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糊涂医的中医扫盲——阴虚vs阳虚,——“阴阳”他说 学习中医 —— 四诊八纲一把“明师” ...
中医扫盲——阴虚vs阳虚
网友Q告诉我,他看了不少中医,有的说他是阴虚,有的说他是阳虚,所以给他开的药也五花八门莫衷一是,问我他究竟是阴虚还是阳虚。这个文章就解决这个问题。
按照“糊涂医治糊涂病”的观点,阴虚与阳虚,其实是一个将错就错的说法(怪不得天下庸医何其多!)。我知道我的这个观点,会让今天的中医名人们抓狂,但得古传中医真传的人会明白,阴阳之说,并不是大家平常听到的那回事儿。但我还是得对大家做一下中医扫盲,先讲大家平常听到的是啥玩意儿,再点一下古传中医怎么看阴阳。
我们先来看看阴阳学说是怎么来的。
按学界目前的说法,阴阳的概念,起源于老祖宗对自然万物的观察。“阴”原来是指山坡背着太阳光的阴影部分,而“阳”则是指山坡对着太阳光的光明部分,后来这一概念就被用来描述带有“相反”性质的事物。比如,日夜、动静、男女、雌雄、凉热等等。道家更是把圣人在《道德经》里说的“道生一,一生二”的“二”,认为就是“一”生出了“阴”和“阳”,并演绎出一系列阴阳理论。自陈抟老祖把太极图传世之后,道士们便喜欢在自己的衣服上或帽子上画个太极图,表示那是他们对宇宙万物透彻理解的标志。因为这篇文章是在扫盲,我干脆也解释一下大家常见的这个太极图的意思。
先从陈抟老祖说起吧。为什么称他为“老祖”呢?因为他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硬是活到118岁才羽化而去(公元871~989年),而且他老人家常常一睡就是几个月,“冬眠”起来没完没了,“老”睡觉:)我在前面文章里提到的“睡仙大法”,其“法脉”便可以追溯到这位爱睡觉的祖师爷:)
陈抟老祖把太极图传给了他的徒弟种放先生,种放先生把太极图传给了他的学生周敦颐,这位周老爷子大家都很熟悉,中国理学的开山祖师,写《爱莲说》的哥们。就是这哥们把太极图公之于众的。《宋史·道学传》说他“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说的就是他继承了陈抟老祖睡觉的功夫和太极图等绝学。
为什么说太极图是绝学呢?因为它隐藏了太多的宇宙秘密了!
大家看,一个大S(呵呵,不是现在的明星:)把一个大圆分成了两半,它说的就是,由“道生一”的“一”化生出了“阴”和“阳”这二种东西,用两个“鱼”来表达,黑的叫“阴鱼”,白的叫“阳鱼”。阴鱼头,有一个阳鱼“眼”,这就表示“阴中有阳”、“孤阴不生”,同理,阳鱼头的阴鱼“眼”,表示“阳中有阴”、“独阳不长”。阴鱼头,即阴最旺盛的地方,一点点阳的尾巴开始升起(记得我前面文章里提到的“一阳来复”吗?)这就叫“阴极生阳”,同理,阳鱼头的尽头接着阴鱼的尾巴,就叫“阳极生阴”——这说的是“物极必反”的大道之理。阴鱼与阳鱼互相依存,这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能真正把握阴阳的人,就是真正得道的人!现在中医界也好,养生界乃至各种修炼界也罢,很多名气很大的人,也未必知道这些秘密,我今天简单点一下,供养大家!以后大家听说这个大师那个大师的,你就看他能否把握阴阳,就知道他是不是悟道了,免得跟着他盲修瞎炼。前些天有位朋友说她遇到过神仙,我很好奇,除了对神仙的敬仰,就是想知道她所遇到的人是否真能把握阴阳:)
把握阴阳是把握些啥呢?简单说,就是能否跑得比光还快。这里面的道理三天三夜讲不完,但这是大实话呢!物理学得不好的同志们可以恶补一下量子物理学,实在没那个精力的朋友们也可以找几本书看看,比如霍金(Stephen Hawking)的《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或者比《时间简史》还要通俗易懂的《物理之舞》(The Dancing Wu Li Masters,作者Cary Zukav,能用英文读最好,不行就找台湾廖世德翻译的中文版本),把这两本书结合《道德经》来读,太极图的学问才容易做通。这方面的学问做通了,古传中医的“能力”和“知识”便是手到擒来的事儿。——至少,在人生观念上也会有一个比较可观的改变,看待事物再不会那么狭隘。当然,这只是胡涂医一家之说,欢迎大家讨论。
顺便说一下,为什么饱读诗书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当年的知识分子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内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我们从小就被告知,它是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但我们没有被告知的是,整个理论的基石,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规律,什么矛盾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螺旋规律等等,其实来自英国传教士对《道德经》的翻译:)—— “阴阳”被翻译成了“矛盾”,“玄之又玄”被翻译成了“否定之否定”,“物极必反”被翻译成了“普遍性与特殊性”??太多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做一番比较,就慢慢明白为什么中国人接受起马克思主义来比较容易。这是题外话,言归正传。
大家平时听到的阴虚、阳虚是怎么回事呢?
