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阳后反复发热、咽喉痛,一定不要做这2件事(附参考中成药)
userphoto

2023.06.01 内蒙古

关注
最近接诊了大量的二阳患者,我遇到的案例中,有很多人都不是一直发烧,而是反复烧。

原本已经退了烧,但过个半天又烧起来。常常是早上、上午正常,下午晚上开始升温,有的人会缠绵反复好几天。

在我看来,这些二阳患者,大多数都属于中医上“湿温病”的类型。

这类型的表现通常有:

1、一开始可能有怕冷、头痛,酸痛、浑身没劲儿、困倦等状况。

2、常常伴随一些胃肠方面的不舒服,比如恶心,不想吃饭,呕吐,腹泻,腹痛等等。

3、发烧通常是“午后发热”,也就是下午3~5点左右开始发热,晚上逐渐升高,第二天早上退烧。这是因为湿邪属于阴邪,所以在一天当中属于阴分的下午晚上开始严重。

4、有些人是有咽喉红肿痛,吞咽的时候像吞刀片一样疼。有的热不重的呈现是咽部异物感、吞咽总感觉有点障碍,不顺畅。

5、舌象一开始有可能是白厚腻,铺满的(湿),但是同时舌边、舌尖会发红,或者舌苔下有很多小红点(热)。

如图▼


如果再发展几天,舌象可能是这样:舌质红,苔厚腻,上面有一层黄色(湿热重)。

如图▼


“湿温病”,其实就是湿邪和热邪搅和在一起,难解难分,所以烧退不彻底,反反复复缠绵难愈。



如果有湿又有热,
那一定要避开两个误区

 · 误区一:盲目发汗。

因为很多人觉得自己有怕冷、浑身痛,就以为是风寒感冒,会用发汗的方式去退烧。但实际上,湿温病的感冒是有热证,又有湿。

一旦夹了湿,那个性质就是很黏腻的,它又与热邪混合,难解难分。单纯发汗,不仅没法祛湿热,还会让热加重。

最近接诊的一个小朋友,就是因为一开始家长以为是风寒感冒,用了九味羌活丸,捂被子睡觉出了一身大汗,结果第二天烧没退,反而越来越高。又吃了美林,第三天又反复烧起来。

等我接诊时,小女孩舌苔已经白厚腻满布,舌头偏干,舌质红,整体的热象已经更盛,明显缺乏津液了,相对处理的难度就比一开始要大一些。这就是错误发汗的结果。

请记得,湿温病别这样发汗:捂厚被子睡觉,泡脚出汗;或者使用辛温类药物,如: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等。使用布洛芬等退烧药也属于此类。


 · 误区2:盲目清热。

一看到咽喉痛,就以为是上火,然后用各种清热解毒的药物。

为什么清热是错的?因为这个热和湿捆绑在一起,单独清热,没有祛湿,热就没法彻底清理掉。

清热的方式可能会暂时缓解症状,但是会伤到身体的阳气,阳气弱了,湿邪就更容易顽固难祛除。

我也遇到很多这样的案例,因为用错了清热药,导致舌苔更厚腻了,发热或者咽喉痛更重,病程延长了。有的一开始只是咳嗽,后面出现了喘的问题、腹泻的问题,还有心慌、胸闷、嗜睡厌食,这个就是正气被伤了,体质也变差了。

请记得,湿温病别这样清热:比如吃连花清瘟胶囊、蓝芩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抗病毒颗粒、板蓝根颗粒、鱼腥草颗粒等。

说完了误区再说说到底该怎么办。



又湿又热
一定要先祛湿

针对这类湿温病,最重要的是用一些化湿的药物,让湿和热先分离,湿祛除了,热就好办了。

下面建议这几种方法:

1、藿香正气口服液塞肚脐
(最适合小孩子)

藿香正气液主要作用是芳香化湿,蘸棉球塞肚脐可以让藿香正气液的药物从肚脐被吸收,很温和地达到化湿、缓解胃肠不适的作用,也对退烧有帮助。

适合的状况:发热表现为“午后发热”,且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厌食等胃肠不适的。舌苔白厚腻满布,舌边尖红或有草莓点。

对于小孩子,这个操作是相对最温和安全,也不太考验辨证能力的。


2、藿香正气口服液+六一散
(清上中下三焦的湿热)

藿香主要化的是中上焦的湿,六一散可以淡渗利湿,还能清热,它让偏下的湿热往下排。这样配合,会让全身的湿热祛得更彻底。

如果同时热证很明显,比如呼出的气是热的,鼻涕是黄的,痰也是黄的,口干口渴,那么可以再搭配银翘解毒颗粒。(或者也可以换成金银花露)

适合的状况:舌象明显有湿,舌头红,上面有红点的。

注意:脾虚和阳虚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甘露消毒丸
(适合刀片嗓、咽喉痛)

甘露消毒丸,可以让湿和热分离,清热祛湿,它可以退热,里面有连翘、射干、薄荷这类 ,利咽清热的效果也不错,对于湿温病导致的“刀片嗓”效果很好。

适合症状:有明显的湿热证据,同时咽喉红肿痛。

注意:脾虚和阳虚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4、保济口服液
(伴随胃肠不适)

保济口服液祛湿、解表、和中。主要针对调理中焦脾胃的湿热,有消食的效果,对于湿热导致的脾胃问题效果较好。

适合二阳期间伴随着腹痛、泛酸打嗝、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状况的人群。

注意:脾虚和阳虚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5、针对反复发热的退热方


组成:大豆黄卷8g,蚕砂8g,薏苡仁10g,茵陈6g,炒冬瓜子8g,白豆蔻6g,淡竹叶6g,青蒿6g,金银花6g,生谷芽10g,芦根8g。(此为3-6岁用量,1-3岁减半)。

这是我临床上最近用得比较多的方子,很适合湿温病,反复发烧的情况。组方中删减了比较猛烈的成分,大多属于药食同源的药物,性质温和,相对适合大部分人。

方中大豆黄卷、蚕砂化湿浊力度较强;冬瓜子、淡竹叶、薏苡仁淡渗利湿,使湿从下走;白豆蔻、大豆黄卷、蚕砂芳香化湿,湿湿从上化;茵陈、青蒿、芦根利湿清热;金银花清热;生谷芽顾护脾胃。可以使湿与热分离,湿散热退。

用法:水泡15分钟,熬煮两次,第一次5分钟,第二次15分钟,两次药汁混合,一天分三次服用。

适用状况:湿温“午后发热”,反复数日,缠绵难退者。舌苔白厚腻满布,舌边尖红或有草莓点。

禁忌人群:脾胃虚弱及阳虚者禁用!对动物药有过敏史者禁用!

上面的几种药方,选择一种适合的即可。通常这样把湿热祛除之后,一般体温就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咽痛咳嗽腹痛恶心等症状也会消失,且不会反复迁延,也不会造成一些后续问题。

这些药物相对是比较温和安全的,但如果出现高热持续不退,或者连续发热超过3日,自己无把握正确辨证的,请及时找专业医生就诊。


作者简介:杨恺,执业医师,羊爸爸中医诊所坐诊医生。擅长治疗儿科、妇科、内科常见疾病,尤其对于小儿各类发热、咳嗽、鼻炎调理有一定心得。羊爸爸“鼻窍通,全身松”课程主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冒的种类
使用甘露消毒丹的成与败——医案3则
流感丨看看中医大夫怎样治疗?
中成药讲解——双黄连口服液
【芹菜专栏】藕教大家治感冒——希望大家身体健康!
注意!这些常见药仅一字之差,但功效不同,吃错要命!别买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