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临床运用 (藏象经络)6.30.灵枢·决气

宏五学堂 2022-04-16 04:29

内经临床运用 (藏象经络)6.30.灵枢·决气音频:00:0004:59

(二)论述六气不足的病变特征

1."精脱者,耳聋。"

脱,这里作耗损(或伤耗过多)解。肾开窍干于耳,赖精气充养,肾精不藏则耳窍失养而听觉不灵。《灵板。脉度》∶"肾气通干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临床上常见热病后伤阴的患者往往听力减退,老年人肾气亏虚,亦往往听力下降。

2."气脱者,目不明。"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干目,而为之精。"都说明眼睛之所以能视物辨色,主要是脏腑精气上注充养的结果。如果五脏之气久衰或真气大伤,均可使眼睛失却精气的充养而视物不清。临床常见久病之后短气、懒言、目眩,老年人往往中气不足而视力下降。

3."津脱者,媵腠理开,汗大泄。"

这里从津伤的病理谈及津伤的病症,津为体内水液之清者,行于肌肤分肉间,在卫气的作用下,腠理开张,阳气蒸腾津液而使津液外出,故《素问·阴阳别论》谓∶"阳加于阴谓之汗。"汗出太过必致液脱,至于在临床上的表现,此处并未提及,无疑在津伤后患者多表现为口渴、唇裂、尿短赤、皮肤干燥脱屑等症状。

4."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天,脑髓消,胫疫,耳数鸣。"

液有充盈骨腔,补益脑髓,滑润关节的作用,因而如果液耗损后不能充养骨髓,则骨失所养而胫疫;脑失充养则"脑髓消"而"耳数鸣";关节失其润滑而见"骨属屈伸不利"等症状。

5."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

这里从血脱患者的面色变化来观察病情。血为心所主而充养于面。如果失血,不能上充其面,就会面色苍白无华。故张介宾《类经》说;"血之荣在色,故血脱者色白而如盐。"脉是气血运行的隧道,血亏必然导致脉管空虚,如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注曰∶"脉中无血,故空虚。"

本文虽然没有明言"脉脱",但血脱则脉脱,言血脱则可悟脉脱的病机和病候。

(三)六气各有部主,且源于一气

1.六气各有部主

"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所谓"六气者,各有部主",是指六气各有它们的分布部位,结合前述六气的概念,生理和病理分析,不难看出气布全身各处但以皮肤肌肉为主;津行于肌肉腠理间;液注于骨腔、关节、颅腔;脉循行于脏腑身形。"可为常主"是指六气为各脏所主,如肾主精、肺主气、脾主津液、肝主血、心主脉。

2。六气的化源

"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一句,指出精、气、津、液、血、脉六者,虽然其特性、功能以及分布的部位各有不同,名称也各有别,但是从其化源上讲,都是以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转化来的。《灵枢·五味》谓∶"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干胃也。"《素问·五脏别论》谓∶"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干胃,以养五脏气。..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灵枢·玉版》也说∶"人之所受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

结合上述几段原文精神来看,六气之间并无主次之分,异名同源,都是脾胃所转化水谷精微的一部分。这就进-一步回答了"一气"与"六气"的关系问题。由于六气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基础,但却都来源干脾胃,体现了"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整体观念。这就要求在临床辨证论治时,对于六气所发生的病症不能孤立来看待,要从其相互联系上求本追源,全面认识(表3-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枢30决气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黄帝内经:灵枢·决气篇第三十
读黄帝内经笔记(二百零五)
黄帝内经·灵枢·决气
灵枢-决气第三十
黄帝内经;灵枢经;决气第三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