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方朔的籍贯及“厌次碣石”

(刘玉文)

《汉书·东方朔列传》:“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

 “厌次”常常被误读为“yan  ci”。其实正确的读音应为“yā  ci”。在这里“厌”读作“yā”。《说文解字》:“厌,笮也。” 段玉裁注;“笮(zé)者,迫也。此义今人字作压。” 《广雅》云:“厌,镇也。” 其意同“镇压”之“压”。即古代方士的一种“压胜”巫术,含有“压邪攘灾祈福”之意。杜甫《石犀行》云:“自古虽有压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厌次”春秋战国为齐国地。秦置厌次县,县治在今山东滨州市惠民县桑落墅村北。秦时厌次县辖区范围较大,包括今山东陵县、惠民、阳信、无棣等县境。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 202年)析北部河曲部分置“阳信县”,隋开皇六年(586 年)又割阳信、饶安置“无棣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厌次县,地入棣州。《清一统志》旧志云,“厌次自古凡六徙”。

关于“厌次”的来历,史籍皆云与“秦始皇东游厌气”有关。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一七,云:“厌次县:相传以秦始皇东游厌(ya)气,至碣石,次舍于此,因名之。”《新定九域志·古迹二》;“棣州:无棣城,左氏传曰:赐我先君太公履,北至于无棣。厌次,续汉志云:相传秦始皇东游厌气,至碣石,次舍于此,因为名。”《续汉志》是西晋司马彪所著,司马彪是司马懿的侄孙。这是关于秦始皇“厌气碣石”的最早记载。

《史记·高祖本纪》亦载:“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 应劭注曰:“.若秦始皇东巡以厌气,后刘项起东南,疑当如此耳。” 《前汉高祖皇帝纪》(东汉荀悦撰)载:“占气者云‘山东有天子气’。秦始皇帝乃东游。欲以厌之。”

厌次之“次”是表示大军“宿营”、“驻扎”的意思。《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厌次”说明秦始皇在这里曾驻扎三天或三天以上。由此便知,“厌次”乃是“厌气、次舍”的缩写。

《水经注》: “(厌次)县西有东方朔冢,冢侧有祠,祠有神验。水侧有云城。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齐孝王子刘信为侯国也。”秦代的厌次古城,在今惠民、阳信交界处的桑落墅(大桑落墅村属惠民县,小桑落墅村属阳信县),《读史方舆纪要》云:“ 桑落墅县东南四十里。《志》以此为古富平县治。”又云:“海丰县(即今无棣县),汉阳信县地。…无棣城,县北三十里。相传即春秋时齐之无棣邑。《管子》所谓北至无棣者。”

秦时厌次县治所为什么叫“桑落墅”呢?《武定府志》(明嘉靖版)云:“州东五十里曰永利镇,即桑落墅。相传秦始皇东巡驻跸于此,桑偶落技,因名。” “桑落墅”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始皇置“厌次县”14年后,汉高祖封功臣爰顷为“厌次侯”,食2800户;36年后,孝文元年(前179年)封刘揭为阳信侯,食2000户。 厌次置县60年后,这块土地上诞生了一位“智圣”东方朔(前154-前93)。汉景帝即位后封长女(汉武帝同胞长姊)为阳信公主(嫁于平阳侯曹寿,又称其为平阳公主,后改嫁卫青)。秦厌次置县95年后的汉武帝又步其后尘巡海望祀蓬莱至碣石。隋末“厌次贼”格谦佣兵十万据豆子[卤亢](gang),自称“燕王” ;阳信县盐民高开道率义军横行辽西、北平、渔阳、上谷等地,于武德元年(618)据渔阳称“燕王”,建号始兴,与李渊并立数年(《唐书》有传),看来这一带的“灵气”并没被秦始皇“压”下去。

今无棣县境秦时属于“齐郡厌次县”,既然“厌次县”是因为“秦始皇东游,厌气碣石,次舍于此,因以为名。” 那这里说的“碣石”必然在厌次县附近,秦始皇厌气所至的“碣石”不会跑到据厌次县数千里之外的辽西等地。因“厌气碣石,次舍于此”而置县“厌次”,此“碣石”必在“厌次县”境内。齐郡厌次县境内惟有“无棣碣石”突兀海滨。所以说秦始皇所“厌气”的碣石,就是今无棣碣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鲁地名探究——因无棣山、无棣水而得名——无棣
山东最北边的一个县,人口超43万,名字非常霸气
翻阅历史,滨州市(原惠民地区)竟是如此变迁!
曹操“东临碣石”,碣石山今在哪?
从海边移到陆地上的定海神针——碣石山
山东无棣马谷山即《禹贡》碣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