按一般的说法,阴虚的症候是,形体消瘦,嘴唇色赤,两颧发红,潮热骨蒸,眩晕耳鸣,少睡多梦,盗汗遗精,手足心热,烦躁不安,脉搏微细,舌头瘦小,舌红少苔等等。
阳虚的症候是:面色苍白,嘴唇淡白,特爱睡觉,身倦乏力,尿色清白频繁,大便溏薄,四肢畏冷,少气喘促,阳痿早泄,女士带下清稀等等。
有些网友把上面的症候往自己身上一对照,感觉自己既是阴虚又是阳虚,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朋友们都可以出去当中医了,中医学院出来的不少人就这个水平啊:)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在“理”上弄清楚,才不会如盲人骑瞎马。所谓的“虚”究竟是什么?
“虚”当然是相对于“实”来说的。“虚实”与“阴阳”的概念,在中医里面是砣与秤的关系,中医诊断学里的“八纲”,阴阳虚实占了四纲。真要往“理”上说,那也并没有大家想像的复杂,“虚”就是指正气不足,从而导致脏腑的功能衰弱。那么“实”呢?还是正气不足!要不怎么说阴虚和阳虚根本就是将错就错的说法呢:)
真正意义上的“实”,是因为体内正气不足,导致邪气过盛,脏腑的活动亢盛。归根到底就四个字:正气不足。就这么简单!所以大家以后不用担心自己究竟是阴虚还是阳虚,是实症还是虚症,一概理解为“正气不足”就好了,明白了这个大道理,对治策略是什么?
补正气呗!怎么补呢?补的方法有多种。
这次我先讲最上乘的,最上乘的当然就是最简单的,大家先别高兴太早,以为不用再阅读下面的文字不用再听我唠叨了:)事实上,如果你不是最上乘根性的人,知道了也没啥大用。大道至私,就因为大道无私。为什么《黄帝内经》第七卷明师们要把它秘藏起来乃至最后“据说”失传了?多半就因为里面的方法太简单了,简单到让人觉得“这可能吗”的程度!
这个最上乘方法,就是一句话:“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这句话大家可以把它当“咒语”般来看待,外加一个“金刚印”,百邪不侵!日常生活中,要长养自己的浩然正气。我在写丑时养生的文章时提到,肝脏是人体的大将军,如果一个人能长养浩然正气,他的肝脏就能得到舒张。所以如果真正把肝经炼“通”了的人,多表现的坚定镇静,遇事不惧,正直大气。以后大家出去拜师学艺,不要光看大师是如何声名鹊起如何声名显赫,先要看他是否有正气。最上乘方法的原理和“心法”,就讲这些。
再讲上乘的补气法,医家秘传的补元大法,与以上方法相配套,也很简单(大家记住了,凡是大法,都是简单得不得了的,复杂的“功法”一般是劳你筋骨饿你体肤的假货,磨一下心性的:)。想学的朋友们给我发纸条,我有空再来个“因材施教”。这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因为它太高级太简单了!不郑重其事,教了您也不会珍惜。真传都是一句话,假传才教万卷书。(补充:不用给我发纸条了,请延伸阅读:《正身、内省、止息——且说医家如何用功》)
接下来讲下乘的方法。下乘的方法,就真的要区别对待了——阴虚滋阴,阳虚温阳。为什么阴虚和阳虚这种将错就错的说法这么有“市场”?就是因为学问没做通的人太多,加上西医和现代科学的“细分”习惯,人们已经习惯了很微观地看问题。我们现在就来closely看看。
阴虚与血虚可以归到一起,阳虚与气虚归在一起。请见下表:
分类    共同症候  不同症候
阳虚  面色苍白,神疲自汗,声低懒言
纳食不化,舌质淡胖,脉软无力                       嘴唇淡白,特爱睡觉,身倦乏力,尿色清白频繁
大便溏薄,四肢畏冷,少气喘促,男士阳痿早泄,女士带下清稀
气虚  (同上)  气短懒言,动则气急,小便淋沥或闭尿
阴虚      面色无华,消瘦乏力,眩晕眼花
少苔脉细  嘴唇色赤,两颧发红,潮热骨蒸,眩晕耳鸣
少睡多梦,盗汗遗精,手足心热,烦躁不安
血虚  (同上)  面色淡白,爪甲不荣,手足麻木,舌淡脉虚
从上表可以看出,阳虚与气虚共同的表现是面色苍白、神疲、饮食减少等,但气虚与阳虚还是有区别,气虚的没有寒象,阳虚的有寒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阳气不足!所以调理的方法,就要从温阳、益气着手,最终达到补足正气。
而阴虚与血虚也有相同之处如形体消瘦、眩晕眼花等,但阴虚有“热”象,血虚无热象。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阴血不足。其深层的原因还是因为正气不足。调理起来就要通过养血、滋阴来培养正气。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就像网友Q所说的,既是阴虚,又是阳虚呢?
