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廷玉杂剧《看钱奴》研究综述
郑廷玉杂剧《看钱奴》研究综述
作者:毋燕燕|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 所属期数:第1期

                 

  要:元杂剧《看钱奴》是郑廷玉的代表剧作,目前对该剧的研究主要把视角集中在该剧宗教色彩、中西人物形象对比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中西文化观念、戏剧美学比较等方面的研究层面上。通过对《看钱奴》一剧研究现状的梳理,希望今后的研究者换一种视角和方法,探讨该剧本身的内在思想价值和形式层面的艺术。

 

关键郑廷玉;《看钱奴》;研究综述

   

    郑廷玉的《看钱奴》杂剧(全称《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典喜剧之一,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因《看钱奴》一剧具有较浓的宗教色彩,对该剧本身内在的价值和艺术形式层面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前人的研究往往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钱奴》中贾仁形象的比较研究

 这方面研究主要是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郑廷玉《看钱奴》中的贾仁是中国吝啬鬼形象的典型,因此,20世纪末以及本世纪初的许多文章多从这一角度出发,把贾仁和西方文学中的一些著名的吝啬鬼形象进行比较,认为他们既有共同特点——吝啬、贪婪,但又同中有异。以此为出发点,往往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

贾仁与莫里哀《悭吝人》(又名《吝啬鬼》)中的阿巴公、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一样,悭吝是他们身上的共同特点,但是贾仁在吝啬金钱的同时还有一点人情味,还懂得疼爱自己的儿子,阿巴公、葛朗台、夏洛克却为了金钱而六亲不认,完完全全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异,与各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张玉雁在《金钱扭曲下的亲情关系——<悭吝人>与<看钱奴>中的父子关系的异同原因探》 [1]中认为:贾仁与阿巴公是古典喜剧中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但俩人在与其儿子的情感关系上可谓泾渭分明,一个是和睦温情,一个则反目成仇。其原因是:金钱在社会生产关系发展中所起到的不同的支配作用、不同的民族伦理观念、不同的价值观取向。此外,蒋前的《西方的吝啬鬼和东方的看钱奴——试论葛朗台和贾仁》[2]、谢翠玉的《谈中西方喜剧中的吝啬鬼形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性格特征》[3]、张皎玲、李朝霞的《葛朗台与贾仁》[4]、师华《两部讽刺戏剧  两种文化信息——<吝啬鬼>与<看钱奴>之共性和个性》[5]等论文也均持有这一观点,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这里就不一一论述。

     2主题、立意的差异

   《看钱奴》与《悭吝人》、《威尼斯商人》、《欧也妮·葛朗台》的题材和主题,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贾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守财奴形象,阿巴公、夏洛克、葛朗台则是资本主义的吝啬鬼的典型,前者具有浓郁的宗教迷信色彩,后者则具有一定的人文主义气息,所以郑廷玉笔下贾仁的形象塑造注重体现人的共性,而其他三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侧重体现人的个性。

    持有这一观点的代表文章有:王丽丽、王向辉的《异彩纷呈  殊途同归——<威尼斯商人>与<看钱奴>的比较研究》[6]、张玉雁《试论<悭吝人>与<看钱奴>在主题立意上的异同》[7]、吴景艳《贾仁与阿巴公喜剧性格的比较》8、胡健生《东方的守财奴与西方的悭吝人——中外戏剧中的吝啬鬼形象塑造艺术异同论略》9等等。

    3中西戏剧观念的差异

    《看钱奴》中的守财奴形象和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都是采用漫画式的幽默、夸张手法凸现出来,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但在戏剧观念方面,它们还存在很大的不同。席占强在《丑陋人性的再现——<看钱奴>与<吝啬鬼>的比较,兼谈中西戏剧观念之异同》[10]一文中认为:中国的戏剧重抒情,注重体现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人们在社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文笔功力重在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心理感受;西方的戏剧观念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注重情节,动作,戏剧往往靠讲述表达事物的情况,靠动作推动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看钱奴》这一古典戏曲在结构上可以说是音乐结构与故事结构的组合,构成既“俗”又“雅”的特色,而《吝啬鬼》主要通过动作表象去探索人物的心态,单以动作来构成剧情。

