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温,溶解氧,ph值,三大关键指标您都知道吗?熟练掌握,养殖无忧


水产养殖先养水,水好事半功倍,水不好事倍功半还费事费力。

水产动物生活在水里,水是最重要的一个载体,就像空气之于人。

水体是水产动物生活、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虾类的生长、发育。

水质的恶化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不是一两天就坏的,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平时不注意,感觉养殖的水产动物没问题就对水质漠不关心,这种懈怠的心态是引起养殖对象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如果我们如果能够平时注意观察水质,通过检测水质的一些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发现问题、及时采用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就能防止养殖对象水体环境的恶化,从而让养殖对象少生病或不生病。

但是水质有哪些指标那?可能对于一些养殖户是件很头疼的事情,下面通过不断的观察研究,分析水质变化的各种因素,现归类总结了下列最关键的指标:

一、水温变化

由于鱼不是恒温动物,因此水体的温度变化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

其生长、发育、繁殖都会在很大程度受到水温的影响。

根据养殖对象的不同对水温也有一定差异,通过对不同水温下水产动物的长时间观察,一般最适的生长温度为18℃~26℃。

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摄食量增加、生长加快。

因此控制好水体温度,或者根据不同季节水温变化来定时定量的投饵喂料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饵料成本,还可以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养殖收益。

二、pH值大小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影响池塘水体PH变化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它们通过改变水中二氧化碳(CO2)的总量而起作用。

藻类的光合作用消耗CO2,而池塘的呼吸作用(生物呼吸和水呼吸)放出CO2.

由于池塘水体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具有明显的时空不均的特点,因而水体PH也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及垂直上下分层现象。


鱼、虾类最适的pH值为弱碱性环境。淡水养殖一般要求为6.5~8.5间,最适范围在7~8.5为宜。池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对鱼类生长均不利。

pH值低于4.4,鱼类死亡率可达7%~20%,低于4.0以下,全部死亡,pH值高于10.4,死亡率20%~89%,高于10.6时,可引起全部死亡。

因为PH值低于6.5时可使动物血液载氧的能力下降,造成自身患生理缺氧症,新陈代谢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

pH值过高,则能腐蚀鳃部组织,使鱼类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一般情况下,人们测量pH 都是在表水层。

加上底层水pH昼夜波动幅度很小,所以这里讲的水体pH的昼夜变化都是指表水层。上层水H的昼夜变化总是围绕着pH原点波动。

晴朗的白天,尤其中午以后,池塘中光合作用旺盛。

池塘大量消耗CO2, CO2减少,pH高于pH原点:夜晚池塘呼吸作用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凌晨期间,CO2不断积累增多。


清塘,对于pH值过低,水体呈酸性的池塘,在清塘时最好不用漂白粉而用生石灰,以提高水体的pH值。

为提高水体pH值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每次每亩水面用量10千克~20千克。

对于pH值过低的水体要定期用pH试纸或pH值测试仪进行水质检测。 

对于PH值含量高的水体,要经常加注新水,以降低水体的pH值,也要经常对水体PH值进行检测,发现PH值升高时要及时采取措施。

三、溶解氧高低

氧气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鱼、虾、贝、藻类的呼吸都要消耗氧气,水中有机质、底泥的分解也要消耗大量氧气,故鱼塘水中溶解氧量少且多变。

高产鱼塘内饲养密度大,鱼类往往面临缺氧,造成大量浮头或窒息死亡。因而高产精养鱼塘对溶解氧的变动有特殊要求。

有时鱼塘表层水体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但底层溶氧大多也只能在4毫克/升以下。

凌晨时塘水的溶氧量最低,当接近鱼浮头的临界值(2毫克/升)以下时那就要注意了。


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含量一般应在每升5毫克~8毫克,至少应保持在每升4毫克以上。

因为当溶氧不足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危害鱼、虾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有毒物质的生成,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

溶氧过饱和时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有时会引起鱼类的气泡病,特别是在苗种培育阶段。

水中溶解氧主要来源是依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精养池中,晴天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达到精养池的一昼夜溶解氧总吸入的90.3%,扩散溶入水中的仅占9.5%。

而池水中消耗溶解氧最多的为浮游生物(晚上)、细菌的呼吸作用和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可占到72.19%,鱼类耗氧占16.1%,上层过饱和逸出的约占10.4%,底泥耗氧约0.6%。

因此,为减少池水中的氧气逸散,可在晴天光合作用强烈时开增氧机(约在中午1小时~2小时);

以便将上层溶解氧送入底层,以补偿底层氧气不足,改善底层水质条件。

溶解氧是鱼、虾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水中溶解氧量的多寡对它们摄食饲料利用率和生长均有很大影响。

溶解氧量每升5毫克以上时,它们摄食正常,当溶氧量降为每升4毫克时,摄食量下降13%。

而当溶氧量下降到每升2毫克时,其摄食量下降54%,有些已难以生存,若下降到每升1毫克以下时,鱼类停止吃食,大部分不能生存。

 池中溶氧量充足还可以改善鱼类栖息环境,降低氨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浓度,但并不是水中溶氧量越高越好。

池水中溶氧量饱和度达150%以上,溶氧量达每升14.4毫克以上,易引起鱼类气泡病。

因此,适宜的溶氧量,对于它们的生存、生长、饲料利用率等至关重要。

为保持合理的溶氧量,养殖户应采取以下六点:

1、放养密度要合理,避免追求高密度而引起的长期缺氧;每年冬春季及时清除池底淤泥。

2、水体溶氧过饱和时,可采用泼洒粗盐、换水等方式逸散过饱和的氧气。

3、合理使用增氧机,在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将水体上层的过饱和的氧输送到水体下层。

每亩水面产鱼500千克以上的鱼塘,原则上每15亩水面至少配备1台(或多台)功率1.5-3.0千瓦的增氧机,尽量加大增氧机的使用频率。

4、制订合理的投饲计划,减少残剩饲料等有机物质的有机耗氧量。

5、适时施肥,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加溶氧水平。

6、采用水质改良剂等,增加水体溶氧。 

四、透明度

若塘水透明度过低(20厘米以下),表示水质过肥,浮游生物繁殖过盛。

遇天气不正常时容易大量死亡和腐败,使水质突变,继而转清、发臭(称为“臭清水”)。

这时水中溶解氧被大量消耗,塘水缺氧严重,极易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因此,当发现水质将要突变时,必须及时冲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量,防止水质恶化。

当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时,表明水质过瘦,浮游生物数量偏少,应该及时施肥。

速效方法是追施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每亩水面各施用10千克。

施肥后5天内若透明度未能恢复到35厘米以下,应再次施肥。塘水透明度就能保持20~40厘米。

另外就是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之前已经详细介绍过,这里就不在列举。


鱼塘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其鱼产量受很多因素制约。其中水体生态因子的变化关系到水质的好坏,最终影响鱼产量的高低。

产量越高,水质问题就越显得突出,往往成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

掌握鱼塘水质变化特点,并采取有效改良措施,是取得养鱼高产的关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及时采用相应措施防止水体环境恶化——水产生态养殖测水技术措施
影响或不适合鱼类生长的八种水体状况
微碱性最好!实战派详解水体PH值在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性
水产养殖中pH值六大学问,你知道几条?
养殖高手在降雨时控制池塘水质的秘诀
各种水质指标对水体及鱼类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