答案是有。气虚和血虚也会同时出现,但都不用害怕。 上面说了,它们说到底,都是“正气不足”造成的。
不管是阴虚还是阳虚,都是正气不足,记住这一点就够了!有一个“养气法”,可以请大家练练,补补正气。很简单,站坐卧都行,把眼神收回来,先注视鼻尖一会,然后目光下移直肚脐和小腹处,两眼微垂,有意无意,把心念放在肚脐和小腹处。这样久久用功,就能养好正气。平时行走坐卧不离这个,把念头微微放在这个部位就行。女士们在例假期间就把心念放在胸口或心窝处。平时会议比较多的同志们,开会的时候如果不需要你发言,就是用功的好时候,学生上课的时候也好做这个事儿,你就全身放松,面带微笑,眼睛当然不能闭起来(开会、上课怎么闭眼呀),但要学会“往里看”,看着演讲者或老师的时候,眼是看着他/她,神却要往里收,平时看书看电脑也如此,让东西跑进你的眼睛,不要让眼睛跑进去东西里:)
当然,“虚”也好,“实”也好,“阴”也好,“阳”也好,您要坚信自己的身体不会那么笨,只要您自己做足了内养的功夫,身体这台机器就能不断得到update甚至upgrade.
中医扫盲——“阴阳”他说
写阴虚vs阳虚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话题没完没了,因为阴阳这个概念,本来就可深可浅,“扫盲”要扫彻底,就不能不长篇累牍,不扫彻底,总觉得有些想说的话没法说完。今天就来谈谈阴阳,有位朋友说她理想中的男人是“还知道自己啥也不懂的人”(He knows that he knows nothing),我今天就当大家啥也不知道,那些已经懂传统中医阴阳学说的人也请节哀顺变,我要给您洗洗脑,说些大家可能从来没听说的:)
阴阳,在传统中医里,是辨明疾病的总纲,说到底,是个“诊病”的学问,坦白说,历代太多人诊病水平不高,可以说是受这个学问所“害”,古传中医里,在千山万水之外做的诊病,哪用得着什么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这说明什么?阴阳学说错了吗?还是因为我们学问没有做通,老因我们已知的那点儿可怜的阴阳知识鄣碍着我们去认识我们未知的大道之理呢?
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不来看看大家平时听的中医阴阳学说究竟说什么。
早在《黄帝内经·素问》里就有一章叫“阴阳应象大论”的论述说,善于诊病的人,察色号脉的话,会先辨别疾病是阴症还是阳症(“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类经·阴阳类》也说,人的疾病,一定有个根本的得病原因,有的是阴的原因,有的是阳的问题。(“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其本则一”)。后代的中医们,就因为这两句话,慢慢把这个宏观的阴阳概念“发展”成今天大家常常听到的各类似是而非的阴阳之说。但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一点,《黄帝内经》的这句话,说的也就是“善诊者”号脉时做些啥,而《类经》里的这句话,最重要的其实是最后四个字——“其本则一”——不管是阴症还是阳症,它们最最根本的因“则一”,都是因为什么?我在前面的文章里说的:“正气不足”!
