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临床运用 (疾病)9.3.素问·热论

宏五学堂 2022-06-16 04:29 发表于天津

收录于合集

#宏五学堂39
#免费学习古中医QQ群67292726644
#古中医248
#内经9
#中医学6

内经临床运用 (疾病)9.3.素问·热论音频:00:0008:26

临床应用

外感热病的辨证规律;本篇首先提出外感热病的概念,接着分析了外感热病的证候病机,从而全面论述外感热病六经分证的辨证论治方法。这是《内经》在准确认识了外感热病发展变化规律基础上的高度理论概括,外感热病是病起于阳,发展变化迅速,病机演变复杂,因此,本篇以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来论证六经证候的临床特点。

(一)六经热病的治法

本篇所论六经执病的临床特征。符合执性外感疾病传变的临床规律。而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论述的外感疾病有所不同,张氏记载的是伤寒的表现和变证,而本篇言伤于寒实际包括六淫邪气。从证候表现看,本篇所论三阳经的证候多突出的是经脉相关的表现,三阴经及两感证则多属里热病证,兼有经脉相关表现。

太阳病∶由外邪侵犯太阳经脉所致。临床特点为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恶寒。若属寒邪所伤之"伤寒病",治法同仲景,可用麻黄汤或杏苏散之类。若属温热、时邪,则应参照温病思想论治(下同)。

阳明病∶由太阳经病邪传入阳明经所致。其临床特点为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治法为解肌散热,用柴葛解肌汤,若里热偏盛,伤津耗液,用白虎汤。

少阳病;由太阳、阳明经病邪传至少阳经所致。其临床特点为胸胁痛、耳聋。治法为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

太阴病∶由三阳经病邪传至太阴经所致。其临床特点为腹满、咽干。显然,此证为邪已入里,必须用泻下法,泻其热结,可选小承气汤或增液承气汤之类,或用针刺泄热。

少阴病∶由三阳及太阴经病邪传至少阴经所致。其临床特征为口燥、舌干而渴。邪热入里,热盛伤津,针刺治疗可用泄热法,药物治疗可选用黄连阿胶汤或增液承气汤之类。

厥阴病;由三阳经及太阴、少阴经病邪传至厥阴经所致。其临床特征为烦满而囊缩,在女子如李梃《医学入门》所说;"阴户急痛引少腹。"针刺治疗当用泄热法,药物治疗可选四逆散及金铃子散之类。

胡晏年 50,病伤寒 16 日不解。其症乍寒时,即以衣被浓覆,蒙头而卧,不胜其寒;乍热时,即撤去衣被,暴露其身,更用扇,不胜其热。如此一日夜十余次,医皆不识。万至,告以病状可怪,邀诊其脉。曰∶不必诊,此易知耳。夫恶寒,病在表也,何以无头痛症?恶热,病在里也,何以无渴及便溺不利症?此病在半表半里,阴阳混乱也。阴气乘阳则恶寒,阳气乘阴则恶热。宜用小柴胡以治其半表半里之邪,栀子、豆豉以治其阴阳错杂之邪。服之,寒热不再作而愈。(《续名医类案·伤寒》)

缪仲淳治姚平子伤寒,头疼身热,舌上黄苔,胸膈饱闷,三四日热不解,奄奄气似不属者(邪热甚则正气馁,不可误认为虚)。一医以其体素弱,病久虚,其意欲投参少许。缪叱曰∶一片入口死矣。亟以大黄一两,括萎二枚连子切片,黄连、枳实下之(小陷胸加大黄)。主人惊疑,不得已,减大黄之半,二剂便通,热立解,遂愈。(《续名医类案·伤寒》)

庄钦之一庄仆,因受寒发热,头痛如裂(太阳)。两目俱痛(阳明)。浑身骨内疼痛,下元尤甚(劳伤)。状如刀割,不可忍耐(热甚伤寒)。口渴甚,大便日解一次,胸膈饱胀,下不解,已待毙矣。为疏一方∶干葛三钱,石膏一两五钱,麦冬八钱,知母三钱五分,羌活二钱五分,大栝萎半个连子打碎,枳壳一钱,桔梗一钱,竹叶一百片,河水煎服,4 剂而平。此太阳阳明病也,贫人素多作劳,故下体疼痛尤甚。以羌活去太阳之邪,石膏、竹叶、干葛、麦冬、知母解阳明之热,栝蒌、桔梗、枳壳疏利胸膈之留邪,、故遂愈。(《续名医类案·伤寒》)

《临证指南医案·寒》∶"经云∶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又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其症有六经相传,并病合病,两感直中。难经又言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再加以六淫之邪,有随时互相兼感而发之病,且其一切现症,则又皆有头痛发热,或有汗无汗,或恶风恶寒,不食倦卧烦渴等,则又大略相同,故其症愈多,其理愈晦。毋怪乎医者临症时,不能灼然分辨。即其所读之书,前人亦并无至当不易之论。将灵素难经之言,及一切外感之症,逐一分析辨明,使人有所遵循,故千百年来,欲求一鉴垣之士,察六淫之邪,毫不紊乱者,竟未见其人。幸赖有仲景之书,以六经分症,治以汗吐下和寒温诸法。故古人云仲景之法,不但治伤寒,苟能悉明其理,即治一切六气之病与诸杂症,皆可融会贯通,无所不宜。此诚属高论。固深知仲景者也,然余谓六浮之邪,头绪甚繁,其理甚奥。即汇集河间东垣丹溪,及前贤辈诸法而治之。犹虑未能兼括尽善。若沾沾焉,必欲但拘仲景之法而施治,此乃见闻不广,胶柱鼓瑟,不知变通者矣。今观叶氏之书,伤寒之法,固属无多,然其辨明冬温、春温、风温、温热、湿温之治,实超越前人。以此羽翼仲景,差可嘉惠后学,观者幸毋忽诸(华玉堂)。"

以上是对叶天十治外感疾病的评价,实则也提示后人。对外感疾病不单要掌握六经分证及其辨识方法;还应该领悟六经之变法,这既是外感病邪复杂多端,致病性质各异,又因患者体质及环境千差万别,因此,临床的情况是复杂的,六经证的表现形式也会不完全一样。因此,对于外感疾病的辨证治疗,知常达变才算真正掌握。

已无更多数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8.08.05【中医流派】丨通俗伤寒派——朱肱
六经辨证-针灸治疗
温热病证治(八):六经辨证和三焦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
《伤寒论》六经发热特点浅释
竖读伤寒 横看温病 谈胡宝书临证心法时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