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临床运用 (藏象经络)6.26.灵枢·营卫生会

宏五学堂 2022-04-12 04:29

内经临床运用 (藏象经络)6.26.灵枢·营卫生会音频:00:0008:53

经文分析

(一)营卫的生成、运行与会合

1.本段经文大意

本段经文概括地论述了营卫之气化源于水谷精微,其性质有阴阳清浊之别,其运行表里异度,其会合则于夜半子时,两者的运行与人体的生命节律有密切的关系。

2.关于营卫之气的运行

营气精专,运行于经脉之中,其性属阴,必赖气之推动循环不息,肺主气,故其运行每周必从肺始。日夜运行于身50周,于夜半子时而与卫气大会于手太阴肺经。其运行次序,按《灵枢。营气》所言,循十二经如下;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手太阴。

卫气漂悍,循脉外而行,其性属阳,阳气必赖阴精涵养,故其运行虽日行于阳 25 周,夜行于阴 25 周,但每周必交会于足少阴肾经一次,以肾主藏精为阴气之根也。其运行每于夜半子时与营气大会于手太阴肺。其运行次序,据《灵枢。卫气行》所言,早晨从足太阳起始,依次行于阳经 25 周次后,夜晚则入行于五脏。

营气运行于脉中,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运行一周后又复会于手太阴肺经,说明手太阴主持营气运行于内,故称"太阴主内"。卫气运行于脉外,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运行一周后又复会于足太阳膀胱经,说明足太阳主持卫气运行干外,故称"太阳主外"。营气和卫气按照各自运行规律,运行五十周次,到了夜半,营气和卫气总会于内脏阴分,此时阴气最盛,故称为合阴(图3-4,图3-5)。

3.营卫二气随着日夜阴阳升降而有规律的变化

营卫二气随着日夜阴阳升降而有规律的变化,是人体生命节律的一种反映。日为阳,日中为阳陇;夜为阴,夜半为阴陇。日中称重阳,夜半称合阴。平旦阳气生,日暮阳气衰。营卫二气也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与现代提出的"生物钟"学说,颇多一致,即在昼夜的不同时间里,人的某些生理机能有盛衰的变化,其生理指标有一定幅度的波动。因此,在不同的时间里,机体对针刺、药物等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从而影响着治疗效果。古人在"天人相应"这一观点指导下,通过长期实践,认识到这一生命的昼夜节律,从而认为营卫运行的周期变化与日月阴阳盛衰规律相一致,故说"与天地同纪"。

(二)营卫循行与睡眠的关系

本段是对首段黄帝提问"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的回答。阐明了营卫运行与寐寤的关系。提出老年人昼不精,夜不瞑是由于"血气衰,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的缘故。固然这是指生理的变化过程,但却提示了一个问题,这就是营卫之气与睡眠的关系。营卫之气的运行,其昼日行于阳,夜间行于阴。气行于阳则阳分之气充盛,阳主动,故昼日清醒少寐,精力旺盛充沛;气行于阴则阴分充盛,阴主静,故夜间目瞑安寝。

所以《灵枢·口问》说∶"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又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这就是睡眠与营卫之气的正常生理关系,由于青年人营卫和调,运行正常,因此,"昼精夜瞑"。但若营卫不和就必然影响于睡眠,《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不瞑矣。"可以看出,如果营卫失调,运行逆乱,卫气夜间不能入干阴分,"常留于阳",就会导致阴分虚而阳偏盛,使人夜间仍处于像白天那样的兴奋状态而难以安寝,因而临床上对于失眠患者,有时可从调补营卫之法着手治疗,不仅有其理论根据,而目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如《金匮要略》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目眩,后世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证就宗此旨。

(三)三焦的部位、功能及营卫与三焦的关系

三焦之气所出亦有一定的道路,上焦出于胃上口,循食道上行贯膈而布于胸中,沿手太阴经的部位循行至手,还至手阳明经,上行到舌,再沿足阳明经向下,与营气并行阳 25度,行于阴亦 25 度,昼夜循行50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经。中焦亦出于胃,在上焦之后。下焦在胃下口,别走回肠,下注大肠、膀胱。上焦主敷布水谷之气至全身;中焦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生精微,上注于肺脉;下焦主泌别清浊排泄废物。所以论中说∶"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按经文所言∶"营出中焦,卫出下焦。""营出中焦"指中焦受纳、腐熟水谷后所化生的精专之气为营气。营气化生于中焦后,再经手太阴肺经循行于十二经脉而营养周身。至于"卫出下焦"则指卫气夜行于五脏 25周次,平旦从下焦经肾出足少阴经,再由跃脉上走于头,而后于昼日从足太阳经行于手足三阳经。亦有人认为"下焦"当是"上焦"之误,则指卫气经上焦心肺宣发舒布于体表。但卫气与营气同样均由中焦水谷精微所化生,不论认为卫出下焦还是卫出上焦,,均是指其循行部位和规律而言,并不是言其化源之所出。

(四)营卫与汗出的关系

经文以外受风邪,内有热饮食,而汗出异常的现象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卫气具有嘌悍滑疾的性质和遍布全身、无所不被其泽的功能,由于外受风邪,或内有热饮食,"毛蒸理泄",则卫气见开而出,因而见有局部异常汗出的现象,这就是漏泄的机制。这个理论对后廿的启示;《伤寒论》中风与伤寒的鉴别点就是有汗与无汗。有汗为中风。用桂枝汤疏风解表,调和营卫。《伤寒论》阳明气分热盛的大汗出就是内热蒸腾迫津外泄而用白虎汤清肃阳明独胜之热。

(五)营卫之气与血汗同源

经文指出血与营卫之气异名同类,即同源干水谷精微。水谷精微化生营气、卫气、津液,,而津液与营气都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气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又都离不开卫气的宣通作用,因此说血与营卫本为一体,不可分离。正是由于"血之与气,异名同类",所以从生理特点,推论出"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治疗原则。夺血则营阴受伤,夺汗则卫气因之而散。这一原则对于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伤寒论》86 条∶"衄家不可汗";87条;"亡血家,不可发汗。";83条;"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刘河间立有产后"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之法,皆以伤血而不可更失津液为原则,均导源于"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之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营卫”
营卫论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二
(4)论三焦气化为气的生化之源
黄芪到底是怎么补气的?谁都可以吃吗?
营卫是仲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