为什么说阴阳是辨明疾病的总纲呢?主张这个最彻底的是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先生,他说,凡是诊脉施治,必须先弄清楚疾病是阴症还是阳症,这是做中医的人必懂的纲领(《景岳全书·传忠录》:“凡诊脉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纲领”),用老张的话说,阴阳已经是被用来统括其余六纲(寒热、表里、虚实),因为表里、寒热、虚实也可以用阴阳的概念来区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阳”是指热的、阳光的、表面的、实际的,所以热症、表症、实症可以归为“阳症”,而阴是指寒冷的、内里的、虚无的,所以寒症、里症和虚症都可以归入“阴症”。许多人不知道,事实上表里寒热虚实之间在人身上是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的,压根儿不能截然分清,阴症和阳症之间也就不是绝对分开的,我在前面的文章里讲到太极图的时候已经提到过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恐怕才接近真理。举个简单的例子,“表”本来属于“阳”,“寒”本来属于“阴”,“表寒症”就是典型的阴阳互根嘛。—— 大家别忘了,上面提到的《黄帝内经》和《类经》说的“阴阳”,只是“善诊者”的诊断“方法”或“思路”而已!如果可以不需如此诊断,阴症阳症简直可以不去区分!这就是“糊涂医治糊涂病”的思维方法,要不怎么说“阴虚vs阳虚”是将错就错的说法:)
下面我们还是来看看传统的中医对阳症和阴症的认识,继续扫盲。
一般来说,凡是属于慢性的、虚弱的、抑制的、安静的、功能低下、功能减退的、无热畏寒的,都是阴症。反之,凡是属于急性的、亢盛的、动态的、实强的、代谢旺盛的、进行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症。套用传统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给大家列个表格看看:
四诊  阴症  阳症
望  面色苍白或暗淡无光,看上去精神萎靡不振,倦怠乏力,舌淡苔滑  面色潮红或“满面红光”,喜欢贪凉,看上去狂躁不安,嘴唇燥裂,舌红苔黄(更糟的甚至舌黑而有芒刺)
闻  声音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气短、弱  声音壮厉,烦而多言,呼吸粗,喘促痰鸣,常狂言,爱叫骂(所以“说好话”很重要:)
问  大便腥臭,饮食减少,口淡无味,不烦不渴,爱喝热饮,小便清长或短少  大便干结或有奇臭,口干,感觉吃不下饭,烦渴引饮,爱喝冷饮(老外很多是这样),小便短赤
切  腹疼喜按,身寒足冷,脉象沉、微、细、涩、弱、无力 腹痛怕按,身热足暖,脉象浮、洪、数大、实而有力
习惯上,历代中医们喜欢用阴阳来广泛地概括脉、症、表、里、上、下、寒、热、虚、实、气、血、动、静等等,用它们来划分一般的阴症和阳症,但如果病到了紧要关头,则喜欢直接用阴阳直接命名,比如“真阴不足”、“真阳不足”,甚至还有“亡阴”和“亡阳”。
因为有网友问到“亡阳”,也列个表来鉴别鉴别:
症状  汗液 四肢
舌头 脉象
亡阴  身体发热,爱喝冷饮,气粗  汗是热的,而且有点粘  温热  红、干  浮、细
亡阳  (与上相反:)  汗冷清稀  厥冷  白、润  脉微欲绝
说完这些大家可能从你们的中医那里听到的东西,再来看看真正的阴阳是说啥。
古传中医,称阴阳为“二气”,“气”是什么?物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其实就来自咱们的老祖宗,所以说中医是“伪科学”的人,是反马列主义的:)
传统的阴阳学说,来自于圣人的《道德经》,讲的都是大道之理,后来各家在它的基础上,阐发、总结了非常多的“道”的规律,比如大家常听到的“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被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翻译到黑格尔他们那里就成了后来的辨证法:),还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平阳秘”、“阴阳转化、交变”等规律。
既然阴阳是“物质”,那么反映在人体上的“真气”自然也是物质,那么问题就来了,人体的真气是由“谁”来驾驭的呢?大脑?小脑?神经?
——用古传中医的话来说,就是由“神”——精神魂魄来驾驭!
换句话说,我们的精神,也是一种“物质”!那么人类历史上争论了几千年的唯心唯物的争论是不是可以划上句号了?
