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临床运用 (疾病)9.34.素问·胀论

第十三节  灵枢·胀论

题解  胀,即胀满。本篇专论胀证的病因、病机、分类和治法,故篇名为《胀论》。提要  本篇论述的主要内容有∶

(1)胀证的脉象,病变部位及其与脏腑组织的关系;(2)胀证的分类及五脏六腑胀的临床表现;(3)胀证的病因与病机;(4)胀证的治疗法则及注意事项。

又原

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1。黄帝曰∶何以知藏府之胀也。岐伯曰∶阴为藏,阳为府【2】。

【注释】

【1】脉大坚以涩者,胀也∶马莳《灵枢注证发微》注∶'其脉大者,以邪气有余也、其脉坚者,以邪气不散也、其脉涩者,以气血涩滞也,故为胀。”

【2】阴为藏,阳为府∶张介宾《类经》注∶'涩而坚者为阴,其胀在藏;大而坚者为阳,其胀在腑。一曰,脉病在阴则胀在藏,脉病在阳则胀在腑,亦通。”

2 京

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藏府之内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11。然非胀之舍也。黄帝曰∶愿闻胀之舍。岐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藏府之外,排藏府而郭胸胁【2】,胀皮肤,故命曰胀。

【注释】

【1】三者皆存焉∶“三”下原注“一云二”。《甲乙经》、《太素》均作“二”。按∶三者,一血脉,二五脏,三六腑也。若五脏六腑合而为一,则为“二者”。

【2】排藏府而郭胸胁∶郭,古通“廓”字,《甲乙经》作“廓”,扩也、大也。胀气舍于脏腑之外,胸胁之内,故内排脏腑而外扩胸胁。

京X

黄帝曰∶藏府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口之藏禁器521也,各有次舍,异名而同处,一域之中,其气各异,愿闻其故【3】。岐伯曰∶夫胸腹,藏府之郭【6】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5。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6】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藏六府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87,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取三里而写之,近者一下,远者三下【9】,无问虚实,工在疾写。

【注释】

【1】匮(gui,音贵)∶即藏物之匣也。大者为匮,小者为匣。【2】禁器∶泛指珍秘之器。

【3】愿闻其故∶此下原本有“黄帝曰∶未解其意,再问”九字。上下文义不属,《甲乙经》、《太素》均无,钱熙祚云∶“其为衍文无疑。”今删之。

【4】郭∶谓外郭,与上文之'郭'不同义。

【5】咽喉、小肠者,传送也∶张介宾《类经》注∶“咽喉传送者,谷气自上而入;小肠传送者,清浊自下而出。”

【6】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张介宾《类经》注∶“闾,巷门也。里,邻里也。胃之五窍,为闾里门户者,非言胃有五窍,正以上自胃脘,下至小肠大肠,皆属于胃,故曰闾里门户。如咽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皆胃气之所行也,故总属胃之五窍。”

【7】廉泉、玉英∶两穴俱属任脉。玉英,即玉堂穴。

【8】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张介宾《类经》注∶“清者为营,营在脉内,其气精专,未即致胀。浊者为卫,卫行脉外,其气懜疾滑利,而行于分肉之间,故必由卫气之逆,而后病及于营,则为脉胀。是以凡病胀者,皆发于卫气也。”

【9】近者一下,远者三下∶张介宾《类经》注∶'一下、三下,谓一次、二次、三次也。盖邪有远近,故泻有难易耳。”

原 文 四

黄帝曰∶愿闻胀形。岐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悦,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口腰髀.2.痛。六府胀,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3】,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小肠胀者,少腹膜胀,引腰而痛。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注释】

【1】央央然∶《甲乙经》作“快怏然”,《太素》作“快然”;张介宾注∶“央央然,困苦貌。”【2】 髀(音必)∶指大腿部。

【3】濯濯(音浊)∶水声,指肠鸣的声音。

原文五

凡此诸胀者,其道在一,明知逆顺,针数Ⅲ不失。写虚补实,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121,粗之所败,谓之夭命。补虚写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3】,谓之良工。

【注释】

【1】针数∶数,术也,针数,即针术。

【2】真不可定∶言真气动摇而不能守于内之意。

【3】久塞其空∶马莳《灵枢注证发微》注∶'久塞其空,虚则补之,其穴空皆正气充塞。'

原文六

黄帝曰∶胀者焉生?何因而有?岐伯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藏更始01,四时循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黄帝曰∶善。何以解惑?岐伯曰∶合之于真,三合而得【2】。帝曰∶善。

【注释】

【1】 五藏更始∶张志聪《灵枢集注》注∶'谓营行于脏腑经脉,外内出入,阴阳递更,终而复始也。'【2】合之于真,三合而得∶按∶'三'当作'参'。合之于真,参合而得,谓胀病是邪气与真气相合,互相参错而形成的。

文七原

黄帝问于岐伯曰∶胀论言无问虚实,工在疾写,近者一下,远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01 者,其过焉在?岐伯对曰∶此言陷于肉肓【2】,而中气穴者也。不中气穴,则气内闭,针不陷育【3】,则气不行,上越中肉【1】,则卫气相乱,阴阳相逐。其于胀也,当写不写,气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5】,气下乃止,不下复始,可以万全,乌有殆者乎?其于胀也,必审其胗【,当写则写,当补则补,如鼓应桴,恶有不下者乎?

【注释】【1】不下∶犹不退也。

【2】肉肓∶育,原本误作“盲”,下同。今并改正。杨上善注∶“肉肓者,皮下肉上之膜也。”【3】针不陷肓∶为进针太浅。

【4】上越中肉∶上越,指针不陷肓而言,谓针人其皮,不透其育。中肉者,指不中气穴而言,谓误中于分肉之间也。

【5】必更其道∶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注∶'必须更取余穴,以行补泻。'【6】胗∶与“诊”同,《甲乙经》、《太素》并作“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灵枢》胀论第三十五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二十九气论 胀论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之十七
《类经》 > 十六卷 \ 疾病类 五十六、脏腑诸胀
灵枢-胀论第三十五
黄帝内经;灵枢经;胀论第三十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