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下的“老子注”玄学化突出,而诗歌化的后果更是以辞害意世传《道德
当下的“老子注”玄学化突出,而诗歌化的后果更是以辞害意
世传《道德经》文本,定型于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方仙道开山祖师河上公。魏晋时期,经学家王弼的《老子注》从河上本校勘而来,这两种版本《道德经》,分别带有方仙道家和玄学家的思想倾向,影响深远。
此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直至宋明理学,在两千多年的老子文化发展史上,炼养和玄学,尤其是魏晋玄学思潮,成为“解老注老”的主流。
传本《道德经》的“道可道”章排在道经“第一章”的位置,而战国时期韩非子的《解老》和楚简本《老子》,“道可道”一章不是后排就是没有。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轪侯墓,出土了包括两种帛书《老子》在内的大量先秦古籍,1993年,考古学家在湖北荆门发掘了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环渊(?)墓。对于这两次大批量集中发掘的文物,饶宗颐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
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内容编排与文本结构,专家们认为:《老子》文本因时而变,比如:具有断句性质的虚词被删掉;文本内容愈来愈整齐而对仗,文学化、诗歌化倾向愈来愈明显,早期古朴从容而舒缓的散文式行文风格,通过删改文字,变得急促而直白,结果造成断句随意,核心思想被弱化和转移,玄学化、宗教化意味冲淡了《老子》本意。
帛甲本《老子》不避讳刘邦,更不避讳刘恒、刘弗陵,这说明帛书应该抄写于西汉之前,其母本应源于战国时期。而楚简本《老子》直接把抄写年代上推到公元前500至400年间。
当然,版本流变的是一个复杂的思想文化演化过程,不等于说文本就是河王二人篡改的,
以《老子》第一章为例,属概念天地与种概念万物的混乱,造成“有”与“无”的分裂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1、传本《道德经》没有表示断句的“也”字,因此断句可以各以己意,河上公断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唐代李约断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王安石、司马光对“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断句为: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8个断句性质的虚词“也”,直接杜绝了随意断句的可能性。
2、传本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用来定义“天地”之始,“有名”用来定义“万物”之母,把“天地”这个“子概念”,从“万物”的“母概念”中剥离出来,等于认为“先天地,后万物”,更与“两者同出”的表述形成逻辑冲突。
传本《道德经》的编校者忽略了河王的注文,比如王弼注: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为万物母也。可见王弼原文不是“天地”与“万物”并举,只有“无”“有”相对于同一个事物“万物”而言,才能与“两者同出”一致。
在《老子》中,“恒”“常”并存,但用法不同。在叙述句中,“恒”通常用作修饰副词,比如“恒道”、“恒德”、“恒名”、“恒善救人”等等,表达的是“独立而不改”始终如此的大道属性,不能用作名词。但《还吾老子》的作者沈善增把“恒”作为名词概念“实在”,“道”却成了“恒”的一部分,最是莫名其妙。
而“常”则通常作为名词,比如:“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袭常”等,表达的是稳定持久的道理或状态。
3、“恒无欲”和“恒有欲”被错断成“恒无,欲以”,“恒有,欲以”,把“无欲”、“有欲”硬生生地割裂开来,造成章句的支离散乱,给后人断章取义、各取各需埋下伏笔。
4、为了使“以观其所徼”跟“以观其妙”形成偶句,传本删掉了“以观其所徼”的“所”字,使动词“所徼”变性为名词。
而河上公、王弼的注文却有“所”这个字,河注:常有欲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有了“所”字,就由简单的陈述句变成了对事物“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分析表达。
5、帛书《老子》的文本,是“两者同出”,《道德经》在“两者”之前加了个“此”,把“两者”局限在了与“此”字紧密相连的“妙与徼”,将老子的开放性思维局限在了“此两者”之内,排除了“此两者”之外的其他可能性,比如“母”与“始”、“无”与“有”等。
6、传本是“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帛书是“异名同谓。玄之又玄”,前者表达的是“两者”都是“玄”;后“两者”指向同一个目标,表示的是“微妙之中有微妙”,众妙无穷。
大意:
世俗认识上的一切可道之道、可行之道,都不是恒常之道,一切可名、可称之名,都不是恒常之名。无形无名是万物的原初状态;有形名时,它是万物的母亲 。
始终“无欲”,可以静观万物原初萌动的微妙;始终“有欲”,可以动观万物之所以殊途同归的原因。
“始”与“母”同出于道,不同的名称指向同一个道,但“始”与“母”都不是其真名,所以说道杳冥又杳冥,是“妙无”和“徼有”的来处。
#老子道德经##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调整《道德经》第一章的理解方向,就别想领悟《老子》的真相
《德道经》与《道德经》有区别吗?谁是原著?看完后明白了!
心本《德道经》上篇《德经》,纠正世传版本《道德经》众多谬误
1_034. 【老子】道德经最佳版本推荐---汉初 帛书版(清一句读版)
心本《德道经》校正今本《道德经》:上善似水,静而得道
16章心本《德道经》校正今本《道德经》:虚极静笃,没身不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