在中国的圣贤看来,物质有两种,一种是阳的,大家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种是阴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确实存在的。现在讲这个问题大家都好理解了,就像大家现在都懂的“无线上网”,虽然没有“线”,但上网的“信号”还是存在的。你不能因为自己看不见摸不着就以为“无线上网”不存在!更不能因为你自己家里没有无线上网,就断定别人家也没有,对吧?前不久,当我亮出古传中医传说中的千里诊病的时候,有位资深中医名人给我发纸条,说这东西“太玄了,没听说”,担心“会把中医引入伪科学”。还用伪科学来吓唬我,好在哥们肾气足,不怕吓,也还受过点儿现代科学的教育,我们今天就讲讲“科学的”阴阳,这里的“科学”,在“翻译”上可以与咱们老胡家的胡锦涛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相对照着来翻译:)
下面我们就引进一下现代科学的术语来看看圣贤们所说的阴阳,看看阴阳两种物质各自的特征。
在讲阴阳两种物质的特征之前,还得做一回小小的现代科学扫盲,解释什么叫“维层”,什么叫“二、三、四维空间”乃至“多维”等概念。
“维”是“方向”,“层”是层次,“维层”简单来说就是指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方向和层次。比如说,由一个方向确立的空间模式是一维空间,一维空间呈现直线性,只被长的一个方向确立。由两个方向(长和宽)确立的空间模式是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则是由长、宽,加上“高”三个方向构成,或者说是由前后、上下、左右所构成的空间,怎么理解呢?包饺子大家都知道吧?把饺子皮擀平了,可以理解为“二维”,包上馅,就是“三维”,那么四维空间呢?就是三维空间加进一维时间的概念,指的是古典物理学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跟数学的“四维空间”的意义完全不同。除非能超过光速,人类不可能超越时空。
自从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提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之后,四维空间这个“科学”概念便为大家所熟知。大家平时看电视或读一些煽情文章,总能听到诸如“穿越时空的交汇”、“打破时空限制,运用多维思考”之类的鬼话,那才是“伪科学”呢!现代科学还远远不能穿越时间,否则就真能发明时间机器旅行到“过去”或“将来”了。现代科学能认知的万事万物都是在“现在”(present)这个时间点,“过去”(past)与“未来”(future),科学目前还没办法呢,用现在的科学思维与方法,可能永远也认识不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大家都是生活在长宽高(三维空间)里的,大家的认知极限的空间是由长、宽、高所确立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并占据“现在”这个时间点,“过去”与“未来”只能通过“推理”、“思考”来揣测,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生活在四维的“境界”里,到目前为止,人们认识的物理世界只是四维。更不客气些解释,我们还太“低等”,低等的生命无法理解高等生命的“境界”。比如“蚂蚁”,虽然也在我们这个三维空间下面生存,它们却无法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三维空间,蚂蚁只懂得前后左右移动,“蚂蚁上树”不是因为它懂得上下的概念而是因为它跟着气味爬。现代微观物理学提到的高维空间,目前也只探讨到其数学意义呢。尽管如此,爱因斯坦为现代科学揭示的四维时空的物理定律已经比三维定律要完美得多,至少比牛顿力学要完美的多。在老爱的眼里,时间与空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时空,能量与动量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动量。他阐述了自然界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量之间可能存在深刻的联系。根据他的探索,现代科学目前马马虎虎探寻到十八维。
我们知道,物理学有两大分野,一是以牛顿学说为主体的古典物理学,另一个就是爱因斯坦学说以来的现代物理学。在牛顿的世界里,物理学的定律都在三维空间里,物质不灭,光呈直线运动,时间一去不返,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大家的日常生活当中,牛顿的古典物理学就够用了,这也是我们多数人的思维习惯。在古典物理学范围内,古传中医的“千里诊病”是不合理的“伪科学”。
自爱因斯坦开始,到了今天的霍金(他的《时间简史》大家找来看了吗?:),现代物理学已经表现的可圈可点,在三维空间加时间的基础上,现代物理学认为物质有灭,光可作曲线运动,时间甚至可以倒流。1996年5月24日,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 24 May 1996)上发表了美国科学家Dr.C.Monroe, Dr.M.Meekhof 等人的论文“A Schrodinger Cat Superposition State Of An Atom”,在论文里,他们公开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实验——实现了使同一个原子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同时存在的人工重复实验(见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272/5265/1131),解决了同时是死的和活的什罗丁格猫(Schrodinger's cat)的量子物理学的一大课题。在古典物理学看来,这种事情只有上帝才能做到。从现代物理学看,这却是完全可能的、完全正常和合理的。
为什么要解释这么多“科学界”的东西呢?因为我们的老祖宗所领悟到的阴阳,早已“超科学”——远远超出现代科学所观察到的范围!
有些朋友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要讲那么多科学道理。古传中医在古代,也没有那么多科学道理嘛。其实,讲科学,是为了“与时俱进”,中医不与时俱进,路会越走越窄,中医院的医生们老拿病人用西医仪器检查出来的结果来“对症下药”,真让人啼笑皆非!把“没落”当“进步”了,让人心疼。且别说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光辉灿烂的名字,就算今天没有得多少真传的老中医们,也用不上那么一大堆仪器嘛。我不是反对中西医结合,任何医学都是人类感悟自然与生命乃至是与疾病做长期斗争的结果,都饱含多少代人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和牺牲奉献,中西医之间互相学习与合作,对人类健康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很多人学问没做通,以为历史上古传中医的传人们没啥科学知识。事实上,自古医道不分家(东晋的葛洪,南朝的陶洪景,唐代的孙思邈、孟诜,五代的日华子先生等人都是声望卓著的医学大家,又是大名鼎鼎的道家高人),中国有很多科学技术都是那些亦道亦医的高人们研发的!英国的“名誉道士”李约瑟(Joseph Needham)先生便一度指出“道家思想和技艺在自然知识和技术控制发展方面在许多世纪中曾经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我们今天谈点儿现代科学知识,可以说是颇符合古传中医的“门风”:)
那么,如何认识阴阳这两种物质呢?下面我就把前面的文章里没说完的阴阳物质特征给说一说,没有理工科背景的朋友要委屈一下,相关科学名词请自行查阅做“科普”。
阳性物质的特征:
阳性物质是以粒子或粒子的组合态的方式存在,呈显性征状,一般能被肉眼或仪器“看”到,因为是“粒子”状态,所以它需要一个空间(space).
