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和智慧的区别及联系

       知识,是一种可见的、经过验证的经验及技术;智慧,是只可意会、难以言说的一种思维层级或能量模式,它是通过转识成智而形成的一种能量等级。比如:人们一生经历所学的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和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就是知识,或者对某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某种技能的使用,这些都是知识的表现形式。知识,既是前人的生活经验总结,也可以说是经验总结后成为系统留给后人可以传承弘扬的东西。就像大人教小孩子吃饭、穿衣、走路一样,是可以通过别人的传授并且通过自己的练习去获得的。智慧与知识,是不一样的能量层级在人类世界的体现。智慧,它是没有具体的方法去传授的。也就是说,智慧是无法通过传授就能把没有智慧的人变成具有智慧的人。再比如,一个没有智慧的人,读再多的书本知识也不可能拥有智慧。智慧是无法复制的,但可以通过学习实践,从而转识成智的。

       记得弘一法师用他的修行经验告诉世人一个道理:任何人的劝阻,都不会让你大彻大悟,真正让你如梦初醒,看透人情世故的,只有经历、吃亏、后悔和受伤。这就是一种经验的智慧总结,因为知识是可以分为各种学科的,人们通过系统学习和亲身实践而慢慢的成长。而智慧,则需要通过一个人的思考,再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变成具有创造性的东西。一个人的智慧是看不到的,但是可以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中。也可以这样理解,智慧是一种眼光、一种见识、一种思维境界。

比如,某个人解决了某个领域的难题,某个企业攻克了一些技术难关等等,这就是知识的力量。而一个企业起死回生的办法,人际交往中如何如鱼得水等等问题,则是非智慧难以解决的。比如:知识教导士兵如何正确使用枪炮;智慧教导指挥员如何正确指挥战争。知识是人生中的一种催化剂,智慧是指导人生的一盏明灯。知识和智慧,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佛说众生本智具足,皆因妄想分别而难以证得。一个人,在一生中多学习了解一些知识,掌握一些生存技能,并不等同于就有足够的生存智慧。有些人的生存智慧,是通过足够的经历而逐渐形成的。有些人是在某时某刻某地遭遇突发事变而瞬间顿悟的。有时候,看到某个人对于一些天文地理知识,某个人物的事迹,甚至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了解很多,别人就夸他很聪明,其实,那只是一种聪明而已。智慧,总是藏匿于无形,正如俗话所说:“大智若愚”,亦如佛说“一花一世界”!

       生活中,有些人看上去有些呆傻,对于一些生活的知识一窍不通,但这种人在某一领域中可能真的是有智慧的。因为他的头脑无时无刻不在思索宇宙世间的一些大问题。

       知识和智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们是有一定联系的。知识和智慧虽然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世人总喜欢把二者混为一体,说明他们二者之间并非没有联系。对于知识和智慧的关系,佛法经典《金刚经》中给世人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是告诉我们人类,知识只是渡我们去到智慧彼岸的工具,若是已经到达了智慧的彼岸,那么这些学习的工具就该舍弃了。从而可知,知识是启迪人类智慧的钥匙,目的在于通过修行从而获得智慧。可见,智慧是离不开知识和实践修行这把钥匙的。一个人若不读书,没知识,必定没智慧。有些人或许会反驳:生活中明明有很多不读书的人,也有成就一番大作为的。有些农村没上过学的老人,也是很有生活智慧的,这说明获得智慧不一定要读书,但一定要有生存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认知,来源于我们把“读书”和“知识”误解了。知识,是对世界的认知,是对经验的获取,没读书的人,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获得知识。有些人好像一本书都不读,但是他在事业中艰苦奋斗,不断学习行业知识和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慢慢地他就有可能打通通向成功的通道。一些老人,可能连汉字都不认识,但他们几十年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获取了大量的生存知识与技能,这也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反之,那些在工作室不思进取,每天想着混日子的人,还有那些一辈子都躺在家里,没怎么跟人有过交流,见到生人说话就变得磕磕绊绊,这种人大多没有什么生活智慧。有知识也并不一定就有智慧,因为知识只是打下了一个人的生存基础,能够把知识转变成智慧的,体现在为人处世的清醒与不糊涂上。

        知识,能不能带领我们走到智慧的彼岸,不仅取决于知识这个工具可不可靠,更取决于我们的方向与方法对不对。在生活中,我们既要努力去获取知识,也不能被既有知识所束缚禁固。

      “转识成智”的方法很多,“即时修正”则是唯一的正确方法。“识”即对应于现代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人因为执着于自我的层面,从而导致自身从狭隘的“小我”角度出发去看待整个世界,这必然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所以,我们要避免从自我的立场来客观地观察和认知事物,从而进行一个主客观的知识转化。也就是不仅自我去认知,还要有一个主体意义上的体验、反思纠错的过程。比方说,当我读了《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后,我通过金字塔的原理和结构获得了几乎所有社会活动的底层逻辑支撑。接下来,就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去练习。比如周末下班后,某个同事邀请我去聚会,我不想去,运用金字塔原理,就可以如下表达:不好意思,今天我已经答应孩子了,要陪孩子去参加一个同学的生日聚会。这样,我们通过营造一个丰富的文化创造和体验的空间,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我的思考和成长。时间长了,慢慢的就能够消弭两者之间的割裂,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2022.07.29 于成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一生需要思考的十个问题之五: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
【教育读书】教师最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教师要教会学生这四点
狼性思维,强者生存#认知#人性 #智慧#涨知识
百年哈佛教给学生的15种杰出本领
人生所需要的生存知识与生活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