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宋无棣高僧道圆和尚西天取经事略

大宋无棣高僧道圆和尚西天取经事略

作者:刘玉文

唐玄奘(600664)“西天取经”的故事,在我国已家喻户晓。悟空、八戒、沙和尚也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三百年后,宋代沧州无棣高僧道圆和尚西天取经的故事,因没有小说家的编纂演绎而默默无闻,岂不惜哉!

今滨州市无棣等县境隶属于宋代沧州,唐、五代无棣的开元寺就是鲁北冀南的名寺,五代高僧恒超, 曾于后梁龙德二年(922)住持无棣开元寺。《齐乘·卷四·古迹》称道圆和尚为“五代无棣僧道圆”,道圆和尚也曾在无棣开元寺修持。

高僧道圆,沧州无棣人,后授“三藏”尊号,故称沧州三藏,生卒不详,五代后晋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去西天取经,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二月到西域于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冬,与于阗朝贡使回到故国汴京,往返十八年。

《宋史·天竺国传》载:“乾德三年(965),沧州僧道圆自西域还,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贝叶梵经四十夹来献。道圆晋天福中诣西域,在涂十二年,住五印度凡六年,五印度即天竺也;还经于阗,与其使偕至。太祖召问所历风俗山川道里,一一能记。四年,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诣阙上言,愿至西域求佛书,许之。以其所历甘、沙、伊、肃等州,焉耆、龟兹、于阗、割禄等国,又历布路沙、加湿弥罗等国,并诏谕其国令人引导之。开宝后,天竺僧持梵夹来献者不绝。”

《宋史·于阗国传》载:“乾德三年(965)五月,于阗僧善名、善法来朝,赐紫衣。其国宰相因善名等来,致书枢密使李崇矩,求通中国。太祖令崇矩以书及器币报之。至是冬,沙门道圆自西域还,经于阗,与其朝贡使至。”

《佛祖统纪·卷第四十三》(宋·沙门志磐撰)载:“(乾德)三年,沧州沙门道圆,游五天竺往反十八年,及还,偕于阗使者至京师,献佛舍利贝叶梵经。上召见便殿问西土风俗,赐紫方袍器币。”

《宋会要辑稿·释道二》:“传法院,旧曰译经院,太祖乾德三年十二月,沧州僧道圆诣西域还,表献贝叶梵经四十二夹。道圆晋天福中往,在涂十二年,住天竺六年,还经于阗,与其使偕至。太祖召问所历山川道里,赐紫衣、器()[],馆于京寺。”《宋会要辑稿·藩夷四》记载大致相同“宋乾德三年,沧州僧道圆自西域还,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贝叶梵经四十夹来献。道圆天福中诣西域,在涂十二年,住五印度凡六年,五印度即天竺也。还经于阗,与其使偕至。太祖召问所历风俗山川道里,一一能记。”

《宋高僧传》卷三,载:“……有梵僧法护、施护同参其务,左街僧录智照大师慧温证义。又诏沧州三藏道圆证梵字,……笔受证义诸沙门各赐紫衣并帛有差。御制新译经序冠于经首。”

《北宋太平兴国寺译经院—官办译场的尾声》(作者:修明)记载:“乾德三年(965),沧州道圆游五印往返十八年,偕于阗使者回到京城,太祖就在便殿召见,垂问西土风俗。”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建隆二年(961年)二月,沧州僧道圆自天竺学法回到于闻,为当地沙弥传戒。后与于闻使臣一起回到敦煌。”

宋代道圆和尚与唐玄奘的经历,何其相似乃尔!