阳性物质运行在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世界里,它最高速度是光速。在阳性物质的世界里,时间一去不复返。
阴性物质的特征:
阴性物质是以波或波群的形式存在,呈隐性征状,不能被肉眼或仪器观察到。它不占有空间,不受空间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传中医的千里诊病,就像面对面诊病一样,没啥了不起。
阴性物质运行在爱因斯坦和霍金的物理世界里——甚至比他们两位所探索到的还要多维的世界里,那里最低的速度就是光速。它一“动身”,就比光跑得快,时间可以“倒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受“时间”的障碍。
阴阳两种物质,最重要的区别很显然就是运行速度的差异。目前物理学界还无法证明超光速的存在(尽管十年前美国华人科学家王力军先生的超光速实验曾被公开),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要想达到光速,就需要有无限的能量。 问题是,在我们这个阳性物质的世界里,哪里去找无限的能量?所以超光速或说超极限速度,一直被科学家们认定为“不可能”。而且,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是相对的,不同的参照系中的人看时间是不同的(呵呵,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了,“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如果能超越光速,那么时间就可以倒流,所以霍金经常在他的著作里“质疑”上帝老人家在创造宇宙“之前”站在哪里,在干些啥:)
讲阴阳物质的特征,对我们学习中医有什么指导意义呢?如果您只想学八纲四诊的中医的话,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但如果要学古传中医乃至人天性命之学,这方面的认知就有利于我们破除我们从小学到的“科学知识”所带来的根深蒂固的“所知障”。我曾经说过,要学会古传中医的“千里诊病”法,二十分钟有二十分钟的学法,二十年有二十年的学法,真传的一句话,有时候还真得在假传万卷书之后,学的人才能接受。所以古来圣贤多寂寞:)
那么,人体内的阴气、阳气,阴虚、阳虚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说他们是将错就错的说法呢?
人体内的真气,目前还不被西医所承认,尽管近十几二十年来有不少大德高人与科学家们做过实验,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我们的国家很难被“正名”,国外这方面的研究,据我所知,已经远远领先。按照古传中医的观点,人体真气是确实存在不需要实验证明的,它看不见摸不着,以“隐性”征状存在,我们可以把所谓的阴气、阳气一律划入“阴性物质”的范畴,它以“气”(波或波群)的状态存在于人体内。这样讲大家能接受吗?传统中医对他们的细分,以明朝医学家张景岳这哥们最热跃,根据老张他们的方法,做诊病治病,当然也有效果,但我们可以断定,张景岳同志自己用不着这样诊病!《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其实就说过:“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阴阳在最早期的中医里,其实就被当“同类”看嘛。
大道至简,先天一气哪分什么阴阳!人体就是靠那么一点儿先天一气活着!不治已病治未病说的不仅仅是日常的养生保健,而是养那点儿本来就未病的先天真元!——这是古传中医的千古大秘密!先天一气,就像霍金老兄在他的著作里常常提到的为上帝所憎恨的那个叫“裸奇点”的东西。(霍金有句名言叫"God abhors naked singularity 上帝憎恨裸奇点"),得之者,合于道。
今天有网友“中道chs”先生在我上一篇文章《中医扫盲——阴阳他说》里评论说:
“今天读难经,突然有所悟,人体的正气是没有阴阳之分的,先天的元气不阴不阳,不正不邪的,心念一动的时候,就有阴阳了,阴阳者,对立也,有对立,当然就不究竟了,不究竟,就不完美,就有缺陷,为病矣。
所以先生说的阴虚和阳虚都是正气不足,也就可以理解了,治病先治本,先要让不正常的心念回归到自然的正道,然后才可调阴阳,使阴平阳秘,精神合一,不显阴阳,是谓无病。
阴阳只是工具而已,并无实像,先别阴阳,是为了论病的方便而已,因为人体存在着阴阳的症状,就说明人的心念有对立,有矛盾,有不和谐的现象,中医的责任是把这些对立的现象找到纠正过来,从而影响人的心理,所以中医治病是心理和生理一起治疗的,使人从内而外的达到和谐。大医者治心。说得太多了,请先生莫怪。不对之处烦请指教。不胜感激。
阿弥陀佛”
这真是英雄所见!所以我在回复“中道chs”先生的评论时开玩笑说,不是毒蛇,也不是苹果,“原罪”就是从天地分阴阳开始。
过度强调四诊八纲的人,正在一步步把中医折磨得奄奄一息,不客气地说,如果您觉得自己既是阴虚又是阳虚,那都是他们“害”的:)我希望有识之士,能从学道开始,重新审视、学习中医。这是我写这几篇“扫盲”文章的“歹意”所在,欢迎大家批评!
