊□,旅浴恣翾翔。群鷗心久狎,如何□稻粱? 

(《全唐诗续拾》卷三、《翰林学士集》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图读史·知向谁边——油画《北戴河海滨》
昌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碣石在何处,观海台在哪里?
孟浩然集 辑补
故游忆· 远眺曹操观沧海之碣石山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河北昌黎 碣石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