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临床发挥 (发病观及其临床指导意义)4.6.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二、“两虚相得”发病观的临床意义

认识邪正间的斗争消长关系,正确理解正气和邪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对临床上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指导防病治病有重要意义。

(一)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虽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其致病作用,但并不能说外因在发病过程中不重要,只有内因才是决定疾病发生与否的根本因素。其实,外因同样亦对疾病的发生起决定作用,如果没有邪气伤人,何来疾病发生?因此,不能轻视邪气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应该说,两者同等重要,同样是疾病发生与否的决定因素,只有这样去认识外感病的发病机理,才全面、准确。

有人以《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据,认为《内经》强调的只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的误解。《素问遗篇·刺法论》中除了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紧接其后尚指出要使“五疫之至,不相染易”,必须“避其毒气”。可见,《内经》对外感疾病的发病,并非只强调内因而不重视外因,而是把内因与外因作为互相对立而又互相影响的重要因素来认识,认为两者同是发病的必要条件,并无轻重主次之分。

亦有人以“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哲学理论强调正气在疾病发病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以鸡蛋能够孵出小鸡,而石头不能孵出小鸡为例论证其观点。其实,外因与内因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作用只能相对而言,虽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但外因往往是引起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因,亦可对事物的运动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在外因相同的条件下,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在适宜的温度中,鸡蛋能孵出小鸡而石头不能。但是,在相同内因的条件下,外因又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例如,同样是能够孵出小鸡的鸡蛋,能否孵出小鸡又决定于环境温度适宜与否。只有这样去理解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才客观、准确。联系到疾病的发生,正气强盛者固然可以抗邪于外而不发病,但如果邪气更强,超出了正气的抵抗能力,则亦难免发病,故《素问遗篇·刺法论》才有“五疫之至,皆相然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之说。因此,只有理解内因与外因、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才能正确领会《内经》“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的发病观。

(二)“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发病原理的临床指导意义

一些人治病不分邪正虚实,滥用滋补,还美其名曰“扶正以祛邪”,并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借口,这其实是对中医发病理论的错误理解和歪曲,亦是影响疗效,造成临床治疗差错,甚至引致医疗事故的重要原因。临床必须遵循“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发病理论,审察邪正之间的盛衰消长关系,正确运用扶正祛邪、泻实补虚治疗法则∶

1.邪气盛而正气未虚

必须以祛除邪气为急务,不可以“扶正以祛邪”为借口滥用补法,否则补药不唯不能扶正,反而将“资敌以粮”而助长邪气。俗语所说的“人参杀人无罪”,正是对滥用补法危害性的慨叹。

《古今医案按伤寒》∶“一妇人患热入血室,医者不识,用补血调气药延滞数日,遂成血结胸,或劝用小柴胡汤。许曰∶小柴胡已迟不可行也,唯刺期门穴,斯可矣。予不能针,请善针者治之。如言而愈。”

按  本例伤寒热入血室,误用补法,使邪气炽盛内结而成血结胸,许叔微认为“小柴胡已迟不可行”,盖因小柴胡汤中有人参等药,功擅和解而驱邪之力较缓,故用针法刺期门以急祛深入血室、内结胸胁之邪。

2.邪气炽盛,急剧损伤正气

急祛邪气以顾护正气。邪气不除,则正气亏损的根源不去,故当以祛除邪气为急务,祛邪以存正,前人有“釜底抽薪”之说,张仲景《伤寒论》中对于少阴病三急下证用大承气汤,即是其例。当然,如果情况许可,在祛邪的同时亦可考虑兼顾扶正,如《伤寒六书》用黄龙汤(大承气汤加人参、甘草、当归、桔梗、姜、枣)治伤寒阳明里实、燥屎内结而正气亏伤者。

《古今医案按·温热病》∶“(张璐玉)又治黄以宽,风温十余日,壮热神昏,语言难出,自利溏黑,舌苔黑燥,唇焦鼻煤。先前误用发散消导药数剂,烦渴弥甚。张石顽曰∶此本伏气郁发,更遇于风,遂成风温。风温脉气本浮,以热邪久伏少阴,从火化,发出太阳,即是两感,变患最速。今幸年壮质强,已逾三日六日之期。证虽危殆,良由风药性升,鼓激周身元气,皆化为火,伤耗真阴。少阴之脉不能内藏,所以反浮。考诸南阳先师,元(原)无治法,而少阴例中,则有'救热存阴,承气下之’一证,可借此以迅扫久伏之邪。审其鼻息不鼾,知肾水之上源不绝,无虑其直视失溲也。时歙医胡晨敷在坐,同议凉膈散加入人中黄、生地黄,服后下溏粪三次,舌苔未润,烦渴不减。此杯水不能救车薪之火也。更与大剂凉膈,大黄加至二两,兼黄连、犀角,三下方能除热。于是专用生津止渴,多服而愈。”

按  本例风温两感,太阳少阴俱病,而误用风药,以致火热炽盛,伤耗真阴,张石顽秉“救热存阴,承气下之”之旨,先用急下存阴之法,祛除邪气以顾护正气,然后再专用生津止渴,治疗先后得当,故能挽救危亡。

案举

3.正气过虚,引致邪气炽盛或羁留不去

扶正为主,兼顾祛邪,避免因祛邪而伤正,因补虚而助邪。例如,《脾胃论》麻黄人参芍药汤(人参、黄芪、当归、芍药、炙甘草、麦冬、五味子、麻黄、桂枝)治虚人外感吐血,即是在扶正补虚的基础上用麻黄、桂枝解散表寒。

《名医类案·伤寒》∶“一人年近五十,大便下血,脉来沉迟涩,面黄神倦者二年矣。九月间因劳倦发热,已自服参苏饮两帖,热退。续早起过劳遇寒,两手背与面紫黑,昏仆,少顷复醒,大发热妄语,口渴身痛,至不可眠。脉之,三部不调,微带数,重取虚豁,左大于右。朱(丹溪)以人参二钱五分、带节麻黄、黄芪各一钱、白术二钱、当归身五分,与五帖得睡,醒来大汗如雨,遂安。”

按  本例体虚感寒,虽然邪气炽盛,大热妄语,口渴身痛,但脉三部不调,重取虚豁,且病属新感初愈而过劳遇寒,故朱丹溪以参、芪、归、术扶正,而兼以麻黄疏散风寒,与李东垣麻黄人参芍药汤立意相同,均以扶正为主而兼顾祛邪。

注向EX A

总之,对于虚实夹杂的病证,必须立足于“两虚相得”的发病观,正邪并重,分清邪正之间的标本缓急,秉承“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急者先治的原则,正确运用扶正与祛邪、泻实与补虚治法,而不可诿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正以祛邪”等托词而滥用补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杜绝疾病,你必须得做到这两条
国医大师方药中黄帝内经运气七篇讲解(4)
浅谈中医学的三大规律
中医很好懂之中医病理学(二)
中医世家
《黄帝内经》中对于病因的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