延伸阅读: 补充几句,算是题外话吧:)
1。按照宇宙大爆炸学说,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这个“奇点”实际上是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大,其体积被坍缩成无限小的那个宇宙,当宇宙大爆炸,即“奇点”大爆炸后,进入时间最小(短)单位,即布朗克单位10-43秒时,此时的宇宙半径只有10-38厘米大小。比最小的长度单位,即布朗克长度单位10-33厘米还要小五个数量级。
2。超越了光速(如果最后能被证明真的存在),我们就“看不到光明”,因为比光还快嘛,所以说,黑暗里才有无量的光明。圣人在《道德经》里说的“有”和“无”是“同出而异名”的,佛学里的“真空生妙有”,古传中医里还有“无中生有”的空中取药法等等,如果不懂阴性物质的超光速特性便解释不通……顺便说一下,如果您闭上眼睛,眼前一片黑暗,那么恭喜您,您还是处于“无明”状态,闭上眼睛,眼前是黑的,这是无“性光”,看不见自性的光明。目前中医界与修炼界名人很多,懂行的人都知道,他们很多人都还“无明”得紧呢。医道的“明师”是什么?起码要能看到自性的光明!所以我在前面的文章里才说,真正得道的人,必定能够跑得比光还快,说的就是他们能够把握光速。把握光速就是古传中医说的“把握阴阳”,离开这个,不用奢谈成仙得道!现在有些人动不动管自己的门人弟子叫“仙友”,出于尊称可以,如果要通过称他们为仙友来暗示自己是神仙的话,那真让人听了为他汗颜。修行是老老实实的嘛:)—— 很多神话或电影,描述神仙出现,总是在光中出现,在光中消失,而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崂山道士的“穿墙”穿到一半停了下来,那就是他本来可以超光速的(让一部分“体积”消失),但因为有贪念,心不纯,结果身体有一半被降到光速一下,恢复了“粒子”状态,被卡墙里了。再如,传说中的飞碟(UFO)如果真有其事,那可以肯定,驾驶飞碟的“人”可以把握光速,他们想让你看的时候,就降到光速以下,呈显性存在,让大家看到他们的工具是个“飞碟”,许多报道都说当战斗机升空去追他们时常常“突然之间”发现飞碟无影无踪,那就是因为他们能在10-43秒的时间内“加速”到光速以上,所以一片光之后就呈波的阴性物质状态,自然就啥也看不到了:)
3。很多人真的给我发纸条,想学最上乘的医家秘传补元大法,如果您还处于“无明”状态,那还是好好修心养性,用心做人吧。圣人说“大道似水”,水总是把自己的位置放的最低,并永不停息向前奔涌,有心学的人,学学“水”的品格再说吧:)
学习中医 —— 四诊八纲一把“明师”
去年四月,我应博友们的要求在《自学中医——明师就在经典中》列出了一串长长的自学清单,对于有自学能力的人来说,明师就在经典中。好比《黄帝内经》,真要读懂了它,古人返观内照、顺天应时的理和法尽在其中。前阵子回国,有两位见到我的网友被我“狠狠”修理了一番,他们误把我当明师了,真是不应该。下面胡涂医就用中医四诊八纲的方法来给好为人师者把把脉——有人会觉得本文含沙射影,指桑骂槐,这是缺心眼少悟性,本文正是要力求清楚明白地让大家看清师之真伪,尤其是伪师们的真面目,你觉得被影射被骂了,说的就正是你!:)
扫盲——四诊是:望闻问切。八纲是:寒热、表里、虚实、阴阳。
先说“四诊”。
1)望:明师一望就是平常人,有喜怒哀乐,要吃喝拉撒睡,没有神奇怪异,他们老老实实用功。伪师却不同,他们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师名人,仿佛是“仙友”,装模作样,装神弄鬼,爱夸夸其谈道法啦外星技术啦等等鬼话。
2)闻:明师不见得是“名”师,他们往往避名如避仇,他们“润物细无声”,畏因知果,明师教人持戒修德,时时处处身体力行。伪师却多半是“名”师,爱攀龙附凤,天下没有他们治不好的病,他们漠视因果,更以为自己的一术一技可以不怕因果,伪师也教人持戒修德,他们在人前是有德之士,在人后却有另一套。