二人取经历历程相同:都是往返18年,道圆取经历时是947965年,玄奘取经历时为627645年;

往返路线基本相同:都是取道“丝绸之路”南线,并都在于闻讲经授徒;

载誉回京待遇相同:玄奘收到唐太宗召见,道圆受到宋太祖召见并都向当今皇帝献佛经佛像;

二人都被佛界授予的尊相同:都被授予“三藏”法号,玄奘史称“唐三藏”,道圆称之为“沧州三藏”;

二人归国后从事的佛事相同:都虔心译经,玄奘在慈恩寺译佛经,道圆在太平兴国寺译佛经;

二人都被当今皇帝都询问事项相同:均为所历风俗道里山川情况,所不同的是唐太宗召见玄奘时,玄奘叙述了一路上的见闻,唐太宗听得津津有味,要求他把旅途见闻写下来,于是玄奘口述、由弟子辩机笔录撰成《大唐西域记》一部名著;而“(宋)太祖召问所历风俗山川道里,一一能记。”是否形成专著尚未可知,或已散失未能传世。

有记载,道圆还曾在临淄西天寺任主持,《齐乘·卷四》“阿育王塔,临淄城西”条,引《齐记补》云:“唐太和(827-835)中建寺,五代无棣僧道圆居之”。“西寺晓钟”曾是“临淄八景”之一,【淄博文明网】载《鲁中晨报》《西寺晓钟今安在?》一文中云:“五代时期(907年—960年),无棣人、高僧道圆任此寺住持,与赵匡胤有交情。”

可惜的是,为什么没有人根据咱无棣高僧道圆西天取经的事迹演绎为小说、曲艺节目呢? 可能是因为唐代的小说《独异志》、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都是以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为题材,再对道圆事迹进行文学加工创作未免有重复之嫌。但无论如何,宋代沧州无棣出了个西天取经的道圆和尚,也足以使而今的乡亲们引以为自豪。倘若有志于此者,编纂一部宋版沧州三藏法师《大宋西游记》,不亦乐乎!

【附】道圆和尚天竺取经的相关记载

1、《宋史·外国传六·天竺国》载:“乾德三年(965),沧州僧道圆自西域还,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贝叶梵经四十夹来献。道圆晋天福中诣西域,在涂十二年,住五印度凡六年,五印度即天竺也;还经于阗,与其使偕至。太祖召问所历风俗山川道里,一一能记。”

2、《宋史·于阗国传》载:“乾德三年(965)五月,于阗僧善名、善法来朝,赐紫衣。其国宰相因善名等来,致书枢密使李崇矩,求通中国。太祖令崇矩以书及器币报之。至是冬,沙门道圆自西域还,经于阗,与其朝贡使至。”

3、《佛祖统纪·卷第四十三》(宋.沙门志磐撰)载:“(乾德)三年,沧州沙门道圆,游五天竺往反十八年,及还,偕于阗使者至京师,献佛舍利贝叶梵经。上召见便殿问西土风俗,赐紫方袍器币。”

4、《宋高僧传》卷三的“或曰”:“……有梵僧法护、施护同参其务,左街僧录智照大师慧温证义。又诏沧州三藏道圆证梵字,……笔受证义诸沙门各赐紫衣并帛有差。御制新译经序冠于经首。”

4、《北宋太平兴国寺译经院——官办译场的尾声》(作者:修明)

 “乾德三年(965),沧州道圆游五印往返十八年,偕于阗使者回到京城,太祖就在便殿召见,垂问西土风俗。”

5、《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建隆二年(961年)二月,沧州僧道圆自天竺学法回到于闻,为当地沙弥传戒。后与于闻使臣一起回到敦煌。”

6、《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 乾德三年(乙丑,965)》

(十一月)戊午,甘州回鶻可汗與于闐國王及瓜、沙州皆遣使來貢方物。先是,沙門道圓出遊西域二十餘年,於是,與于闐朝貢使者俱還,獻貝葉經及舍利。癸亥,上召見之,問其山川道路及風俗,一一能記,上喜,賜以紫衣及金幣。

7、文献通考卷三百三十八·四裔考十五

宋乾德三年,沧州僧道圆自西域还,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贝叶梵经四十夹来献。道圆天福中诣西域,在涂十二年,住五印度凡六年。五印度即天竺也;还经于阗,与其使偕至。太祖召问所历风俗山川道里,一一能记。四年,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诣阙上言,愿至西域求佛书,许之。

