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临床运用 (疾病诊法)10.6.素问·脉要精微论

临床应用

1. 四诊合参的临床意义

原文在强调平旦诊脉之后,进一步提出“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的观点。说明《内经》非常重视脉诊,但是仍然强调脉诊必须与其他诊法相参,强调四诊合参的重要性。四诊合参是通过四诊全面详细地收集资料,然后所得临床资料,以中医的整体观,进行综合分析,辨别疑似,去伪存真,洞察本质,理清关系,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有些病的病情复杂,会出现脉证不合或阴盛格阳、阳盛格阴、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实假虚、真虚假实诸证,临床时需充分运用四诊合参,仔细分析,或舍证从脉,或舍脉从证。以去伪存真、抓住疾病本质。这种全面诊察的观点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如清·章楠的《医门棒喝·四诊合参与脉症从舍论》云∶“望、闻、问、切,名曰四诊,医家之规矩准绳也。四诊互证,方能知其病源,犹匠之不能舍规矩而成器也。盖望者,望面色之明晦、舌苔之有无,以辨病邪之轻重进退也。闻者,闻声音之怯壮、语言之伦次,以辨神气之爽昧强弱也。问者,问得病之由、痛苦之处,以辨内伤外感、脏腑经络,尤为要紧也。切者,切脉之浮沉迟数、有力无力,以辨虚实阴阳,而与外证参合逆顺吉凶也。”

清·何梦瑶的《医确·卷五》也有精辟的论述∶“凡脉证不相合,必有一真一假,需细辨之。如外虽烦热而脉见微弱者,必虚火也。腹虽胀满而脉见微弱者,必胃虚也。虚火虚胀,其堪攻乎?此宜从脉之真虚,不从证之假据也。其有本无烦热而脉见洪数者,非火邪也;本无胀滞而脉见弦强者,非内实也。如寒邪内伤,或食停气滞,而心腹急痛,以致脉道沉伏,或促或结,此以邪闭经络而然,既有痛胀等实证可据,则脉之虚乃假虚,当从证不从脉。又若伤寒四肢厥逆,寒战,而脉见数滑。此由内热格阴。何以知之?以病由传经渐致,并非直中阴经,从无热证转寒之理,既有数滑之脉可据,则外症之虚为假虚,亦从脉不从证也”。

医案

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斗。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唯稍虚耳,骤不得其故。因其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塌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日“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饮啖甚健,愈不解。久之,视其室中床塌桌椅漆器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也”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全身。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也。《冷庐医话》

2. 谨守五脏,调治百病

生命以五脏为中心,五脏主持诸体,故五脏一虚,失其所藏,内守不足,则精气衰弱,而出现多种病症。本段所述五脏失守的病症,有精气虚弱者,如“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有精气外泄者,如“仓廪不藏”;有精气错乱者,如“神明之乱”;有形衰者,如“头倾视深”、“背曲肩随”有形体活动不利者,如“转摇不能”、“屈伸不能”有形体动作异常者,如“行则振掉”,提示精气虚的病变多端,但却以五脏精气虚衰为其根本。此论在临床辨识病证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被医者所称道。

医案

患者,某男,年20余,禀资素赢弱,又耽火因色秋初患症,两旬始愈。一日,大便滑泻数次,头面汗出如洗,精神颓溃,昏昏似睡。脉上盛下虚,两寸摇摇,两尺欲无,数七至。此真阴虚损,不能潜藏元阳,阳气始无所系恋而上奔。治宜峻补真阴,引浮阳下归,佐以收敛。用自拟“既济汤”。大熟地一两,萸肉去净核一两,生山药六钱,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捣细六钱,茯苓三钱,生杭芍三钱,乌附子一钱,煎服一剂而醒,又服两剂遂复初。《张锡纯医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78
辨证与论治辨证篇望诊望面色
《内经》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一
痿证1
经方辨治六步法
医理探微 | 吴鞠通治伤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