3)问:明师不畏学生提问,任何问题都会认真倾听,直指人心给出答案,该棒喝棒喝,该喝茶喝茶,随方就圆。如果叩问医书万卷,他们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明师教人深入经藏去获得如海智慧。明师能把深奥难懂的医理,用最通俗易懂的方法讲清楚,明师所讲的,也许不是真理,但一定会力求易懂、客观、坦诚。伪师也喜欢学生提问,但伪师的软肋就是没有扎扎实实用过功夫,对医家经典不深入体证(不屑一顾或无暇一顾),理不圆通,妄论修真,会像盲人骑瞎马,把学生带进黑暗无知的深渊。伪师喜欢把简单问题弄复杂,明明有古圣先贤的内证和经典他们不去看不去参,偏偏要整出什么上天入地玄之又玄乃至外星文明等鬼东西——以便让你放弃原来的认知、判断,去接受他们瞎编的虚幻世界、理论。
4)切: 明师虽然也说一夜可以成就很多“厉害”的本事,但会强调那是要N夜(十年、二十年)的扎实用功、磨练、考察之后才有的“一夜”!明师教人扎扎实实用功,只要肯“依教奉行”踏实用功,就会一步有一步的验证,绝不来虚的。明师会要求学生正身、内省、止息妄念,通过自己的返观内照,回归于“无”。明师是自己找徒弟,明师不仅自己找徒弟、考察徒弟,也让徒弟考察明师自己,互相“磨合”(所谓看“因缘”)。伪师则不同,伪师更多的是一夕即会的许诺,在伪师那里,不须扎实用功,要见面,先得准备白花花的银子若干,美其名曰“不平辈交往”,等你交上银子,叩头拜师,装模作样传个步法手法啥的就告诉你“有”本事,强调的是“速成”,万一你回家后发现速成不了,就会怪罪为你自己“心不诚”。
再说“八纲”。
1)寒:明师该冷冰冰时就冷冰冰,不会趋炎附势,懂得处下、处柔,若诊病治病效果很好,会归功于病人的敏感、配合。伪师也该冷冰冰的时候冷冰冰,他们的“冰点”在于发现你没多少油水可捞的时候出现。
2)热:明师一定是有内证的人,他们会是充满智慧的热心人,其身上也有一股热情、大气磅礴的精神力量,能循循善诱,很自然的产生一种心无所住的“说服力”。伪师有的是燥热,因为没下过真工夫所表现出来的“心有所住”的烦热。
3)、4)表、里:明师表里如一,独处亦如处众,“暗室不欺”,嬉笑怒骂,举目扬眉一任自然。伪师表里不一,口中有时说不收钱,心理巴不得你多给他些钱,试验他们最好的试金石是真的不给钱!——那时他们绝不会忘记给你一个汇款账号:)
5)虚:明师虚怀若谷,天然的谦虚有礼,懂得合道而行,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他们懂得人体本身有大药,也有本事调出这个药。伪师因无真才实学而内心空虚,所以也只能玩虚的,他们若要教你“空中取药”,你一定取不到药!
6)实:明师实实在在,基本功扎扎实实。文的通佛道医儒各家经典,武的能站桩、盘坐、针灸、草药乃至内力,实事求是,不敢为天下先,但他们“公是公非”,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了了分明。伪师正好相反,漠视佛道医儒各家经典,但若遇有一家被“打压”,他们却装做义愤填膺的样子,比如某个道长要是被打压了,他们会在“事后”声称这是外来宗教打压中国本土宗教甚至文化侵略等等偏激语言,而在事发“当时”他们连喘口大气也不敢甚至还会落井下石。
7)阴:明师懂得“知其白,守其黑”,明师教人“放下”,教人“回归”自然,与道合真,明师一定上通天文下明地理,深通易理,契合大道,明师们知道,自己仅仅是那只指向月亮的“手指”,自己本身绝不是月亮。明师若显露功夫,多是迫不得已或短期行为。伪师则不同,伪师唯恐天下不知其“能耐”,不懂医易诸理却好言别人哪里哪里出问题,忽悠人是其长期本职工作。
8)阳:明师们懂得“师古而不泥古”,他们会与时俱进学习其所处年代的最新知识(乃至科学技术),把晦涩难懂的古法变得有个下手之处、可操作、可理解。明师往往不以行医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明师教人炼尽阴渣得纯阳之体,形神俱妙。伪师正好反之:)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段很精彩的真师之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病从虚而入 百病由气而生
中医诊断--中医讲的四诊八纲八法
中医扫盲——“阴阳”他说(续完:)
八纲辨证中,寒热虚实表里都好理解,那么辨阴阳到底是指什么?如何指导临床应用?
​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
六经辩证是中医辨证的灵魂——各种辩证体系的联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