    此外,彭书麟在《中西悭吝人两种戏剧美学观的形象外化——郑廷玉<看钱奴>和莫里哀<悭吝人>比较研究》[11]一文中通过对两部喜剧的比较,他认为:中西方都强调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但相对而言,中国偏重于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美与善的结合,强调美的教化作用;西方偏重于美学与哲学的统一,美与真的统一,强调美的认识功能;中西方都强调主体与客体,表现与再现的和谐统一,但相比之下,中国是侧重于主体的表现美学,西方是侧重于客体的再现美学。这些特点都体现在中西方古典艺术包括戏剧艺术之中

以上的各种观点只是着眼于《看钱奴》中贾仁形象与西方吝啬鬼形象的比较,以及产生这种不同性格的原因。并没有对《看钱奴》这一客观存在的文本进行深刻的分析,它自身存在的意义、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很少有人去探究。

    二、《看钱奴》一剧宗教色彩的研究

长期以来,对郑廷玉及其杂剧研究的人和文章寥若晨星,对其剧作的思想意义评价亦偏低,尤其是对剧中的宗教描写,往往得不到公允的评价。

《看钱奴》一剧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对此剧持公允评价的人承认“就剧本客观效果来看,作者对社会不满,憎恨强烈感情占了上风”但同时又指出,剧中让“神灵当了正面人物,……这就冲淡了剧本的战斗意义,减弱了人物的真实性。作者这些落后的宿命论观点,应严格的批判。”[12]有的则因《看钱奴》充斥着宗教描写而全盘否定它的主题思想,甚至连它的人物刻划也加以非议,其理由是“守钱奴贾仁的细节描写越典型,讽刺越尖刻,这种命由天定的宿命论思想便越突出。”[13]宗教色彩的浓郁难道就能否认《看钱奴》一剧的内在价值吗?

针对这一问题,任全高李克和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任全高在《论元曲家郑廷玉的杂剧——<看钱奴买怨家债主>》[14]一文中认为:《看钱奴》的思想内容是复杂的,从作者看,郑廷玉此剧,是为了宣扬因果报应的思想,并企图由此起到惩恶扬善的作用从作品看,存在着浓厚的祸福在天,贫富前定的宿命论思想,尽管在宣扬神佛威力的同时,又有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对为富不仁、贪婪财主的讽刺揭露,但这一切可归结为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但《看钱奴》的精华是对为富不仁者的嬉笑怒骂式的讽刺、对是非颠倒的社会现象的批判此外,任先生还对此剧中所用讽刺手法进行了分析。李克和的《元杂剧<看钱奴>之我见》[15]认为:不能因为郑廷玉的《看钱奴》中有宗教描写就认为他的思想价值就不高,其实他是借寺庙这个道德法庭,神灵这个刚正不阿的法官,依照释典儒宗,对贾仁的累累罪行,对元代社会的种种罪恶的审判。郑廷玉只不过是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从释典、儒宗中剪取了他所需要的道德原则来批判元代社会。

《看钱奴》中的宗教色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就否定其应有的价值。我们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该剧中的宗教思想,不能要求历史人物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那么,生活在当时社会的郑廷玉难免不受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加之,面对暗无天日的生活,当心中的压抑无法发泄时,只能回归到宗教,希望人们能对神灵有所敬畏,提高道德水平,使社会少一些不公平,少一些邪恶。这些是我的一点想法,目的是希望以后的研究不要纠缠在这个问题上,而是把更多的视线集中在这部作品的内在价值和艺术形式上去。

    三、《看钱奴》改编及改编后的评论 

  《看钱奴》一剧现在被改编成豫剧和昆曲,成了当今戏剧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相应的也出现了一些剧评。

俞润生《两个<看钱奴>今古不一样》[16]一文认为:元人郑廷玉《看钱奴》,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相当的地位但迷信成分极其浓厚。苏位东先生对原作改编时,采取了“砍头去尾留中段”的手术,即去掉第一折和第四折,把第二、第三折丰富和发展,使《看钱奴》讽刺喜剧的特点更加突出,更具有时代意义。  

新编讽刺喜剧《看钱奴》做到了三省略、三增强,强化了喜剧效果,更具有现实意义。此外,于质彬《昆曲走向观众的有益尝试——新编昆剧<看钱奴>漫评》[17]、苏位东《古典名剧<看钱奴>改编札记》[18]叙述了自己改编《看钱奴》时的体验和想法。

