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临床发挥 (阴阳五行学说临床意义)2.6 概要

内经临床发挥 (阴阳五行学说临床意义)2.6 概要

二、指导治疗立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协调阴阳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任何疾病的治疗、任何治疗理法和治疗手段的运用,都必须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协调阴阳的方法有多种多样,由于阴阳之间具有相反相成、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关系,因此,临床上除了直接补泻、调和阴阳的“阳病治阳,阴病治阴”常规治法之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的“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灵活变通方法,运用得当,常可收到卓著效果,其具体方法如

(一)“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虽然是指针刺疗法而言,但对其他治病方法亦有普遍指导意义。《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指出在补益阴阳时,若能妙用阴阳互根互用之理,则可发挥其互相资生、互相促进的作用,取得比单纯、直接补阴、补阳的“呆补”更好的效果。这种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方法,在临床中有广泛的运用,如温补肾阳的附桂地黄丸,在熟地、淮山、山萸肉等药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加入附子、肉桂,即是运用“阴中求阳”的方法;又如补血的名方当归补血汤,除了用当归补血外,更重用黄芪补气生血,则是据“阳中求阴”治法以立法处方。(二)益阴以涵阳,补阳以消阴

如果阴阳一方的偏亢偏盛系由对方的虚衰不足而引起,则治疗当以补其不足为主,如∶阴虚而致阳亢者,滋阴以涵阳;阳虚而致阴盛者,温阳以消阴。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提出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滋阴涵阳、温阳消阴都是基于阴阳互根互用法则而确立的协调阴阳治疗方法,王冰对此有极其精辟的发挥∶“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张景岳在《类经》中称为“王太仆法言”,并进一步阐释说∶“诸寒之而热者,谓以苦寒治热而热反增,非火之有余,乃真阴之不足也,阴不足则阳有余而为热,故当取之于阴,谓不宜治火也,只补阴以配其阳,则阴气复而热自退矣。热之而寒者,谓以辛热治寒而寒反甚,非寒之有余,乃真阳之不足也,阳不足则阴有余而为寒,故当取之于阳,谓不宜攻寒也,但补水中之火,则阳气复而寒自消也。"运用本法的关键在于辨析疾病阴阳寒热的虚实,故谓"治求其属",若审证准确、用药精当,对于虚热、虚寒证,可以除顽疾而起沉疴。但补虚治法,必须缓图而难以速效,故医家需胸具卓识而不可游移,病家亦需耐心调治,不可急图见效而犹疑改易,方能收功。下述病案,颇值参考∶

弦滑。曰:六君显当屏绝,病由阴亏火盛,津液受灼而成痰,须服壮水之剂,庶可杜患将来。萧因向吸鸦片

烟,自疑虚寒,滋阴不敢频服.继患咽痛,专科治而不效,仍乞治于孟英,因谓曰:早从吾策,奚至是耶.此阴

虚于下,阳浮于上·喉科药不可试也。大剂育阴潜阳,其痛日癢,而喉腾皆形白腐。孟英曰:毒气黛蒸之故

耳,令吹锡类散.始得渐退。补后复患滞下,孟英曰:切勿以痢药治之。證火迫津液,结为痰饮,酿以烟毒,應

成喉患,吾以燃犀之照,而投激浊扬清之治,病虽愈矣,内蕴之痰浊尚多,奈向来为温补药所禁,钢于肠胃曲

折之间而不得出。今广投壮水之剂,不啻决江河而涤陈蕊.岂可与时行暑热之痢同年而语耶。治不易法,

食不减餐.日数十行,精神反佳。逾月之后,大解始正。计服甘凉约二百剂,肌肉复充,痰患若失。”

按本证虽无明呈发热证候·但病属阴虚.虚热灼液成痰,其痰多、喉痛、下痢诸证,均本于此。王氏林

住痈之本质,力排他派,秉持不移.用甘凉育阴■阳,药至二百剂而收功,确具車识。

(三)泻阳以和阴,泻阴以和阳

对于因阴阳偏盛而致的平衡失调,可以用泻过盛的一方以协调之。《灵枢-寿夭刚

柔》:“无形而痛者,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阴,无攻其阳;有形而不痛者,其阴完而阳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灵枢-终始》:“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3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所论均是泻阳和阴、泻阴和阳的治法,目的均在于协调阴阳。因为经文系指针剌治法而言,故后者针对虚实并见的病机提出先补后泻的原则,

但临床上尚需根据具体病情而灵活运用。如《伤寒论-少阴病》治少阴三急下证,虽然都是阳亢阴亏、虚实并见之证,但因系阳热亢盛以致阴津将涸,故急用大承气汤釜底抽薪,泻下亢热以存阴津。而《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症治》篇用赤丸(乌头、半夏、茯苓、细辛)治阴寒过盛而造成阳气郁遇不达四末的厥逆证,则是泻阴寒以和阳气的治法。

(四) 育阴以长阳,益阳以长阴

根据阴阳互根互用法则,在阴阳一方偏衰,需加补益时,在补阴的基础上适当加入益阳之品;或在补阳的基础上,适当加入补阴之品,以助其生化之机,促进阴阳互长。即《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者。例如:附桂地黄丸除用附子、肉桂以补肾阳外,更用地黄等六味药物补肾阴以助肾阳的生化,即是育阴以长阳之例;而当归补血汤除用当归宜接补血外,更重用黄英补阳气以生阴血,则是秉益阳以长阴之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亦蕴含育阴以长阳、益阳以长阴之义.原文本义系指按照四时气候特点调摄阴阳的养生方法:春夏阳气生长旺盛之际,养生调摄当随其生发盛长之性;秋冬阴敛阳藏之际,养生亦当顺其收敛潜藏之性,如此调养才能固其根,葆其真而“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该篇首所言春三月“夜卧早起,被发缓形,广步于庭”等四季起居调摄方法,即指此而言。但后世在用以指导养生、治病时则结合临床药食治疗而有不同理解和发挥。王冰注谓广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湫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是从阳生阴长、阴阳互根的观点提岀春夏养阴以长阳、秋冬养阳以长阴的调养阴阳法。

(五) 针灸疗法的“阳病治阴瀾病治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本义即指针刺取穴而言,意谓剌阳经腧穴以治阴经病变、刺阴经腧穴治阳经病变;而“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亦同样,例如治疗痛证的巨刺、缪刺,均是“(病在)左取右,(病在)右取左”;又如治五脏病变可针刺在背部阳分的五脏俞穴、治体表肢节病变可针刺在胸腹阴分的募穴等,都是贯彻“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这一法则。

总之,运用阴阳相反相成、对立互根法则指导临床治病,可以采取生动灵活方法以取得协调阴阳的更好效果。例如,对于阴虚阳亢证,既有前述的《伤寒论》急下存阴法以釜底抽薪,急下亢热,是为泻阳以和阴;又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为滋阴以涵阳;亦有《难经》提出的“泻南(火)补北(水)”法,则又是泻阳(火)和阴与滋阴涵阳并进。急下存阴常用于阳热亢盛而阴津急剧耗损者,壮水制阳则每用于阴虚而致阳亢者,而泻南补北又常用于阴虚火旺者。临证时根据病情恰当选用,就可收到良好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正浩学校中医确有专长第五次模拟测试单选题
店员经典培训教材:高血压的中成药治疗-今日头条
赵进喜老师理论与经验整理
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
周次清临证经验(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肺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处方特点/医案/医论医话/经验方)
如何判断阴虚阳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