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临床运用 (治则治法)11.10.素问·刺志论

第四节  素问·刺志论

题解  本篇论述虚实的要领及反常现象,并述及虚实补泻的方法。由于要求医者铭记在心,故称“刺志论”。

提要  本篇主要内容是说明气与形、谷与气、脉与血的虚实关系,正常与反常变化的原因,同时结合针刺手法说明针刺补泻的意义。

原文一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1】。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2】。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3】。帝曰∶如何而反?岐伯曰∶气盛身寒,气虚身热,此谓反也【4】。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5】。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6】。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7】。

【注释】

【1】气实形实……反此者病∶此指气实而形体就充实,气虚而形体也就虚弱,这是正常现象,否则就成病态。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注∶“气者,人身之气也,形者,人之形体也。气实则形实,气虚则形虚,此其相称者为常,而相反则为病矣。然此气之虚实,必于脉而验之,但不可即谓气为脉也,观下文有血脉对举者可知。”

【2】谷盛气盛……反此者病∶食量六则气盛,食量小则气虚,与此相反就成病态。张介宾《类经》注∶“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此气生于谷也,是谓谷气,故谷气盛衰,候当相应,不应则为病矣。”

【3】脉实血实……反此者病∶脉大而有力血则充盈,脉细小无力血则不足,与此相反,就是病态。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注∶“脉者,血之府,故虚实之宜相应也。”张介宾《类经》注∶“脉之盛衰者,所以候气血之虚实也,故脉之与血,相应者为常,不相应者反而病也。”

【4】气盛身寒,气虚身热,此谓反也∶指气盛而身体反感寒冷,气虚而身体感到发热,这都是反常现象。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注∶“气虚为阳气不足,阳气不足当身寒,反身热者,脉气当盛,脉不盛而身热,证不相符,故谓反也。”

【5】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注∶“胃之所出者谷气而布于经脉也,谷入于胃,脉道乃散,今谷入多而气少者,是胃气不散,故谓反也。”

【6】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释》注∶"'不入'误,应作'入少'核下文'谷入少而气多’句可证。盖入少气多,是已谓反,如谷不入,似无此理。”可参。

【7】脉盛血少……此谓反也∶吴邕《素问吴注》∶“脉盛血少则无阴,脉小血多则无阳。”丹波元简《素问识》注∶"按血之多少,盖察面而知之。"即面色红赤者为血多,面色咣白为血少。

原文二

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1】。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2】。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3】。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4】;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5】。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6】。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7】。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8】。

【注释】

【1】气盛身寒……得之伤暑∶此论寒暑伤人之不同,寒邪困束故气盛而身寒,暑邪伤气,故气虚而身热。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注∶“此申明形气虚实之相反者,为邪气之所伤也。气盛身寒者,邪气实也。气虚身热者,形气虚也。寒伤形,故气盛身寒。暑伤气,故气虚身热。”

【2】谷入多而气少者……湿居下也∶饮食虽多而气不足的,是由于失血或湿邪居下部阴虚少气所致。张介宾《类经》注∶“谷入多者,胃热善于消谷也。脱血者,亡其阴也。湿居下者,脾肾之不足,亦阴虚也。阴虚则无气,故谷虽多而气则少也。”湿居下,指脾有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水谷不能化精微,湿气聚居下部。

【3】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饮食虽少而气多,是邪气壅滞于胃及肺。张介宾《类经》注∶“邪在胃,则不能多食,故入谷少;邪在肺,则息喘满,故气多。”

【4】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小而血多,是由于饮酒多而中焦有热。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注∶“夫脉小血反多者,其内必饮酒中热之病,酒行络脉,故血多行于外,而虚于内,故脉小。”

【5】脉大血少者……此之谓也∶脉大而血少,是由于感受风气,水浆不人所致。张介宾《类经》注∶“风为阳邪,居于脉中,故脉大水浆不入,则中焦无以生化,故血少。”风气∶指外来的风邪。

【6】夫实者……气出也∶张介宾《类经》注∶"此下言虚实寒热之因,用针补泻之法也,气入者充满于内,所以为实。气出者漏泄于外,所以为虚。”

【7】气实者……寒也∶气实就会有热,气虚则恶寒。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注∶"邪实者,其体必热,气虚者,其体必寒。”指正邪而言。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阳盛而阴内拒,故热;阴盛而阳外微,故寒。”热和寒指阴阳讲,皆通。

【8】入实者……左手闭针空也∶此指针刺补泻手法。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言用针之补泻也,右手持针,左手捻穴,故实者左手开针空以泻之;虚者左手闭针空以补之也。”张介宾《类经》注∶“开则邪气去,故实者可泻;闭则神气存,故虚者可补也。”“空”即“孔”,针空即针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笔录第九十篇
先睹为快: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针灸科讲义(选摘)
【185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深度解密《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针法(三)
精读黄帝内经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中国古典针灸学大纲》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