    四、《看钱奴》对后世文艺创作的影响

 郑廷玉的《看钱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讽刺喜剧,它辛辣的讽刺艺术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明代徐复祚的杂剧《一文钱》、明代凌濛初的话本《初刻拍案惊奇》第三十五“智诉穷汉暂掌别人钱,看财奴刁买冤家主”,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明显的受郑廷玉《看钱奴》一剧的影响,可见《看钱奴》一剧的内容和艺术技巧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这方面的代表文章有马晓霓《元杂剧<看钱奴>对后世文艺创作的影响》[19]

 小结:

 以上这些是笔者搜集整理的关于《看钱奴》一剧的研究现状。前人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对该剧本人物形象、宗教色彩方面的研究上,虽然也涉及到剧中一些表现手法的论述,但还是支离破碎,零零散散的,即使某篇文章触及到该剧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大都是三言两语的粗略概括,实属遗憾。《看钱奴》作为一部古典讽刺喜剧,真真切切的反映了日常生活中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在冷眼旁观剧中的人物时,我们会情不自禁的发笑,又会情不自禁的扪心自问、自我反省,这或许就是这部喜剧生命如此长久的原因

 通过对目前学术界对该剧研究成果的梳理,我认为对该剧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研究:

    1、探讨该剧中“笑”的艺术魅力,以“笑”为点,挖掘中国古典喜剧精神的实质;

 2、《看钱奴》具有浓厚的因果报应色彩,但反映了当时人的心理和精神世界,是否可以从宗教的角度,客观、公平的评价该剧中宗教色彩的积极作用,不要让人一看到有因果报应就对此剧的思想内容产生偏见;

 3、剧中的贾仁是中国吝啬鬼的典型形象之一,但他身上那种由于过分节约的吝啬,如今还在许多父辈身上存在,是否可以探讨这种心理的渊源以及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以上这些是我对《看钱奴》研究的一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希望研究者参考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张玉雁金钱扭曲下的亲情关系——《悭吝人》与《看钱奴》中的父子关系的异同原因探[J]焦作大学学报2008(2)

[2]蒋前西方的吝啬鬼和东方的看钱奴———试论葛朗台和贾仁[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3]谢翠玉.谈中西方喜剧中的吝啬鬼形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性格特征[J]戏曲文学,2005(6)

[4]张皎玲,李朝霞葛朗台与贾仁[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5]师华两部讽刺戏剧 两种文化信息——《吝啬鬼》与《看钱奴》之共性和个性[J]外国文学1993,(1).

[6]王丽丽王向辉异彩纷呈、殊途同归——《威尼斯商人》与《看钱奴》比较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4,(4).

[7]张玉雁试论《悭吝人》与《看钱奴》在主题立意上的异同[J]当代戏剧2006(3)

[8]吴景艳贾仁与阿巴贡戏剧性格比较[J]戏曲艺术1984(2)

[9]胡健生东方的守财奴与西方的悭吝人——中外戏剧中的吝啬鬼形象塑造艺术异同论略[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2,(4.

[10]席占强丑陋人性的再现——《看钱奴》与《吝啬鬼》的比较兼谈中西戏剧观念之异同[J]河池学院学报1990,(4.

[11]彭书麟中西悭吝人两种戏剧美学观的形象外化——郑廷玉《看钱奴》和莫里哀《悭吝人》比较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12]熊立华论郑廷玉的杂剧[N]光明日报1961-0717

[13]黄士吉元杂剧作法论[M]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  

[14]任全高论元曲家郑廷玉的杂剧——《看钱奴买怨家债主》[J]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15]李克和元杂剧《看钱奴》之我见[J]湘潭大学学报1986,(2.

[16]俞润生两个《看钱》今古不一样[J]东南大学学报2004,(1.

[17]于质彬昆曲走向观众的有益尝试——新编昆剧《看钱奴》漫评[J]中国戏剧,2000,(3.

[18]苏位东古典名剧《看钱奴》改编札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4,(1.

[19]马晓霓元杂剧《看钱奴》对后世文艺创作的影响[J]戏剧文学2007,(12.

作者简介:毋燕燕1984——),女,陕西铜川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08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钱奴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这位梁山好汉不管做什么,都被说成吝啬,被冤枉了半辈子
北京青年报:《吝啬鬼》看《悭吝人》 两种戏剧语言 一部法国经典
欧洲四大吝啬鬼
世界四大吝啬鬼,你最佩服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