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临床运用 (治则治法)11.12.素问·刺志论

临床应用

(一)虚实的含义

本篇从“气实形实,气虚形虚”,“谷盛气盛,谷虚气虚”,“脉实血实,脉虚血虚”讨论了虚实的要领。饮食量大、气血充实之人,形体强盛,脉搏也充实有力;饮食量小,气血生化相对不足,则形体虚弱,脉搏也虚弱无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又论“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实,是指邪气侵入人体后的亢盛状态;虚,是指正气外泄后的虚弱状态。

提起虚实,《内经》其他篇章也有虚实之论。《素问·通评虚实论》之“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此实言邪气,虚言正气,其概念众所周知。《素问·调经论》对虚实的见解,有所不同。原文说∶“何者为实?何者为虚?”岐伯答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所谓“有者”,即有余,指人体气血阴阳本身的偏盛偏亢;所谓“无者”,即不足,指人体气血阴阳本身的偏衰偏虚。原文又论∶“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又说∶“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血与气并,则为实焉”。人体气血阴阳应该维持协调平衡,方是健康的标志。一有相并、相倾,即气血阴阳偏颇,则虚实生焉。“气并则无血”,表现为气实血虚;“血并则无气”,表现为血实气虚。血气并于上,则上实下虚;血气并于下,则为下实上虚。这里所说的“实”,非指邪气盛满之谓。

《素问·离合真邪论》云∶“此皆营卫之倾移,虚实之所生,非邪气从外入于经也。”《素问·调经论》还列举神、气、血、形、志5种有余、不足之证的临床表现,以及由于“血之与气并走于上”所致的“大厥”,均说明了人体本身的气血、阴阳、脏腑、形神等的功能发生偏颇失调,均可发生虚实变化,并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灵枢·百病始生》所论之虚实,又别有含义。该篇说∶“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此“两虚”指自然界能够致人生病的反常气候——虚邪贼风及身形(人体正气)的虚弱。“两实”言六气正常和正气充实,身体壮实。虚邪贼风等外界致病因素必须与人体正气内虚互相配合,才能侵入人身而发病,这是中医关于外感疾病发病的基本认识。

《灵枢·岁露》对虚实的论述又有不同,有“三虚”、“三实”之说。所谓“三虚”是“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乘年之衰”指当年的岁气不及;“逢月之空”指月缺无光之时;“失时之和”指四时气候之反常。上述3种因素,合称“三虚”,可乘虚致病。所谓“三实”是“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也……命曰三实"。即正逢岁气旺盛之年,月亮满圆,时令调和,气候变化正常,合称"三实",不会致病。

可见,《素问·通评虚实论》之实指邪气,虚指正气;《素问·调经论》之虚实指人体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灵枢·百病始生》之虚实均指外邪与正气两方面而言;《灵枢·岁露》之虚实指外界因素,包括岁气之盈虚,月亮之圆缺,时令之乖调。本篇之虚实,一指人身形体、气血的充足与虚弱,再者与《素问·通评虚实论》之意相同,言邪气亢盛为实,正气不足为虚,当以明辨。

(二)气血失常,百病乃生

人体生命活动的进行,主要是依靠后天所化生的气血津液,通过经脉输布于全身,营养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以维持功能活动。人体的气血,在生理上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病理上,气血的失常,必然会影响及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本篇列举了5种气血失常的病变机理∶一是感受寒邪而致的身体寒冷,即“气虚者,寒也”,“气虚形虚”。类似《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由于寒邪侵犯人体,阻遏卫气,令卫气不能宣达肌表,表卫不足,致使寒邪留于体表而产生外寒。二是受到暑热邪气侵害而致气虚而感到发热。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所化,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邪伤人,多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如壮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但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邪伤人,多直入气分,使腠理开泄则多汗,汗多则津亏,气亦随之外泄,而见气虚。三是饮食量虽大但血气不足。这是因湿邪伤脾,脾不为胃行其津液,致化源不足或因失血,耗伤太过而血虚。四是邪气犯肺胃致呼吸喘满、脘胀纳差。肺主呼吸,宣发肃降,胃主受纳,以降为顺,邪气壅实,影响肺胃,气机失调,肺失肃降,胃气失和,则出现肺胃之气功能失常。五是饮酒过度或风邪外袭引起脉象变化。小脉是气血两虚,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不足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酒性气悍、甘辛、性热,鼓动血行,故称血多,但过饮易生内热,伤及阴血,故见脉小。而脉来大而满指是感受外邪,风邪客于经脉中,血脉被遏,故称血少,但正邪相争于表,则见脉大。《素问·脉要精微论》“大则病进”,脉象满指而大,表示邪气盛,病情在继续发展。可见,人体气血失和可以由内部的气血失常导致虚实变化,但外邪入侵也是导致气血失常的原因之一。

(三)辨证施治,开合补泻

《灵枢·百病始生》∶“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写则写,”《灵枢·经脉》也云∶“盛则泻之,虚则补之。”辨虚实,施以正确的补泻方法是基本治疗原则。补法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泻法能疏泻病邪,使亢奋的功能恢复正常。开合补泻是适合上述治疗原则的两种针刺补泻方法。除此篇外,《灵枢·官能》云∶“泻必用员,……,摇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方,……,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灵枢·终始》又云∶“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宥,以极出其邪气;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宥,无使邪气得入。”都与本篇所述含义一致,是说出针后速按针孔为补法;出针后摇大针孔或不立即揉按为泻法。开合补泻是针刺补泻的基本手法之一,用针者必须掌握,进针、行针、出针的全过程都需要医者全神贯注、认真对待。在临床上可看到一些人“扎针如插秧”、“拔针如拔草”,不遵循针刺规则,对针刺过程相当随便,这是不负责任的,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内经》对针刺的补虚泻实手法论述颇详尽,除本篇所述外,尚有用针之迎随徐疾,捻转运针之快慢及幅度大小,留针时间的久暂等多方面,具体临证时必须全面参考,配合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名家张善忱,教你如何”针下辨气“!
论针下辨气
针刺手法的临床意义到底是什么?
针道窥径之经典——九针十二原
针灸玄机,惟有精专
【转载】金针秘传针验摘录+针灸精华汇集+神奇的经络穴位组合 人体上下对应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