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提倡“拱手礼”,重现礼仪之邦风采
       2019年的春节热热闹闹地结束了。近年来,我们在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文化活动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当中的“拱手礼”正在悄然复兴,这是重现礼仪之邦风采的一个重要标志,值得肯定。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文化载体,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的道德文化节日。传统上,每年正月初一的礼仪,主要是宗亲之间的拜年。在宗亲当中,首先是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好友家拜年或者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必需行持拱手礼,而不是鞠躬礼。

       中国的礼仪形成于夏商周时期,兴盛于唐宋时期,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体系。礼可以说在传统社会中是无时无处不在的,比如,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礼仪不仅相当完备,而且非常讲究,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仪形式,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拱手礼。




       拱手礼,是中国人的常规见面礼。行拱手礼在我国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在《论语·微子》中有“子路拱而立”的记载,其中的“拱”即指拱手礼。

       而鞠躬礼,则是民国初年从日本学回来的一种礼仪,并不是标准的汉礼。在汉唐的礼仪内容当中,标准的动作应当是相互揖礼拱手。我们今天作为在社会上践行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应当提倡使用的是拱手礼,而不是鞠躬礼。

       鞠躬,在中国本来并不是一种礼节,而是一种行为规范。“鞠”,是动态,表示处于行进运动中;“躬”,表示弯腰的身形姿态。“鞠躬”,古代是用来形容人们相遇时、参见时,恭敬对方不敢仰视,而弯腰低头止步于道路旁,或是弯腰低着头趋步向前的行为。故中国有“鞠躬尽瘁”的成语,对此人们耳熟能详。

       中国文化东渡日本以后,日本去掉了唐朝与明朝传过去的诸多礼仪,单取鞠躬行为规范,升格为礼仪,以示与中国的拱手礼有别。日本在维新变法成功以后,并没有废除日本的国民礼仪鞠躬礼而代之以西方的握手礼、拥抱礼。




  但是,在中国,由于大量东渡留学者的返流,加上抗战时期长期文化侵略的深刻影响,日本民族式的鞠躬礼终于占领中国。虽然日本侵占中国国土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在文化侵略上,却终究以日式鞠躬礼和西式握手礼,全面取代了中国人的常规晤面礼“拱手礼”以及正式礼“跪拜礼”。

  中国古代的恭谨行为鞠躬状态,“出口”以后升格为礼仪,再“出口转内销”,居然取代了中国流传三千年的拱手礼,混血儿式的礼仪取代了祖宗正宗的礼仪,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悲哀。大家都知道的三鞠躬,就是民国元年颁布的礼制,将三度(次)弯身致敬定为最敬之礼节。直到今日,社会上某些学者还在广泛推行日式鞠躬礼,却不知复兴中国传统拱手礼。这是对历史的淡忘,还是自身古文化底蕴不厚实?是考证不足,抑或是日本文化在灵魂中已经深植?这个现象以及形成这种怪相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古代在秦汉以前诞生的礼仪规范动作,大多数是在慧识悊学指导下产生,以观察人体生命动态和静态能量场是否符合“得一”的原则而确定。老子《德道经·得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得一”,“抱元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于肢体动与静的普遍要求。拱手礼就是高度符合这一标准的一种礼仪。
行拱手礼时,要正向面对礼敬的对象而站立,双目以恭敬心注视礼敬的对象。动作要领是:双手虎口交叉,在胸前抱拳。面向行礼的对象弯腰鞠躬,在鞠躬的同时,双手保持抱拳的动作,从胸前出发,在胸前向外画一个圆,最后回到胸前,同时恢复身体直立的状态。



       《易经》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万事万物都法于阴阳,人分为阴阳,女士为阴,男士为阳;而人的身体也分阴和阳,而且男女还各有不同,例如,男士的身体左侧为阳,女士的身体右侧为阳。具体到双手的阴阳,男士的左手为阳,右手为阴;女士的右手为阳,左手为阴,男士与女士刚好相反。当人们日常站立时,垂手于身体两侧,人体仍然处于左右阴阳独立的分散状态。而行拱手礼时左右手阴阳叠合以后,身体能量场处于一种较为理想的“合一”状态,也就比较符合“得一”的标准。

       伴随着鞠躬,双手保持抱拳动作而在胸前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内涵即为“抱元”。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指“道”,用图象表示为“○”。抱拳画圆,也即是在画自己的“道”。中国文化是道德文化,“抱元守一”而行礼,这才是有“道”的中华礼仪。




       行拱手礼时,抱拳的手势要求是“阳对阳、阴对阴”,以自己的阳侧手朝外时(男性左手在外侧为阳,女性相反),是与显性场达成交流;而用自己的阴侧朝外时(男性右手在外,女性相反),则是与隐性场达成交流。例如,春节时给长辈拜年行拱手礼,要以自己的阳侧手在外进行抱拳行礼;祭祀家族的先人时行拱手礼,就要以自己的阴侧手在外进行抱拳行礼。

       抱拳画圆的幅度,应当根据礼敬的对象而调整。例如,礼敬先圣、礼敬父母师长时,要画一个大圆,标准是最上方不能高于下颌,最下方以不低于小腹为准;而平辈之间行礼时,只要画一个小圆,或者相互抱拳点头示意即可。




  双手掌不论是叠合式(汉代儒士通用),或是结诀式(道学人士通用),或是抱拳式(民间通用),在社会上都统称为拱手礼。这些适用于动态和静态的礼仪,全都遵循着人体左右的阴阳要“得一”的原则,符合仪礼的法则,是中国古代“用中守一”悊学思想的行为应用。

  佛学东传中土以后的合掌礼,虽然是以“中”态相示,但是却仍以左右手指略微的前后错位和指尖高低的差别,区别对待隐性和显性能量场态,只是人们难以察觉,或者还未知晓其中的微妙而已。

  反思一百多年来中国礼仪文化的兴衰,外来文化之所以广有市场,各种沉渣之所以泛起,不能单纯埋怨外部原因,皆因国人自己虚弱,正气衰败,修身明德执一早已经淡忘,仅用意识哲学解读慧识悊学,中间还差着一个智识哲学层级,也就必然看不懂道德根文化,读不懂道德根文化。误将自己民族文化的瑰宝当作糟粕抛弃,也就不足为奇。当正气内存、正礼光明之时,外邪岂能奈我乎!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基本礼仪是对心身的规范,对于拱手礼我们不仅应当恢复,而且应当做好、做标准,做到心到、身到、礼到,心与身合。以心主宰意识循正而动,形与势内外合一、得一、守一。相信大家只要明白了其中的文化内涵,自然会欢迎拱手礼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重现礼仪之邦的风采。


文章内容部分选自:
熊春锦:《社会常规礼仪形式内涵简析》。引自熊春锦主编 《德道行天下》2013年第一册上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
熊春锦:《恭贺新春话过年》。引自熊春锦主编 《德道行天下》2013年第一册上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
《老子·德道经》,熊春锦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传统礼仪,为什么是抱拳?
传统礼仪
抱拳礼!大讲究了
要火!“两会”重现“拱手礼”!复兴传统正当时
为什么“女子不作揖”?礼仪文化中“揖礼”,你又知道多少
拜年手势,男女有别 (2014-01-30 15:05:2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