8、《宋会要辑稿·释道二》:“传法院,旧曰译经院,太祖乾德三年十二月,沧州僧道圆诣西域还,表献贝叶梵经四十二夹。道圆晋天福中往,在涂十二年,住天竺六年,还经于阗,与其使偕至。太祖召问所历山川道里,赐紫衣、器币,馆于京寺。四年三月,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请游西域取经,各赐钱三万遣之。自是往取经者颇众。”

9、《宋会要辑稿·藩夷四》记载大致相同“宋乾德三年,沧州僧道圆自西域还,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贝叶梵经四十夹来献。道圆天福中诣西域,在涂十二年,住五印度凡六年,五印度即天竺也。还经于阗,与其使偕至。太祖召问所历风俗山川道里,一一能记。”

10据敦煌写本S. 6264《于阗天兴十二年(961)道圆授戒牒》称:“南阎浮提大宝于阗国匝摩寺八关戒牒。受戒弟子曹清净牒……授戒师:左街内殿讲经谈论兴教法幢大师赐紫沙门道圆。”(商务印书馆编:《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华书局,1983年,第238页。)由此看来道圆驻足于阗期间,在那里被授予“左街内殿讲经谈论兴教法幢大师”的称号。

11、 在近代名僧印光法师的记录中,晋代有个天竺和尚游历到杭州,登上南高峰,远眺美景若有所会,于是掏出一颗舍利,交给了有德望僧道圆。道圆将舍利交给了当时的吴越国王钱元,后者于是建造了一座宝塔——高七层,通计十丈。其规模制度,精妙绝伦。文中的道圆,乃是后晋名僧,河北沧州人,也曾像唐玄奘远赴西域取经。(杭州《都市周报》:《杭州城市秘境:宝塔消弭云烟》2010·3·18

12、西寺晓钟今安在(淄博文明网/鲁中晨报)

西天寺,最初建于十六国后赵石虎当政时期(336年—349年),初名兴国寺。到了北魏(386-557年)时期,统治者在寺后修建大石佛。唐代太和中期(831年前后),寺院进行了重建。五代时期(907年—960年),无棣人、高僧道圆任此寺住持,与赵匡胤有交情。赵匡胤曾来临淄拜访道圆,中午在七级塔下的阴凉地里休息,结果塔影不随时间移动,一直为赵匡胤遮荫(所谓“日影不移”)。北宋初年(960年之后),道圆取贝叶经、舍利,到开封见赵匡胤。赵想把舍利留在宫内供奉,道圆没有同意,仍带舍利回到临淄。后来,赵匡胤遵守诺言,命赵普等人重建了舍利塔(据说有十二层或十三层)。北宋祥符中期(1012年左右),寺名改为“广化寺”。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僧性忻复名“兴国寺”。后来,又将兴国寺的南半部分,称为“广化寺”。元代惠帝至正年间(1356年),寺院毁于兵火。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临淄僧人义温(娄子村人,刘姓,号玉岩),在广化寺旧址上重修寺院,名“广化西天寺”,又名“西天寺”(百姓俗称为“西寺”)。

13、《齐乘》载:“阿育王塔。临淄城西。…齐记补云,唐太和中建寺,五代无棣僧道圆居之,与宋太祖有旧,加号“盖国大师”,塔增为十二级。因道圆向宋太祖进献过佛舍得等圣物。

14《玉芝堂谈荟》卷二十 明徐应秋撰

马氏通考云,宋干徳三年,沧州僧道圆自西域还,得佛舍利及贝叶经四十夹。道圆自天福中徃西域,在涂十二年,住五印度凡六年。五印度即天竺也。太祖召问五印度风俗山川道里一一能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真实的唐僧有多惨?死后仅剩头颅,头骨被外国偷走,后被三国瓜分
续高僧传——卷二
这和尚是混血儿,发明许多词语至今还在用,舌头被供奉至今
魏晋南北朝时的佛教
唐僧(玄奘)取经的真实故事
唐僧其实是个“偷渡者”?放在现代社会,他要被枪毙800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